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文化廣場 村民歡樂共享
新疆阜康市西樹窩子村—— 建好文化廣場 村民歡樂(le) 共享
核心閱讀
新疆阜康市西樹窩子村積極利用資金建設文化廣場,供村民鍛煉身體(ti) 、休閑娛樂(le) 、議事說理。不僅(jin) 有效解決(jue) 了村民住進樓房後活動空間有限的問題,還利用文化廣場發展民宿餐飲產(chan) 業(ye) ,讓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讓文化廣場的各項特色活動經費有來源,發展可持續。
清晨9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城關(guan) 鎮西樹窩子村村民王青燕一如既往來到村裏的文化廣場,加入晨練的隊伍。堅持晨練多年,60歲的王青燕有一副好身板。
“2017年這塊廣場建成後,我們(men) 早上晨練,晚上跳舞,孩子也有地方活動,這裏熱鬧得很。”王青燕說。
距離近——
抬腳就能到廣場
王青燕家以前住平房,出門有院子,活動場地比較大。2012年,西樹窩子村規劃發展旅遊,大家一商量,把平房騰出來出租搞民宿和餐飲,兩(liang) 年後,村民住進了集資蓋的5棟樓房。這下,100多戶人家集中在一起,樓下的活動空間就有點小了,孩子沒地方撒歡兒(er) ,老人沒地方遛彎兒(er) 。
王青燕除了常鍛煉,還是村裏的文藝骨幹、“綠峰”文藝隊的隊員。居民樓中間新蓋的二層村委會(hui) 辦公樓的地下室被規劃為(wei) 村民活動中心,是她和老姐妹們(men) 排練的主要場地。“夏天地下室多悶啊,再說了,我們(men) 唱歌跳舞,不得講究個(ge) 有觀眾(zhong) 嘛,自娛自樂(le) 可沒啥意思。”王青燕一直盼著能有個(ge) 敞亮地兒(er) ,這幾年,兩(liang) 月一次的“村民說事日”上,她沒少找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海元念叨。
2017年,阜康市出資建設農(nong) 村文化廣場,西樹窩子村拿到200多萬(wan) 元資金,張海元笑了,終於(yu) 能給村民們(men) 一個(ge) 交代了。
廣場建在哪?挨著居民樓和村裏老文化室的一片荒地剛好是村集體(ti) 建設用地,“離得近,村民下樓就能到,才能經常來。”張海元說,在“村民說事日”上聽了大家的意見後,村委會(hui) 決(jue) 定就在這兒(er) 建廣場。
鎮上幫忙請烏(wu) 魯木齊的設計公司設計,很快5400多平方米的廣場就建好了,亮化、綠化一口氣完成。平整的水泥地麵、整齊的花壇,廣場上擺好了桌椅板凳,裝了籃球架,設置了兒(er) 童娛樂(le) 區,阜康市文化體(ti) 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還出資購置了十幾套健身器材。第二年,還修了村民大舞台。這下,好靜的、好動的都有了活動的地方。王青燕和一幫文藝愛好者可是開心了,小音箱一放,天天去跳廣場舞,“站在樓上就能看見廣場,大家都不用約,音樂(le) 一響就坐不住了,勾著人往樓下跑,抬腳就到了。”
冬天天氣冷的時候,大家把活動場地重新搬回了村民活動中心。“不過現在天氣逐漸暖和了,廣場上很快就能熱鬧起來。”王青燕說。
吃完晚飯,在市裏開出租車的蔡子君回來了,這個(ge) 能跳會(hui) 唱的“老師”有時間,王青燕可不能錯過,和文藝隊的夥(huo) 伴們(men) 聚在一起開始商量排練節目,“三八”國際婦女節那天,要在大舞台上表演,好好熱鬧一番。
功能全——
活動豐(feng) 富人氣旺
台上放著老電影,孩子們(men) 在一旁的兒(er) 童娛樂(le) 區玩耍。坐在台下一邊聊天一邊看電影,是村民劉梅最喜歡幹的事。
按照阜康市基層公益電影放映要求,每年要在鄉(xiang) 村播放近800場公益電影,每個(ge) 村12場。每個(ge) 月放電影的時候,西樹窩子村的文化廣場都坐滿了人。“雖然在家也能看電視,但是這種氛圍很吸引人,想起了小時候看露天電影的感覺。”劉梅說。
