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反派人物不能模糊是非觀
【影視銳評】
作者:葉奕宏(媒體(ti) 人)
開年熱劇《狂飆》收官多日,大眾(zhong) 對劇中頭號反派人物高啟強的討論熱度依舊不減。從(cong) 賣魚小販成長為(wei) 京海一霸,對家人掏心掏肺、對對手狠辣無情,這一人物的經曆和性情讓人咬牙切齒,又唏噓不已。不隻是他,近幾年多部熱播劇中反派的觀眾(zhong) 緣一路看漲,從(cong) 《開端》中的“鍋姨”陶映紅,到《三體(ti) 》中的葉文潔,都賺足了觀眾(zhong) 的心疼和眼淚,甚至使很多人模糊了是非觀,為(wei) 反派的錯誤、罪惡表同情、找借口,原諒、理解他們(men) 的極端行為(wei) ,產(chan) 生了不良的社會(hui) 反響和輿論引導。這一文化現象應引發各界關(guan) 注。
盤點獲得觀眾(zhong) 青睞的反派不難發現,除去顏值、演技等加分項外,這些人物在塑造上都兼具立體(ti) 性和複雜性:他們(men) 有了更加完整的人生軌跡,每個(ge) 人物的“壞”都能在其成長環境的諸多因素中窺見端倪,如陶映紅本是備受學生愛戴的中學化學老師,因唯一的女兒(er) 車禍離世,真相還被網絡暴力埋藏,所以受到精神刺激。有的人物即便以黑暗為(wei) 人性底色,也會(hui) 有斑駁的“光點”閃動。就像葉文潔在接受審訊中,對給三體(ti) 人侵略引路毫無悔意,但仍然想到紅岸基地的石碑前緬懷她拋棄的過往。還有高啟強,如果不是警察及時趕到,他為(wei) 了救收養(yang) 的黃瑤,已決(jue) 心以命換命。
曾經,我國影視劇中的反派們(men) 隻能兢兢業(ye) 業(ye) 地扮演著“情節助推器”和“矛盾製造機”的角色,人生奉行“凡是主角支持的我都反對,凡是主角想做的我都阻撓”的理念。如今,反麵角色不再一黑到底,而是在黑白之間渲染了層次豐(feng) 富的灰色。這不僅(jin) 給扮演者們(men) 更多施展演技的餘(yu) 地,也給觀眾(zhong) 更多個(ge) 人情感的代入空間。比如《狂飆》中的高家兄弟、老默等,殺人如麻,壞事做盡,但重情義(yi) 、有魄力的一麵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形象仿佛更加立體(ti) ,性格顯得更加豐(feng) 滿。
誠然,立體(ti) 塑造反派,是創作對原有二元對立敘事結構的一種顛覆。隨著時代觀念的改變,非黑即白的二元價(jia) 值觀逐漸退場,取而代之的是對多元化的開放包容心態。文化生活日益豐(feng) 富,也推動了觀眾(zhong) 的審美品位不斷升級,倒逼創作者探索人物塑造在人性層麵真實化和多元性的更多可能。然而,要塑造立體(ti) 化反麵人物,切記把握好尺度。有的創作者刻意渲染反派人物的悲情和溫暖,收割眼淚和話題,卻鮮有思考這一行為(wei) 對作品主題思想、藝術價(jia) 值的消解作用,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這樣一來,從(cong) 臉譜化的一個(ge) 極端走向了另一種極端——淡化主觀心理,強調客觀條件,所有的錯都是因時所迫,為(wei) 勢所逼,所有的惡必是愛極生恨,求而不得。此時,反派人物的思想價(jia) 值將被解構得支離破碎,如此“跑偏”的反派形象也注定開掘不出藝術深度和精神高度,最終淪為(wei) 吸引眼球、刺激輿論的市場工具。
更需要警惕的是,當立體(ti) 的反麵人物比相對扁平的正麵人物更受歡迎,當觀眾(zhong) 沉迷於(yu) 反派身上強大、冷靜、果決(jue) 等“吸睛點”,當觀眾(zhong) 在反派被命運推著走向毀滅的過程中看到了似曾相識的無力感,就會(hui) 對反派產(chan) 生情感代入,從(cong) 而激發出同情心。為(wei) 反派開脫,甚至成了為(wei) 自身道德感、責任感缺失推脫的借口。這樣一來,很容易模糊善惡觀、是非觀,一旦輻射到現實生活、現實事件,大眾(zhong) 可能會(hui) 輕易原諒現實中狡黠鑽營、八麵玲瓏的反麵人物,或對自己的錯誤行為(wei) 不以為(wei) 意,產(chan) 生極大的負麵影響。
因此,擺脫人物扁平化切勿矯枉過正,反派人物的立體(ti) 化塑造要把握好分寸。任何一個(ge) 人物都是多麵體(ti) ,在具體(ti) 的塑造過程中應秉持堅定的是非觀、鮮明的善惡觀,以一個(ge) 性格軸心貫穿始終,在不斷變化的環境和複雜的矛盾關(guan) 係中呈現人物的不同側(ce) 麵、不同層次,這樣既能使人物形象生動立體(ti) ,人物定位也不至於(yu) 曖昧不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