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手藝65】大漆陶器
【中國好手藝65】
大漆陶器
講述人:寧夏銀川金鳳區大漆工藝製作及金繕修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傳(chuan) 承人 謝立雄
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了漆與(yu) 陶這兩(liang) 種傳(chuan) 統工藝的“邂逅”。割取天然漆樹的大漆,飾於(yu) 木、麻、陶、金屬等胎骨之上。陶的樸實、漆的雍容,糅合而成大漆陶器的典雅華貴。
漆陶製作需經選土、定型、燒製、髹漆(刷漆)、陰幹、打磨等多道工序。選土,關(guan) 鍵看陶胎的附著力,附著力差,大漆“掛不住”。
陶,生於(yu) 土而成於(yu) 火,要想“掛得住”漆,燒製時陶土溫度需控製在800℃至1000℃之間。溫度過低,陶器易散,過高則難以上漆,還易起皮。
髹漆最為(wei) 煩瑣,一般先刷1至3道天然生漆,再底塗3至5遍、中塗5至10遍。“漆衣”,講究一個(ge) 薄字,髹漆4層還不如一張紙厚呢。髹漆、再陰幹,一件漆陶需這樣循環往複幾十遍,耗時少則兩(liang) 三月、多則兩(liang) 三年。
我將多地陶土對比實驗後發現,寧夏黃河岸邊的黃膠泥質地黏稠、密度大、顆度粗,便於(yu) 髹漆,做漆陶再好不過了。底塗和中塗大都選用黑漆,我大膽創新,將朱砂、石黃、綠鬆石等磨粉入漆,讓漆陶有了千磨萬(wan) 彩的斑斕之美。
古人製器講究格物致知,我以古代詩畫為(wei) 藍本,融入花鳥魚蟲等元素,再用變塗、描繪、鑲嵌、貼金等漆藝技法加以修飾,整件漆陶造型繽紛層疊、錯落有致,文化味兒(er) 更濃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產(chan) 品還遠銷海外。
(光明日報記者張文攀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