近年來,新疆各地公共文化機構充分利用“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我們(men) 的節日”“鄉(xiang) 村百日文體(ti) 活動競賽”等活動平台,在重要節慶日,利用文化廣場等基層公共文化陣地開展文化惠民演出和閱讀推廣活動,文化服務實現常態化。“十三五”期間,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年均組織9萬(wan) 餘(yu) 場活動,惠及群眾(zhong) 2000萬(wan) 人次。
除了公益電影放映之外,阜康市已經連續幾年組織各鄉(xiang) 村開展“百日廣場文化”活動,有專(zhuan) 業(ye) 隊伍的文藝演出、宣傳(chuan) 講座、圖片展覽、陳列展示、書(shu) 畫攝影等。西樹窩子村逢年過節還自發組織文藝愛好者表演節目,深受村民好評。
王青燕所在的“綠峰”文藝隊這幾年也更受重視,紅色歌曲、舞蹈、健身操輪著表演,遇到大型活動,村裏還出資請專(zhuan) 業(ye) 老師來指導、排練。“我們(men) 演得高興(xing) ,大家看得高興(xing) ,孩子們(men) 在後麵玩得高興(xing) ,一到夏天你就看吧,大家幹活回來洗漱一下就都來了。”王青燕說,村子離市區近,在市區上班的年輕人晚上都能回來,人氣沒差過。
“這個(ge) 廣場不僅(jin) 是活動場地,還是政策宣傳(chuan) 場地,大舞台上安裝了LED屏,滾動播放文字,廣場周圍還有宣傳(chuan) 欄,緊挨著的居民樓牆上都刷上了標語。”張海元說,要讓村民在娛樂(le) 的同時了解黨(dang) 的惠民政策,學習(xi) 種植、養(yang) 殖等技能。
夏天一到,張海元就把“村民說事日”的場地搬到了廣場上、樹蔭下麵,大家有圍著桌子坐的,也有站著的,對村委會(hui) 有建議、鄰裏有糾紛,都在這裏說一說,哪處水管該換了、哪段路被水衝(chong) 了……好多小事兒(er) 就在廣場上解決(jue) 了。
可持續——
發展產(chan) 業(ye) 促增收
看著文化廣場上人氣旺,村裏幾個(ge) 年輕人動了心思:要是能在這兒(er) 開起夜市,不是更熱鬧?村民王磊找到張海元,說了自己的想法,村委會(hui) 一研究,舉(ju) 雙手讚成:先聚人氣,第一年不收你們(men) 攤位費,但是你要負責組織其他有意願的村民一起幹!
說幹就幹!廣場外圍鋪上了紅毯、搭起了棚子,王磊和幾個(ge) 年輕人做起了戶外火鍋、燒烤,其他村民擺攤賣小吃,大家一邊吃一邊看著表演,好不愜意。遇到周末,火鍋燒烤日營業(ye) 額能過萬(wan) 。
“看他們(men) 做得紅火,緊挨著廣場的老文化室卻空置著,我們(men) 開會(hui) 決(jue) 定租出去搞餐飲。”張海元說。
做生意的沙睿陽聽說後,以每年3萬(wan) 元的價(jia) 格把老文化室租了下來,農(nong) 家樂(le) 開業(ye) 了。為(wei) 了讓這裏人氣更旺,沙睿陽在文化廣場上布置了彩燈、懸掛了燈籠,還在院子裏也搭起了舞台,有客人時供客人即興(xing) 表演,空閑時免費對村民開放。
西樹窩子村離天山天池景區僅(jin) 30多公裏,村裏的民宿和餐飲小有名氣,一到晚上,村裏就熱鬧起來,夏天生意紅火的時候,沙睿陽的農(nong) 家樂(le) 能為(wei) 村民提供2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
雖然廣場上人多,但依然幹淨整潔,宣傳(chuan) 欄裏張貼著“愛護環境、不亂(luan) 扔垃圾”的海報,村民離開時都會(hui) 自覺帶走垃圾。偶爾有小孩沒注意扔了垃圾,也有物業(ye) 工作人員負責打掃。“搬進樓房後,我們(men) 就引進了物業(ye) 公司,村集體(ti) 每年繳納廣場的物業(ye) 費,這裏的衛生和綠化都由物業(ye) 負責。”張海元說。
馬上天氣轉暖,張海元又開始考慮在廣場上設小攤位的事了,“村民能增收,村集體(ti) 能有收入,這些收入足以覆蓋文化廣場維修和更新設備的費用。”張海元說。前不久剛開會(hui) 決(jue) 定今年要把廣場重新整修一下,“你看大舞台上‘美麗(li) 西樹窩子’幾個(ge) 字有點舊了,這些都要重新描紅,桌椅也該重新擺出來了,健身器材也要檢查維修一下……”張海元興(xing) 致勃勃地念叨起了文化廣場的新安排。(本報記者 李亞(ya) 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