高質量發展,中國智庫交出“成長答卷”
【會(hui) 場直擊】
高質量發展,中國智庫交出“成長答卷”
——從(cong) “2022新型智庫治理論壇”看年度智庫建設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 蘇雁 王美瑩
編者按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等重大問題,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guan) 鍵時期,如何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決(jue) 策影響力、社會(hui) 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智庫,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軟實力提供支撐?
在近日舉(ju) 行的“2022新型智庫治理論壇”上,各級各類智庫代表盤點建設經驗、交流研究成果,共探新型智庫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新擔當新作為(wei) 。
603份智庫研究成果、141個(ge) 智庫建設案例,包括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機構在內(nei) 的372家智庫交出沉甸甸的年末成績單;1個(ge) 主論壇、8個(ge) 平行分論壇、70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線上線下的交流持續全天,精彩不斷……12月17日,在由南京大學與(yu) 江蘇省社會(hui) 科學院共同主辦,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yu) 評價(jia) 中心承辦的“2022新型智庫治理論壇”上,圍繞“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新型智庫谘政服務能力”這一主題,眾(zhong) 多智庫專(zhuan) 家展開探討:新征程上,新型智庫應如何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服務發展:新型智庫的“中國氣派”和獨特魅力
增補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新成員,是論壇的一個(ge) 重要環節。
86家增補智庫覆蓋38個(ge) 研究領域,專(zhuan) 兼職研究人員共計3300餘(yu) 人,出版專(zhuan) 著900餘(yu) 本,發表研究成果萬(wan) 餘(yu) 篇……“本年度增補工作在以往入圍標準基礎上細化了評審指標,限定收錄建設時間不低於(yu) 3年、發揮實際作用、產(chan) 生較大影響力、具有較高能見度的新型智庫。”南京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社會(hui) 科學委員會(hui) 委員葉繼元介紹。
“這10年,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南京大學黨(dang) 委常務副書(shu) 記楊忠說,在黨(dang) 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在各級智庫主管部門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治理體(ti) 係日臻完善,谘政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線上參會(hui) 的山東(dong) 大學生活質量與(yu)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邢占軍(jun) 第一時間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中心入選CTTI的消息。
“我們(men) 將充分利用山東(dong) 大學相關(guan) 學科資源,在科研團隊建設、人才發展和項目成果創新等方麵繼續努力,力爭(zheng) 建成我國生活質量與(yu) 公共政策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和重要智庫平台。”邢占軍(jun) 說。
在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yu) 評價(jia) 中心主任、首席專(zhuan) 家李剛看來,服務發展、服務人民,是新型智庫最鮮明的“中國氣派”。他為(wei) 此帶領課題組展開調研,並將成果寫(xie) 成新著《推動智庫建設健康發展研究》,在論壇上與(yu) 大家分享。
“我們(men) 以自主設計的智庫學術體(ti) 係為(wei) 框架,對我國新型智庫建設的基本範疇、發展格局、研究與(yu) 評價(jia) 等進行了多維度考察。”據介紹,課題組先後前往北京、上海、山東(dong) 、天津、江西等省市的30餘(yu) 家智庫開展實地調研,廣泛收集上千項智庫研究成果、建設案例以及900多家智庫的結構化數據,力求全方位展現中國智庫的獨特風采。
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以“調研俄羅斯21個(ge) 城市歸來看智庫與(yu) 國際傳(chuan) 播”為(wei) 主題,從(cong) 比較研究的視角,總結出中國智庫開展國際傳(chuan) 播的新探索新模式:官方委托+大學指導+學者領銜+深度調訪+精準傳(chuan) 播+即時成效。
“我國智庫應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深入準確了解世界各國的實際情況,回答好‘世界怎麽(me) 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yu) 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yu) 穩定。”他說。
天津市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智庫工作部部長江立雲(yun) 認為(wei) ,智庫的“中國氣派”和獨特魅力離不開紮根基層、服務實踐的“真功夫、硬本領”。
“近年來,天津市在社科界持續推進‘千名學者服務基層’大調研活動,大批智庫學者走出書(shu) 齋、深入基層,在豐(feng) 富的生產(chan) 實踐中汲取群眾(zhong) 智慧,強化了‘智力報國’的真功夫。”他介紹。
“智庫提升谘政服務能力,必須處理好五對關(guan) 係。”江蘇省社會(hui) 科學院馬克思主義(yi) 研究所所長孫肖遠表示:“一是堅持人民至上,處理好政績‘顯’和‘潛’的關(guan) 係,把為(wei) 政的顯績、潛績與(yu) 人民的眼前利益、長遠利益統一起來;二是堅持自信自立,處理好‘內(nei) ’與(yu) ‘外’的關(guan) 係,實現立足自身與(yu) 借鑒外來相得益彰;三是堅持守正創新,處理好‘守’和‘創’的關(guan) 係,做到繼承與(yu) 發展、原則性與(yu) 創造性辯證統一;四是堅持問題導向,處理好‘存’和‘增’的關(guan) 係,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增強工作主動性針對性;五是堅持係統觀念,處理好‘點’和‘麵’的關(guan) 係,注重重點突破和整體(ti) 推進相統一。”
