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小學生時間管理中的三大困境與教育應對

發布時間:2023-02-14 10:1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視點】

  作者:田宏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er) 童研究所副教授)

  “新學期”這個(ge) 重要的時間標記點具有動力效應,能夠促進中小學生萌生新的學習(xi) 目標並下定決(jue) 心實現目標。中小學生在時間管理中常常陷入矛盾:在主觀意願上他們(men) 希望管好時間,實現高效率學習(xi) ;但在實際行動中由於(yu) 時間管理能力有限,在計劃、執行和反思這三個(ge) 關(guan) 鍵環節中均存在明顯的發展困境,從(cong) 而易陷入拖延、磨蹭、退縮等低效率行為(wei) 之中。

  計劃中的困境:過於(yu) 依賴快反饋模式,急於(yu) 達成心動目標而易挫敗

  中小學生本能上喜歡快反饋模式,而不喜歡慢反饋模式,他們(men) 在目標設定中會(hui) 渴望快速達成心動的目標。尤其是學期之初,使用“學期”這個(ge) 時間詞去設定目標時會(hui) 給中小學生帶來時間假象,一方麵覺得“一個(ge) 學期”時間很長,足以讓自己完成任何一個(ge) 心動的目標;但另一方麵又覺得“一個(ge) 學期”時間很短,感覺目標達成就在眼前,在想象中感受到愉悅和滿足而不會(hui) 客觀評估後麵長時間咬牙堅持的困難。這會(hui) 使得他們(men) 在學期初設定時間目標時易犯“理想化”的錯誤:將目標設定得太高而難以達成。如果學生每天努力但都達不成目標,努力之後仍然覺得“今天還差點兒(er) ,明天繼續努力”,久而久之,會(hui) 讓他們(men) 產(chan) 生“習(xi) 得性無助感”,在潛意識層麵形成“我做不到”“我不行”的信念。這種無助性信念會(hui) 使得他們(men) 無論在意識層麵告訴自己應該如何更加努力,但在行為(wei) 中仍然會(hui) 陷入退縮、內(nei) 耗的狀態。

  教育應對上,可以引導孩子暫時放下心動的計劃,用最近發展區設計目標以實現“微小的進步”。

  時間管理行為(wei) 本身不像玩遊戲或讀小說一樣屬於(yu) 快反饋模式,能夠在及時反饋中體(ti) 會(hui) 到“爽”的心流感而本能地去行動;相反,它屬於(yu) 慢反饋模式,需要在努力中看到自己微小的進步,並在微小進步中不斷強化自己的努力行為(wei) ,這樣行為(wei) 才能逐漸堅持下去並獲得信心。所以,時間管理行為(wei) 形成的核心在於(yu) “微小的進步”,在設定目標時要保證能夠完成目標並體(ti) 會(hui) 到這種微小的進步,使得微小的努力行為(wei) 變得有意義(yi) 而得以強化。

  在設定目標時須根據最近發展區原則,依據現有發展水平設定可達成的目標。比如,之前是每天9點半左右完成作業(ye) ,這是現有發展水平,如果將目標水平設定為(wei) “每天8點半前完成作業(ye) ,然後用1個(ge) 小時做閱讀和作文練習(xi) ”,這個(ge) 目標遠高於(yu) 現有發展水平,就會(hui) 難以實現;要將目標調整至略高於(yu) 現有水平,例如“一周五天裏有兩(liang) 天或三天把完成時間提前到9點”,這樣目標就更容易,也更有可能完成。完成目標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履行內(nei) 心承諾的過程,無論目標多麽(me) 讓人心動,完不成時都會(hui) 造成負疚感和自責感;而哪怕再微小的目標,完成時都會(hui) 讓人體(ti) 會(hui) 到力量感和掌握感,獲得“我能做到”“我能行”的信念。

