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找到基層好醫生培養的發力點

發布時間:2023-02-14 10: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nong) 村和社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維護群眾(zhong) 健康的重要屏障,其人才儲(chu) 備水平直接決(jue) 定了這道屏障是否堅實可靠,通俗來講就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要好醫生。好醫生,該怎麽(me) 培養(yang) ?

  要培養(yang) 好醫生,首先需要明確好醫生的標準是什麽(me) ?醫療工作要發展,就少不了研究創新、經驗交流以及培養(yang) 新人。對綜合醫院而言,一定不能隻是單一地搞診療工作,必須醫教研全麵發展。一家好的綜合醫院的標準一定是集醫療、教學和科研於(yu) 一體(ti) 的全方位醫院。隻不過,醫院發展的初心還是為(wei) 了解決(jue) 病患看病問題,教學和科研工作也是為(wei) 了讓醫生的看病水平更高。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能看病、看好病是一個(ge) 好醫生最核心的標準,特別是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而言,這個(ge) 標準應擺在第一位。

  對於(yu) 患者來說,他們(men) 評價(jia) 醫生好與(yu) 不好的標準,主要來源於(yu) 自己的親(qin) 身感受。這裏麵既有醫生的服務意識和態度,也有對疾病的診療效果。原則上說,能給患者帶來較好就診獲得感的醫生,就是好醫生。由於(yu) 醫療服務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大多數患者的評價(jia) 可能比較外行,因而不乏患者評價(jia) 好但業(ye) 界並不認可的好醫生。這裏的業(ye) 界不認可,實際上是指醫生隻會(hui) 看病而不會(hui) 寫(xie) 論文,不會(hui) 把自己的臨(lin) 床經驗變為(wei) 教學素材,也就導致其不能獲得一些醫院和專(zhuan) 家的認可。

  對醫生的評價(jia) 機製不合理,基層就很難成長出好醫生。對此,醫療界可以學習(xi) 借鑒競技體(ti) 育的一些理念。比如田徑和體(ti) 操,既有全能冠軍(jun) ,也有單項冠軍(jun) 。一個(ge) 人跑跳投樣樣開花,那就全麵發展,最後競爭(zheng) 全能冠軍(jun) ;可是一個(ge) 人隻擅長跑步,那就在單項上發展,爭(zheng) 取成為(wei) 單項冠軍(jun) 。全能冠軍(jun) 很光榮,單項冠軍(jun) 也不差,如果醫療業(ye) 內(nei) 能如同體(ti) 育界認可單項冠軍(jun) 一樣認可隻擅長看病或教學等單項發展的醫生,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需要的好醫生,就可能更容易產(chan) 生。畢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生接觸的患者以常見病為(wei) 主,如果能讓他們(men) 專(zhuan) 心看病,服務普通病患的各種頭疼腦熱,可能更容易有所發展。

  當前,因為(wei) 三級綜合醫院在業(ye) 內(nei) 有更大的話語權,所以醫生的評價(jia) 體(ti) 係更多的是按照三級醫院的發展規劃來設定。盡管近年來對基層醫療機構醫生的晉升要求已經有了改變,但相比綜合醫院的醫生,其晉升難度還是要大很多。如果醫務人員在基層醫療機構難以得到合理晉升,那麽(me) 好醫生的流失也就無法避免。因此,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在醫生評價(jia) 體(ti) 係中的話語權十分重要。從(cong) 有利於(yu) 人才職業(ye) 發展的角度出發,可以考慮在職稱評定上給予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適當傾(qing) 斜優(you) 待,比如放寬科研成果要求、給予名額數量照顧等。

  對任何行業(ye) 而言,晉升都是對其業(ye) 務能力的一種認可,也是提高工作收入待遇的一個(ge) 必要條件。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收入究竟應該定位在什麽(me) 水平,目前尚未形成共識。相比於(yu) 職稱和其他評價(jia) ,收入是更加核心的人才激勵手段。從(cong) 現行的製度看,社區衛生院醫生的收入,整體(ti) 上處於(yu) 當地平均線水平,而鄉(xiang) 鎮衛生院醫生的收入則較低。相較於(yu) 一個(ge) 好醫生所需要的教育經曆以及他們(men) 在工作中的付出,現有薪資水平是否能夠留住具有“好醫生”潛質的人才,值得思考。

  (作者:鄭山海,係醫生)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