突出特色:高校智庫形象整體(ti) 凸顯
作為(wei) 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五路大軍(jun) ”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在智庫建設方麵同樣優(you) 勢突出,且體(ti) 現出日益明晰的專(zhuan) 業(ye) 性、特色化。
“從(cong) 數量看,高校智庫在中國智庫索引(CTTI)中占據半壁江山。從(cong) 研究領域看,國際關(guan) 係與(yu) 外交政策、國家重大戰略、安全政策、教育發展……高校智庫依托突出的學科資源、強大的人才優(you) 勢,聚焦重大研究議題。”李剛結合論壇成果介紹。
在交流研討中,多家高校智庫負責人分享了自身經驗與(yu) 體(ti) 悟。
“伴隨著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近年來武漢大學舉(ju) 全校之力建設國家高端智庫,以國家需求為(wei) 圓心,大力培養(yang) 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實現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ang) 、智庫建設協同發展。”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院長肖永平表示。
西南政法大學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研究院副院長佘傑新介紹,學校以全國首批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為(wei) 依托成立該智庫,錨定國家安全思想理論、國家安全法治、非傳(chuan) 統安全治理三個(ge) 特色研究方向。“我們(men) 注重理論研究和智庫建設協同增效,積極助推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並以其為(wei) 地基立柱架梁,智庫建設的學科基礎越來越堅實。”
在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勞動關(guan) 係與(yu) 工會(hui) 研究院院長燕曉飛看來,智庫特色的不斷彰顯,源自清醒認知和明確定位。“作為(wei) 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勞動+’‘工會(hui) +’是我們(men) 的辦學特色和優(you) 勢學科,我們(men) 會(hui) 聚焦服務領域,為(wei) 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guan) 係、推動工會(hui) 工作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高校智庫應主動回應國家‘強起來’的戰略需求,切實做到方向明、主義(yi) 真,在戰略性、前瞻性上發力,以拿得出的拳頭產(chan) 品和叫得響的智庫品牌更好發揮作用。”吉林大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孫賀認為(wei) 。
著眼未來: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凝聚更多力量
在上午進行的主論壇、下午舉(ju) 行的8個(ge) 平行分論壇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學習(xi) 貫徹都是與(yu) 會(hui) 者討論的重中之重,結合智庫特性與(yu) 職責,“中國式現代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等關(guan) 鍵議題引發熱烈討論。
“黨(dang) 的二十大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使命任務。麵對新形勢新要求,迫切需要各類智庫拓寬視野、找準定位,深入思考、科學謀劃,加強合作與(yu) 交流,以更高的標準、更務實的態度推進自身建設,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貢獻聰明才智。”江蘇省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夏錦文認為(wei) ,要在領悟黨(dang) 的創新理論中厚植學術根基,在服務發展大局中提升決(jue) 策谘詢等能力。
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袁紅英認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呼喚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新作為(wei) ,要求智庫更加注重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更加注重原創性引領性研究、更加注重交叉性融合性研究、更加注重儲(chu) 備性應急性研究,深刻認識新實踐提出的新課題,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lin) ,數據驅動給傳(chuan) 統社會(hui) 科學研究領域帶來了研究方法與(yu) 範式革命,也為(wei)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帶來新機遇。
山東(dong) 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段昊認為(wei) ,應順應數字化發展大趨勢,加快轉變傳(chuan) 統智庫研究思維模式,推進新型智庫研究範式轉型與(yu) 變革。
南京大學人文社科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孫建軍(jun) 以“信息鏈驅動的智庫研究與(yu) 智慧決(jue) 策支持”為(wei) 主題,指出:激增的非結構化數據如何能被有效分析仍是我國智庫研究麵臨(lin) 的重要問題;從(cong) 專(zhuan) 家洞察到數據洞察,數據更好的穩健性讓其日益變為(wei) 智庫研究的核心資源和重要支撐。
世所矚目的“中國之治”有哪些成功密碼?在天津師範大學副校長、天津師範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佟德誌看來,匯聚更多“中國之智”、把製度優(you) 勢更好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是一把“金鑰匙”——“新征程上,應形成產(chan) 學研服相結合的智庫發展模式,打造一批高端的智庫成果,培養(yang) 一支高質量智庫隊伍,推出一係列有影響力的智庫品牌,組建一個(ge) 協同創新的學科群,實現‘中國之智’‘中國之製’‘中國之治’的有機轉化,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為(wei) 堅實的智力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