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售價遠高票麵價?看個電影咋就引起消費者這麽多吐槽

發布時間:2023-02-13 09:50:00來源: 法治日報

  票價(jia) 太貴 售價(jia) 遠高票麵價(jia) 線上優(you) 惠線下加價(jia) 看3D電影不提供3D眼鏡

  看個(ge) 電影咋就引起消費者這麽(me) 多吐槽

  2月11日,北京市民龐先生遇到了一件“怪事”——他和妻子來到北京西城一家影院觀影,線上購票價(jia) 格為(wei) 每張99元;然而,現場出票後他發現票麵價(jia) 格僅(jin) 為(wei) 每張50元。

  “我一直以為(wei) 線上購票會(hui) 有優(you) 惠,沒想到竟然比票麵價(jia) 貴了一倍。”龐先生頗為(wei) 氣惱地告訴《法治日報》記者,遇到這事,自己看電影的心情都大打折扣。

  購票價(jia) 格高出票麵價(jia) 格,隻是消費者對觀影詬病的問題之一。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伴隨著電影市場迎來觀影熱潮,消費者吐槽不斷:電影票價(jia) 一路水漲船高“看不起”、同場次不同座位存在較大價(jia) 格差異、看3D電影得額外出錢買(mai) 3D眼鏡、限製外帶食物等。

  多位受訪專(zhuan) 家指出,電影院是一個(ge) 向公眾(zhong) 開放的消費場所,電影票價(jia) 格、提供的商品服務都應當遵循市場規律,上述問題的存在顯然將資本利益淩駕於(yu) 消費者權益之上,有的行為(wei) 更是涉嫌違法。電影市場亟待建章立製、加強監管、規範發展。

  實付價(jia) 格遠高票麵價(jia) 格

  收服務費不能隨心所欲

  遇到“怪事”的並非隻有龐先生一家。

  近日,山西太原市民劉女士在家附近的一家影院觀影時,發現現場取出的電影票價(jia) 與(yu) 自己線上支付的不一樣:“我買(mai) 票的時候花了70元,為(wei) 什麽(me) 這張票上顯示的票價(jia) 是35元?另外25元的影廳服務費和10元的服務費是什麽(me) 意思?”

  麵對劉女士的質疑,該影院工作人員回複:這是電影院自身的規定,不影響觀影。

  記者調查發現,觀影實際支出高於(yu) 票麵價(jia) 格的情況較為(wei) 普遍,除票麵價(jia) 格外,有的電影票上還會(hui) 有服務費、影廳服務費等費用。對此,不少網友認為(wei) 電影票票麵價(jia) 格不透明,影廳服務費等設置缺乏標準,侵害消費者利益。

  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多家電影院、線上社交平台檢索關(guan) 鍵詞等方式發現,票麵價(jia) 格與(yu) 實付價(jia) 格差異的呈現形式各有不同:有些電影票會(hui) 標明電影價(jia) 格、售票服務費和影廳服務費,有些僅(jin) 有電影價(jia) 格和網絡售票服務費。哪怕標明了各種費用,有的各種費用加起來也不夠實付價(jia) 格。還有的盡管標注了電影價(jia) 格和影廳服務費等費用,但除電影價(jia) 格外,其他費用的具體(ti) 金額並未顯示。

  “前幾天我去看電影,回家才發現花費99元買(mai) 的電影票票麵價(jia) 格僅(jin) 50元。票麵上雖然顯示有售票服務費和影廳服務費,但標注的都是0元。”廣東(dong) 深圳市民葉先生說,他隨後致電影院詢問,對方回複說票上的二維碼裏有相關(guan) 信息,但掃碼後顯示為(wei) 空白。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影視文娛法律業(ye) 務中心總監馬麗(li) 紅認為(wei) ,服務費並非一概不能收取。2015年前後,國內(nei) 影院建設興(xing) 起,為(wei) 了鼓勵影院建設高端影廳、提升用戶的消費體(ti) 驗,有關(guan) 部門開始允許影院在票價(jia) 中附加其他費用。2015年7月,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hui) 下發《電影票務營銷銷售規範》,明確規定VIP廳、4D廳可以收取影廳服務費,但“需經發行方與(yu) 放映方通過合同確定”。

  “2019年4月《複仇者聯盟4》上映時因一些影院亂(luan) 收服務費引發風波,主管部門加強了監管力度。2020年1月15日,在春節檔即將開啟預售的關(guan) 鍵時刻,電影管理部門組織片方會(hui) 議確定了2020年春節檔VIP廳的設定以及服務費收取各項條件,根據規範要求,隻有VIP廳、4D廳可以收取服務費,5個(ge) 廳及以下的影院不得設置有VIP廳,不得收取VIP廳服務費;而且服務費也有10%的上限要求。”馬麗(li) 紅說。

