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產自銷要慎重
近年來,隨著居民財富管理需求不斷提升,公募基金產(chan) 品種類不斷豐(feng) 富,為(wei) 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其中,FOF(基金中的基金)產(chan) 品憑借波動小、下行風險低的特點,也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關(guan) 注和認可。但從(cong) 去年看,FOF產(chan) 品業(ye) 績總體(ti) 表現一般,這其中不免有股市欠佳的影響,一些公司“自產(chan) 自銷”策略也加劇了產(chan) 品的波動。
相較於(yu) 一般基金具體(ti) 投資到股票、債(zhai) 券等標的,FOF是一種專(zhuan) 門投資於(yu) 其他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可以看成是一籃子基金,通過對其他基金產(chan) 品的篩選,實現二次風險分散,以進一步優(you) 化基金投資的效果。可見,FOF產(chan) 品最大的“賣點”就是強化了風險的分散。
從(cong) 去年一些產(chan) 品持倉(cang) 數據中可看到,很多機構采取了“自產(chan) 自銷”的投資策略,旗下FOF產(chan) 品持倉(cang) 多是自家的其他基金,以一隻在2022年虧(kui) 損達22%的FOF產(chan) 品為(wei) 例,該產(chan) 品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的持倉(cang) 顯示,重倉(cang) 的前十大基金產(chan) 品均是自家產(chan) 品,這顯然與(yu) FOF產(chan) 品的設計初衷相悖,甚至會(hui) 放大相關(guan) 投資風險。
客觀地講,“自產(chan) 自銷”的策略,一方麵可能是出於(yu) 對自家產(chan) 品的了解與(yu) 信任,買(mai) 生不如買(mai) 熟,哪位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更靠譜、哪隻基金產(chan) 品的曆史表現更好,FOF的基金管理人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麵,重倉(cang) 自家產(chan) 品不免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通過FOF產(chan) 品的資金擴大自家其他產(chan) 品的規模,進而實現公司收益的最大化。
不論這種配置策略的動因到底是啥,“自產(chan) 自銷”最終的結果多是弊大於(yu) 利。投資者之所以選擇FOF的產(chan) 品,看中的就是基金機構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希望憑借FOF基金管理人的專(zhuan) 業(ye) 、科學配置與(yu) 基金優(you) 選能力獲得更好的風險收益回報,一定程度上解決(jue) 投資者常常麵臨(lin) 的選基、配置、擇時三大難題。而一旦基金管理人隻將“目光”鎖定在自家一畝(mu) 三分地上,必然會(hui) 影響配置的多樣性,不利於(yu) 分散風險,這就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此外,每家機構的投資風格、理念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趨同性,一旦市場風格突然切換、板塊出現輪動,就很可能導致產(chan) 品收益的大幅回撤。
去年11月份,證監會(hui) 公布《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ye) 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優(you) 先納入符合條件的養(yang) 老目標基金,並實時逐步納入適合個(ge) 人養(yang) 老長期投資需求的其他基金。這意味著,作為(wei) 養(yang) 老第三支柱的重要補充,公募FOF產(chan) 品發展迎來新的契機,也麵臨(lin) 新的挑戰和要求。
目前,市場上基金產(chan) 品數量已突破1萬(wan) 隻,FOF產(chan) 品要贏得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基金管理人要把FOF產(chan) 品風險分散、波動低的特點真正展現出來,千萬(wan) 不能為(wei) 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放棄了產(chan) 品設計初衷。同時,基金管理人也應進一步提升綜合投資能力,不斷拓展自身“擅長領域”,切忌重倉(cang) 押寶在一個(ge) 賽道,而要用專(zhuan) 業(ye) 、審慎、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筆投資。FOF產(chan) 品隻有給投資者帶來穩健的收益,才能真正贏得投資者青睞,進而為(wei) 滿足我國個(ge) 人養(yang) 老需求作出更大貢獻。(馬春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