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發展社會工作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發布時間:2023-02-10 10: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吳宗友(安徽大學社會(hui) 與(yu) 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社會(hui) 工作的發展經曆了百年曆程。20世紀20至40年代,少數高校嚐試開設具有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內(nei) 涵的課程及專(zhuan) 業(ye) ,在局部地區取得一定成效;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hui) 流動加速、社會(hui) 需求日益多元,對專(zhuan) 業(ye) 化、職業(ye) 化的社會(hui) 服務需求有所增加,社會(hui) 工作遂於(yu) 1988年在北京大學等高校恢複重建,由此駛入專(zhuan) 業(ye) 發展的快車道。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hui) 工作獲得了長足進步。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支持群團組織依法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發展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工作、誌願服務和慈善事業(ye) 。2017年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公布《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將社會(hui) 工作者職業(ye) 資格明確為(wei) “水平評價(jia) 類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

  總體(ti) 上看,我國社會(hui) 工作的成就主要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

  專(zhuan) 業(ye) 建設體(ti) 係化,人才培養(yang) 規模化。目前,全國開設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的專(zhuan) 科院校有70所,本科院校有333所,社會(hui) 工作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183個(ge) ,院校自主設立社會(hui) 工作與(yu) 社會(hui) 政策博士點22個(ge) ,另有17所高校依托社會(hui) 學等一級學科博士點設立了社會(hui) 工作博士研究方向。由專(zhuan) 科、本科、碩士、博士構成的學曆教育每年培養(yang) 近4萬(wan) 名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近年來,全國社會(hui) 工作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迅速增加,2022年報考人數達89萬(wan) 人。我國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人才總量有序增長,結構不斷優(you) 化,質量穩健提升。

  頂層設計科學係統,製度建設務實全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根據實際需求和社會(hui) 工作自身發展的內(nei) 在規律,國家進行了科學係統的頂層設計,先後頒布了數十項政策法規,地方政府也及時跟進,社會(hui) 工作紛紛“入法”“入規”,形成了“中央文件+綜合政策+專(zhuan) 項政策+地方政策”的製度體(ti) 係。這一係列重大舉(ju) 措奠定了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工作服務於(yu) 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的製度基礎,提供了社會(hui) 工作職業(ye) 化所必需的資源保障,規範了社會(hui) 工作人才隊伍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激勵等關(guan) 鍵環節。

  服務國家戰略成效顯著,助力社會(hui) 建設深得民心。我國的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工作隊伍積極服務於(yu) 社會(hui) 建設,成為(wei) 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不確定性風險,實施精準扶貧、鄉(xiang) 村振興(xing)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國家戰略不可或缺的專(zhuan) 業(ye) 力量。尤其是在城鄉(xiang) 困難群體(ti) 救助、未成年人保護、特殊人群服務以及社區治理等民生領域,社會(hui) 工作者發揮著重要的專(zhuan) 業(ye) 作用,在政府和群眾(zhong) 之間、社會(hui) 群體(ti) 之間以及個(ge) 體(ti) 之間搭建起一座座“暖心橋”。我國社會(hui) 工作從(cong) 政策到實踐,始終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麵而生動地彰顯了第三次分配的公平正義(yi) ,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服務的出發點、落腳點和價(jia) 值基石。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提升社會(hui) 治理效能”。為(wei) 此,我國社會(hui) 工作須在既有發展成就基礎上取得新突破。

  第一,將以價(jia) 值觀和專(zhuan) 業(ye) 倫(lun) 理為(wei) 核心的專(zhuan) 業(ye) 文化建設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度融合,構建本土化知識譜係。加強社會(hui) 政策尤其是政策向實踐轉化的研究,為(wei) 提升社會(hui) 工作服務機構自我造血功能創造必要的製度空間。第二,厘清政府相關(guan) 部門職責與(yu) 社會(hui) 工作機構職能之間的關(guan) 係,當前尤其需要在街道和鄉(xiang) 鎮社工站以及“完整社區”建設上重視此問題。第三,社會(hui) 工作者要對數字化技術和網絡社會(hui) 發展保持高度敏感,以確保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始終與(yu) 時代同頻共振。第四,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落實科學的激勵、督導與(yu) 退出機製,持續提升人才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行業(ye) 發展質量,優(you) 化城鄉(xiang) 分布結構;加強社會(hui) 宣傳(chuan) 和知識普及,提升大眾(zhong) 對社會(hui) 工作的專(zhuan) 業(ye) 認同;支持社會(hui) 工作合法介入家庭、家風、家教建設,充分發揮其在養(yang) 老、育幼、助殘等公益事業(ye) 方麵的積極作用。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陳之殷、陸健、吳春燕、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焦德武)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