  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甄景善分析說,影廳服務費的收取涉及幾個(ge) 關(guan) 係:首先是電影院和片方之間,根據合同,雙方對電影票房收入進行分成結算。結算價(jia) 格根據合作協議的約定存在固定價(jia) 格或浮動價(jia) 格等多種可能,當結算價(jia) 格為(wei) 浮動價(jia) 格時,電影院設立不合理的影廳服務費,獨占票麵價(jia) 格以外的金額,涉嫌侵犯片方合法權益。

  其次是電影院和消費者之間,電影院向消費者收取影廳服務費,應當提供對應的服務。且電影院應當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不受侵犯。因此,電影院應當向消費者事先告知並明碼標價(jia) 其影廳服務費所對應的服務,並根據服務內(nei) 容的不同設置不同價(jia) 位供消費者選擇。

  最後,我國實行電影事業(ye) 發展專(zhuan) 項基金製度,電影院應當將一定比例票房收入上繳給政府相關(guan) 部門。如果電影院設立不合理的影廳服務費,且將服務費排除在票房之外,是一種涉嫌“偷票房”的行為(wei) 。

  “應當對影廳服務費予以嚴(yan) 格限製,絕不能電影院想收多少就收多少。從(cong) 政策層麵,應當明確影廳服務費的收取條件、方式、標準;從(cong) 執行層麵,電影院應當對影廳服務費予以公示,並明碼標價(jia) ,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等合法權益。”甄景善說。

  不少消費者抱怨票價(jia) 高

  網上購票又遇臨(lin) 時加價(jia)

  “太貴了,一家人去看場電影,買(mai) 點吃的喝的,就得好幾百元。”記者采訪多位來自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的消費者,不少人如是感歎。網上,有關(guan) “票價(jia) 太高看不起電影”的討論也熱度不減。

  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火爆。而隨著春節假期結束,最近不少消費者開始錯峰補看電影,同時又有其他大片上映,院線熱度居高不下。與(yu) 觀影熱情一樣高漲的,還有票價(jia) 。記者查詢發現,春節期間,在一些城市的多個(ge) 影院,多部電影票價(jia) 超百元,直到當下,七八十元一張的電影票也比比皆是。

  前不久,有博主發文稱,在遼寧大連萬(wan) 達國際電影城遇到一位老爺爺帶孫子看電影,現場買(mai) 票,《流浪地球2》票價(jia) 為(wei) 300元一張。相關(guan) 圖片顯示,《滿江紅》在個(ge) 別場次的標價(jia) 也是300元。該影院一名工作人員稱,300元僅(jin) 僅(jin) 是“展示價(jia) 格”,並非實際購買(mai) 價(jia) 格,“線下購買(mai) 是100元到150元之間”。

  甄景善認為(wei) ,就當下大多數老百姓的收入而言,電影票價(jia) 動輒上百元確實比較貴。高票價(jia) 不僅(jin) 直接將部分有觀影需求的老百姓攔在影院之外,長此以往,也會(hui) 給整個(ge) 行業(ye) 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遏製大眾(zhong) 消費,甚至導致觀影人數下降。

  除高票價(jia) 外,消費者還有不少吐槽點。

  上海市民梁靜發現,線上購票選座時,一些影院像演唱會(hui) 、話劇一樣,不同座位有價(jia) 格差,中間位置比邊上的貴10多元。記者調查發現,如今不少影院都會(hui) 在同場次設計階梯價(jia) 格,在售票平台上通常會(hui) 顯示為(wei) 某場電影票價(jia) 為(wei) “××元起”,差價(jia) 少則10元,多則幾十元。這種情況在線下購票時同樣存在,且一些工作人員不會(hui) 主動告知。

  來自河南禹州的羅清(化名)在今年春節期間買(mai) 票時發現,電影院一場電影在售票主頁顯示需49.6元,但點進選座界麵後,隻有左下角的一個(ge) 邊角位置是49.6元,其他所有座位均為(wei) 74.6元。“這樣的價(jia) 格差異設置真的合理嗎?”

