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CAST基因編輯係統內源轉錄調控機製揭示

發布時間:2023-02-22 10:35: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訊 記者2月20日從(cong)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yu) 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獲悉,該所與(yu) 德國弗萊堡大學相關(guan) 團隊合作,證實V-K型CRISPR相關(guan) 轉座酶(CAST)基因編輯係統在原生宿主藍細菌中受控於(yu) 一類新型MerR-type轉錄調控因子CvkR,揭示了CAST基因編輯係統的內(nei) 源轉錄調控機製。該研究對CAST係統原型工作模式的認識和基因編輯工具的開發優(you) 化具有重要意義(yi) ,相關(guan) 成果發表於(yu) 《自然·通訊》。

  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是本世紀頗具影響力的顛覆性創新技術,其發明者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當前已開發CRISPR-Cas基因編輯工具多依賴於(yu) 靶點DNA雙鏈切割,並需借助宿主自身的同源重組或者非同源末端連接DNA修複ST係統實現基因編輯,故該項技術存在脫靶效應和編輯效率低等瓶頸問題,限製了其在人類疾病治療等關(guan) 鍵領域的應用。開發更高效精準的、無需DNA雙鏈斷裂的基因編輯工具是該領域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CAST係統可借助轉座機製而非DNA雙鏈斷裂實現基因的靶向整合插入,在精準、多重、無痕編輯及大片段刪除、插入等方向表現出巨大應用潛力,引起領域內(nei) 多個(ge) 頂尖團隊的重點關(guan) 注,但研究方向尚局限於(yu) 其基因編輯能力的應用探索和核心組分蛋白結構的解析,對其內(nei) 源調控機理知之甚少。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與(yu) 德國弗萊堡大學相關(guan) 團隊合作,選擇了一類可以進行遺傳(chuan) 操作的絲(si) 狀藍細菌魚腥藻PCC 7120作為(wei) 研究模式。基於(yu) 全局性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團隊證實CvkR基因在藍細菌CAST係統中廣泛存在,並通過遺傳(chuan) 學分析證實CvkR在原生宿主中抑製CAST核心組分的表達。研究還借助生化實驗,深度解析了CvkR靶標啟動子的序列特征。研究人員介紹,該研究為(wei) 未來新型位點特異性轉座型基因編輯工具的開發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實習(xi) 記者宋迎迎 通訊員朱濤梁雅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