  執行中的困境:神經抑製能力弱,在時間管理過程中易拖延

  大腦神經元有兩(liang) 個(ge) 功能:興(xing) 奮和抑製。神經元的抑製功能依賴於(yu) 大腦額葉的發展,而額葉需要在青春期之後才能發育完全,這就意味著整個(ge) 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大腦額葉還未發育完善,很難做到有效抑製。神經抑製能力弱使得學生的神經興(xing) 奮難以集中於(yu) 學習(xi) 任務,表現為(wei) 進入學習(xi) 任務之前難以收心,進入學習(xi) 任務後難以專(zhuan) 心,因此產(chan) 生拖延、磨蹭、走神等問題。

  教育應對上,可以停止空洞的鼓勵,用成長性思維搭建能力體(ti) 係。

  時間管理能力是一種可成長的能力體(ti) 係,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用成長性思維去進行係統的培養(yang) 。比如當學生“進入不了學習(xi) 狀態”時,我們(men) 要用心培養(yang) 他們(men) “進入學習(xi) 狀態”的一係列能力。比如可以幫助他們(men) 在玩耍和學習(xi) 中間設置過渡環節,將原來玩耍中興(xing) 奮的神經衝(chong) 動冷卻下來;可以提醒他們(men) 養(yang) 成學習(xi) 前喝水、上廁所、準備文具等習(xi) 慣,養(yang) 成動力定型以增加神經啟動中的流暢性;可以用桌麵整理法將桌上的無關(guan) 物品清空,使學習(xi) 任務成為(wei) 注意力的聚焦點;可以用清單法將學習(xi) 任務可視化,減輕大腦負荷和心理負擔,在清單中找到最簡單、最感興(xing) 趣、最易執行的任務開始啟動,減少神經啟動中的壓力。

  停止空洞的鼓勵和無謂的嘮叨,用成長性思維幫助孩子建立一套進入學習(xi) 狀態的能力體(ti) 係。

   反思中的困境:元認知能力不足,難以總結經驗教訓以實現精進

  元認知能力是指在行為(wei) 過程中,對行為(wei) 進行自我覺察、自我評價(jia) 與(yu) 自我調節的能力。中小學生元認知能力發展水平不高,使得他們(men) 在學習(xi) 的過程中較多關(guan) 注學習(xi) 任務本身,而難以對學習(xi) 過程中的時間管理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jia) 。他們(men) 會(hui) 傾(qing) 向於(yu) 采用“完成/沒完成”“快/慢”“好/差”這種二元對立的結果性評價(jia) ,這種評價(jia) 會(hui) 讓他們(men) 在得到積極結果時很高興(xing) ,但無法將行為(wei) 與(yu) 結果建立聯係,難以把好的經驗複製下來並在未來學習(xi) 中使用;在做得不好時難過自責,但找不準具體(ti) 問題難以改變,甚至會(hui) 給自己貼上“磨蹭”“拖延”的人格標簽,讓消極行為(wei) 變得更加牢固。

  教育應對上,應舍棄二元對立的評價(jia) ,用過程性評價(jia) 進行有效複盤。

  中小學生在學習(xi) 過程中會(hui) 將教育者的評價(jia) 方式進行學習(xi) 和內(nei) 化。因此,教育者在幫助學生進行時間管理過程的複盤時,要提高認知的複雜性,舍棄簡單的二元對立評價(jia) ,用過程性評價(jia) 將關(guan) 注點從(cong) 學習(xi) 結果拉回到學習(xi) 過程之中。當學生做得快時,要看清楚學生到底做了什麽(me) 行為(wei) 帶來了這樣高效率的結果,用“我看到……”“我注意到……”“我觀察到……”的過程性評價(jia) 句式將具體(ti) 的行為(wei) 講給學生聽,引導他們(men) 看到行為(wei) 與(yu) 結果間的聯係,將行為(wei) 經驗保持下來形成能力。而當學生做得慢時,要看清楚他們(men) 具體(ti) 是“難在哪”,並找到具體(ti) 的方法幫助他們(men) 獲得相關(guan) 的能力和方法,突破困境以實現效率的提升和能力的精進。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