  在甄景善看來,電影院適當提高較好位置的票價(jia) 屬於(yu) 正常現象,符合市場規律。但影院在銷售電影票時應當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即影院應當將這種價(jia) 格差通過合理的方式予以公示,且保證消費者有權自由選擇何種價(jia) 格的座位,不得強製消費,否則涉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

  “采用票價(jia) 分區製在劇院、演唱會(hui) 中較為(wei) 常見,因為(wei) 劇院或演唱會(hui) 場地通常較大,不同區域觀看演出效果不一樣。但在不大的電影院裏也采取分區製方式是否合理,還要打一個(ge) 問號。”馬麗(li) 紅說。

  近日,有網友反映在某短視頻平台團購了兩(liang) 張電影票,到店觀影時卻被要求每人加價(jia) 10元,原因是所看電影並不在優(you) 惠電影範圍內(nei) 。網友稱團購的詳情頁中並未對此進行說明,“文案寫(xie) 著所有賀歲檔影片都可以使用,到了現場卻有好幾部電影都成了限價(jia) 影片”。

  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數。在相關(guan) 優(you) 惠票活動界麵,不少消費者留言說遇到了臨(lin) 時加價(jia) 的情況,“為(wei) 啥上麵不說清楚,到店還要多交10元”“還要補差價(jia) ,購買(mai) 之前明明說都能用”“補了差價(jia) 後和正常的電影票價(jia) 也差不了多少了”。

  馬麗(li) 紅指出,影院與(yu) 平台有如下行為(wei) 的,涉嫌違反價(jia) 格法,構成不正當價(jia) 格行為(wei) :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jia) 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jia) 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yu) 其進行交易;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jia) 格歧視;采取抬高等級或者壓低等級等手段收購、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變相提高或者壓低價(jia) 格等。

  建章立製依法治理亂(luan) 象

  保障品質實現觀影自由

  “我看的是3D電影,提供3D眼鏡難道不是你們(men) 的義(yi) 務嗎?憑什麽(me) 還要我另外花錢買(mai)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電影院內(nei) ,汪女士和店員吵了起來。經過據理力爭(zheng) ,並提出要進行投訴後,店員才從(cong) 櫃台處拿出免費的3D眼鏡,圍觀的同場次其他消費者,也得到了免費3D眼鏡。

  一些影院放映3D電影時不提供免費3D眼鏡,這成為(wei) 不少消費者反映的一大“槽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影院在3D電影的購票界麵明確提示“請自備3D眼鏡”。沒帶的,觀眾(zhong) 隻能采取購買(mai) 或租用的方式,一副3D眼鏡的價(jia) 格在5元到10元不等。

  馬麗(li) 紅說,消費者購買(mai) 影院3D電影票,雙方形成一種服務合同關(guan) 係,讓消費者欣賞到約定的3D電影,是影院的合同義(yi) 務。如果電影院不提供3D眼鏡,則消費者隻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根本體(ti) 驗不到3D電影應有的立體(ti) 、逼真的效果,會(hui) 導致消費者購票觀影的根本目的不能實現,因此免費提供3D眼鏡是影院應當履行的主要義(yi) 務。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製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借助技術手段強製交易。對於(yu) 一些影院通過相關(guan) 提示告知消費者需要自備或購買(mai) 3D眼鏡的行為(wei) ,是一種不公平的條款,是無效的。”馬麗(li) 紅說。

  對於(yu) 很多電影院不讓外帶食品的問題,馬麗(li) 紅說,影院禁止外帶食物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wei) 影院畢竟是公共場所,有些食品有異味或者食用時會(hui) 發出很大聲響,影響其他消費者觀影體(ti) 驗。但影院如果不加區分,一概禁止消費者外帶食物、飲料,而自身又提供價(jia) 格偏高的類似商品,則屬於(yu) 利用壟斷地位而設立霸王條款,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之所以出現高價(jia) 電影票、價(jia) 格不透明、臨(lin) 時加價(jia) 等問題,與(yu) 當前電影市場發展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行業(ye) 規範等欠缺密切相關(guan) 。”甄景善說,規範電影市場,必須建章立製。有必要在統籌考量電影產(chan) 業(ye) 升級、行業(ye) 發展、保護觀眾(zhong) 基本權益、保障觀眾(zhong) 觀影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基礎上出台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規章製度,盡可能做到治理亂(luan) 象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他建議,從(cong) 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加大對電影市場的監管力度,同時兼顧電影市場的良性發展。因地製宜,引導片方和電影院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地區差異、影院差異、設施差異、服務差異,製定更加精準、合理的定價(jia) 模式。既保障高品質需求觀眾(zhong) 的觀影體(ti) 驗,又確保絕大多數觀眾(zhong) 能夠實現觀影自由。理順票務製度和票務係統,引導電影院確定合理的票房計算、結算方式,落實公開、透明、合理的票務製度和票務係統,保障電影票房、票價(jia) 數據的真實、合法、有效。

  “當下中國的影視行業(ye) 正處在一個(ge) 風雲(yun) 激變的時代,一個(ge) 蓬勃發展的時代。行業(ye) 中的每一個(ge) 從(cong) 業(ye) 者,都應當著眼行業(ye) 長遠發展前景,尊重市場、尊重觀眾(zhong) ,規範運營,行穩致遠,通過提供優(you) 質電影作品回饋社會(hui) ,促進文化事業(ye) 健康發展。”馬麗(li) 紅說。(記者孫天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