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研發中心吸引更多創新資源
2022年,我國利用外資保持增長。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2萬(wan) 億(yi) 元,按照可比口徑增長6.3%,再次證明中國依然是外商投資興(xing) 業(ye) 的熱土,更彰顯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jue) 心不會(hui) 變,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hui) 越開越大。近日,我國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若幹措施》)。有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此舉(ju) 表明我國進一步加大對外資研發中心的支持力度,將促進外資更好參與(yu) 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共享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
構建開放創新生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一大批外資研發中心快速成長,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呈現出加速聚集的態勢,對引進國際前沿技術和高端人才、提升產(chan) 業(ye) 技術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有力推動了全球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高速發展,在構建我國開放創新生態、促進我國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部成果與(yu) 區域司副司長吳家喜表示,外資研發中心作為(wei) 外資企業(ye) 吸引聚集國內(nei) 外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我國科技創新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開放創新生態的重要參與(yu) 者和推動者。
外資研發中心吸引聚集高端創新要素的作用愈加突出。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外商投資工業(ye) 企業(ye) 研發人員的全時當量從(cong) 59.5萬(wan) 人年增加到71.6萬(wan) 人年,增長20.4%;外資研發中心的發展帶動了企業(ye) 研發投入的快速增長,2012年至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外商投資工業(ye) 企業(ye) 研發投入從(cong) 1763.6億(yi) 元增加到3377.4億(yi) 元,增長91.5%。
與(yu) 此同時,外資研發中心在基礎前沿領域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不僅(jin) 有力推動了外資企業(ye) 產(chan) 出高質量的創新成果,也促進了我國各類創新主體(ti) 加速研發創新的步伐。2012年到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的外商投資工業(ye) 企業(ye)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從(cong) 6.8萬(wan) 件增加到24.1萬(wan) 件,增長255.2%。
近年來,我國在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外資研發中心。不僅(jin) 大幅提升了外資企業(ye) 的創新發展水平,也提高了我國科技創新體(ti) 係的開放度,推動我國加速融入全球的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
吳家喜分析認為(wei) ,外資研發中心既是外資企業(ye) 快速進入我國市場、深度參與(yu) 我國研發創新活動的有效通道,又是國內(nei) 企業(ye) 嵌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接口。據了解,下一步,我國將繼續鼓勵和引導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成渝、武漢、西安等區域創新高地布局建設更多的外資研發中心,推動外資研發中心更好融入我國科技創新體(ti) 係。
據介紹,為(wei) 支持開展科技創新,《若幹措施》將重點推進優(you) 化科技創新服務、鼓勵開展基礎研究、促進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加強開放創新、完善科技創新金融支持、暢通參與(yu) 政府項目渠道等方麵的工作,並繼續做好國際化的科研環境建設,促進外資研發中心更好發展。
共享高質量發展機遇
持續優(you) 化的營商環境疊加超大規模的市場容量,使得中國引資“磁吸力”不減,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2022年全年,上海實際使用外資超過239億(yi) 美元,規模創曆史新高,外資研發中心新增25家,累計達到531家。2022年6月份,北京啟動首批“外資研發激勵計劃”,先後支持諾和諾德、空客、日立等6家外企擴大研發投入。為(wei) 吸引外資,廣東(dong) 推出了一係列利好政策,包括外資獎補政策、跨國公司總部政策、外資研發中心支持政策、自貿試驗區專(zhuan) 項支持政策等。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拓展科技、人才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空間,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引進用好高端創新人才,吸引更多全球創新要素資源。商務部部長助理陳春江表示,外資研發中心是我國科技創新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若幹措施》是“助力外資研發中心更好在華發展的實招、硬招”。
《若幹措施》提出了16條政策舉(ju) 措,涵蓋了支持開展科技創新、提高研發便利度、鼓勵引進海外人才、提升知識產(chan) 權保護水平四個(ge) 方麵,政策措施更有針對性、更有力度。
首先,著眼於(yu) 為(wei) 外資研發中心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圍繞政策製定調研過程中外資研發中心提出的一些共性發展訴求,《若幹措施》提出推動海外人才跨境資金收付便利化;鼓勵金融機構為(wei) 外資研發中心科技創新、從(cong) 事基礎和前沿研究提供金融支持;支持外資研發中心參與(yu) 成果轉化對接和創新創業(ye) 平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措施,助力持續優(you) 化研發創新環境。
其次,著眼於(yu) 更好發揮外資研發中心全球創新資源配置作用。外資研發中心聯通境內(nei) 境外創新體(ti) 係,國際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頻繁,部分跨國公司在全球布局科研力量,需要高效配置創新資源和研發成果。為(wei) 此,《若幹措施》提出了高效開展重要數據和個(ge) 人信息出境安全評估;完善知識產(chan) 權對外轉讓有關(guan) 工作製度;優(you) 化技術進出口管理流程;鼓勵海外人才申報專(zhuan) 業(ye) 人才職稱,加強海外人才獎勵資助等舉(ju) 措,助力外資研發中心匯聚全球優(you) 質創新資源。
此外,著眼於(yu) 釋放產(chan) 業(ye) 升級驅動力。外資研發中心是從(cong) 事科學研究開發及實驗發展的機構,更好融入當地科研創新體(ti) 係,有利於(yu) 增強研發能力,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為(wei) 此,《若幹措施》提出了鼓勵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yu) 外資研發中心合作開展技術攻關(guan) ;支持設立開放式創新平台類研發中心,並與(yu) 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整合技術、人才、資金、產(chan) 業(ye) 鏈等資源,實現協同創新,助力提升外資研發中心的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
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
近年來,麵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中央作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戰略部署,出台了一係列穩外資政策措施,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同時,當前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利用外資仍麵臨(lin) 諸多挑戰。陳春江表示,2023年我國將著力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
一方麵,擴大市場準入。積極推動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麵清單,進一步放寬準入限製,加大現代服務業(ye) 開放力度。支持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服務業(ye) 擴大開放示範試點、國家級經開區等開放平台先行先試,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
另一方麵,強化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措施,確保優(you) 惠政策應享盡享,引導外資投向先進製造、現代服務、技術研發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落實好製造業(ye) 引資、外資研發中心等專(zhuan) 項政策,加強督促指導和效果評估,確保各項政策“落地開花”。
同時,加大引資力度。依托雙邊投資促進工作機製和駐外經商機構等,搭建跨國公司與(yu) 地方招商引資溝通交流平台,為(wei) 各地投資洽談提供便利。加強投資領域國際合作,鞏固龍頭大企業(ye) 投資,吸引更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投資,推動引資來源地和投資主體(ti) 多元化。支持各地開展常態化“走出去”“引進來”招商活動,加快推進一批重點外資項目,尤其是標誌性外資項目的落地。
此外,優(you) 化投資環境。發揮外資企業(ye) 投訴工作機製的作用,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保障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落實好外資企業(ye) 國民待遇。強化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zhuan) 班的作用,開展常態化的交流,及時幫助外資企業(ye) 解決(jue) 各類困難問題,提升服務保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定外商投資信心。
當前,我國超大的規模市場、完備的工業(ye) 體(ti) 係、豐(feng) 富的人才資源、持續優(you) 化的營商環境等構成的引資綜合優(you) 勢在不斷強化,因此廣大外國投資者仍有很強的意願來華投資。接下來,應當鼓足信心,推動吸收外資繼續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更好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馮(feng) 其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