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東東營:舞龍世家神韻足

發布時間:2023-02-06 09: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智峰 鄭俊華

  朝陽初升,山東(dong) 東(dong) 營史口鎮東(dong) 三村,在一麵麵彩旗的簇擁下,一條身姿矯健的遊龍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鼓聲,在或緊或慢的節奏中不斷穿梭,出龍、戲水、戲珠、盤龍、繞旗、鑽陣、跳門……靈活起舞,千變萬(wan) 化,引得圍觀群眾(zhong) 陣陣喝彩。

  “龍首”是魏家舞龍隊的第五代傳(chuan) 承人魏樹東(dong) ,82歲高齡的魏樹東(dong) 自幼跟隨父輩學習(xi) 舞龍技藝,與(yu) 舞龍結下了不解之緣。14歲舞龍,幾十年來魏樹東(dong) 刻苦鑽研民間舞龍藝術和技巧,還成為(wei) 周邊村居的舞龍“指導員”。

  “舞龍技藝在我們(men) 家族已經傳(chuan) 承了五代人,從(cong) 高祖父開始不斷鑽研,後來由曾祖父、祖父、父親(qin) 接續掌管,現在傳(chuan) 到了我這裏。舞龍不僅(jin) 是一種技藝的傳(chuan) 承,更是自強不息、堅毅拚搏的精神象征。”魏樹東(dong) 揉搓著那雙布滿老繭的雙手說。

  “老祖宗傳(chuan) 下來的東(dong) 西不僅(jin) 要守住,還得學會(hui) 和現代潮流相結合,學會(hui) 自我革新才能使傳(chuan) 統技藝煥發出新的活力。”魏樹東(dong) 在繼承前人舞龍傳(chuan) 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傳(chuan) 承鼎新,提高舞龍的技巧性,總結出舞龍形、技、法、情四大要素,使編排構思更巧妙。

  “形”以走、跑、跳、繞、蹲、擺、翻、滾等基本步法動作,演繹出龍的舞、遊、穿、騰、翻、繞、盤等多樣形態;“技”指人與(yu) 龍體(ti) 、龍珠與(yu) 龍體(ti) 、音樂(le) 與(yu) 龍體(ti) 的融合,采用鼓、鑼、鑔等樂(le) 器伴奏,渲染出大氣磅礴的氣勢;“法”包含舞法、步法、握法、鼓樂(le) 法等技巧,隻聽鑼鼓齊鳴,舞動龍身繞八字、擺龍門、左聳右伏,變化多端;“情”則是指人、龍之間情感的表達,即技藝者伴隨鼓聲輕重緩急,舞動龍身展現喜怒哀樂(le) 等情感,蜿蜒翻騰。

  傳(chuan) 承從(cong) 娃娃抓起。“舉(ju) 龍的時候要左手握杆尾,右手握上端,左手前臂與(yu) 胸平,右臂與(yu) 肩同高,杆離胸一個(ge) 拳頭距離,兩(liang) 腳張開,與(yu) 肩同寬……”走進舞龍培訓現場,隻見一群十來歲的孩子揮舞著龍把,行雲(yun) 流水般演繹出“二龍出水”“二龍戲珠”等經典技法。一起一伏、一曲一伸,隨著鼓樂(le) 歡快的節奏聲,“巨龍”在空中蜿蜒翻騰,將龍的精氣神韻展現十足。

  “我已經練習(xi) 舞龍一年多了,雖然在練習(xi) 小八字步、大八字步、丁字步、跪步等腳下功夫時很苦很累,但是我從(cong) 舞龍中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感受到中華兒(er) 女積極向上、不斷拚搏的精氣神!”12歲的李金宇自信地說。

  像李金宇這樣的舞龍青少年還有很多,舞龍的技藝在他們(men) 身上得到不斷延續和創新。近年來,魏家舞龍隊參加各類民間藝術展演活動近50次,演出場次120餘(yu) 場,組織下鄉(xiang) 義(yi) 務演出200餘(yu) 場,吸引了800餘(yu) 名青少年加入舞龍隊伍。望著刻苦訓練的少年隊員,魏樹東(dong) 眼中滿含希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