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3-02-02 10:1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春走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郭明遠

  “這些年,靠著汝瓷生產(chan) ,我家年收入幾十萬(wan) 元,購置了轎車和樓房,日子是吃甘蔗上高樓——節節甜、步步高!”新春時節,正在作坊趕製汝瓷產(chan) 品的河南省寶豐(feng) 縣清涼寺村村民李淑傑一臉幸福地說。

  清涼寺村位於(yu) 寶豐(feng) 縣城西約20公裏。千百年來,清涼寺村就有利用當地豐(feng) 富的瑪瑙石、高嶺土、黏土等製瓷原料燒製瓷器的傳(chuan) 統,是北宋五大名窯之首的汝官窯遺址。2011年,汝瓷燒製技藝被列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近年來,清涼寺村立足實際,整合資源、挖掘潛力,使生產(chan) 者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抱團闖市場,走出了一條非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金光大道。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學鋒介紹,2019年開始,村裏采取“黨(dang) 支部+文化合作社(汝瓷分社)+汝瓷協會(hui) +作坊(工作室)+電商直播”模式,成立了清涼寺文化合作社(汝瓷分社)和電商辦。汝瓷分社吸納周邊村的汝窯企業(ye) 和作坊為(wei) 成員,為(wei) 成員的技藝交流學習(xi) 提高搭建了平台;電商辦聘請直播帶貨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專(zhuan) 門負責成員單位的產(chan) 品展示銷售。

  從(cong) 事汝瓷燒製多年的村民商六群說,自己以前在傳(chuan) 統器型水仙盆燒製過程中一直出現縮釉問題,成為(wei) 合作社成員後,在汝瓷燒製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王君子精心指導下,難題終於(yu) 得到了解決(jue) 。

  “我是一直做技術的,不懂銷售,更不懂網絡銷售,以前做的產(chan) 品雖然不次於(yu) 別人,但總賣不上好價(jia) 錢。加入汝瓷分社後,能專(zhuan) 心帶著徒弟搞技術、做產(chan) 品,不用考慮銷售,產(chan) 品的價(jia) 位也上去了!”該村汝瓷燒製技藝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王國奇深有感觸地說。

  目前,清涼寺村擁有汝瓷燒製技藝四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45人,手工作坊近百家,從(cong) 業(ye) 人員500多人,年產(chan) 汝瓷20多萬(wan) 件,產(chan) 值1.69億(yi) 元,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78.9%,網絡銷售占全村年總收入的60%,產(chan) 品銷售到了十多個(ge) 國家。此外,清涼寺村還被認定為(wei) 全國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超億(yi) 元村。

  寶豐(feng) 縣每年拿出1000萬(wan) 元作為(wei) 汝瓷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並投入資金150餘(yu) 萬(wan) 元,對40餘(yu) 個(ge) 傳(chuan) 習(xi) 所修繕打造,推薦傳(chuan) 承人參加各級各部門的研修班,鼓勵傳(chuan) 承人廣泛收徒傳(chuan) 藝等。

  平頂山說唱文化(寶豐(feng) )生態保護發展中心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申紅霞說:“寶豐(feng) 縣是河南省‘非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點地區,下一步要讓更多非遺項目‘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點亮鄉(xiang) 村經濟,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