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抓住機遇促產業升級

發布時間:2023-02-24 09:49: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張輝(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席、副院長、教授)

  質量發展是興(xing) 國之道、強國之策。日前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推動產(chan) 業(ye) 質量升級,加強產(chan) 業(ye) 鏈全麵質量管理”。這是建設質量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了從(cong) 規模增長向規模與(yu) 質量並舉(ju) 發展的曆史性轉變,產(chan) 業(ye) 製造質量不斷提升,專(zhuan) 利申請數量大規模增加。各省區市均提出質量強省的發展戰略,各地區、各產(chan) 業(ye) 積極開展質量專(zhuan) 項活動,營造以質量帶動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的環境。我國注重質量法治化建設,先後製定《產(chan) 品質量法》《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同時,質量基礎設施逐步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適應。在產(chan) 業(ye) 質量管理上,現代化管理體(ti) 係運用比例不斷擴大,產(chan) 業(ye) 鏈發展協同增效。

  在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過程中,我國產(chan) 業(ye) 質量頂層設計有待加強,一些新業(ye) 態也對產(chan) 業(ye) 質量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對於(yu) 快速發展的產(chan) 業(ye) 現狀,我國質量基礎設施存在標準化建設相對滯後、計量和檢驗檢測相對缺失、認證認可效率與(yu) 程度較低等問題。在產(chan) 業(ye) 質量管理方麵,自由開放的市場條件下,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更具有活力和積極性,競爭(zheng) 手段和方式更加多元化,政府的監管不可避免地存在缺位與(yu) 滯後等情況,政府部門對產(chan) 業(ye) 質量的監管偏向於(yu) 事後的結果管理,缺乏事前事中的有效預防管理。

  產(chan) 業(ye) 質量升級離不開國家政策製度的全方位引領和整個(ge) 質量生態體(ti) 係建設。要深化質量發展法治化道路,完善質量建設的法律法規,根據產(chan) 業(ye) 發展的現實需要,把握產(chan) 業(ye) 與(yu) 市場動態,適時、及時調整政策法規,形成完整高效的政策法規體(ti) 係,為(wei)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與(yu) 保障。還應優(you) 化質量發展環境,以高質量企業(ye) 為(wei) 標杆,建設示範性產(chan) 業(ye) 鏈,打造示範引領效應,提高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能力,充分發揮優(you) 質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鏈中的帶動作用,促進產(chan) 業(ye) 鏈內(nei) 部優(you) 勢互補和質量自律體(ti) 係建設,助推產(chan) 業(ye) 質量整體(ti) 升級。完善創新產(chan) 業(ye) 質量發展的激勵機製,在延續中國質量獎、舉(ju) 辦“質量月”和中國質量大會(hui) 等活動的基礎上,繼續探索激勵以質量為(wei) 動能的產(chan) 業(ye) 發展路徑,傳(chuan) 遞依靠質量發展的精神理念。

  要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產(chan) 業(ye) 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我國目前已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第二大國,應在深度融合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掘數字技術在質量基礎設施中的作用,通過數字產(chan) 業(ye) 化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建設。加快產(chan) 業(ye) 標準化的製定,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標準化成果的轉化與(yu) 應用,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提供基本遵循,全麵規範全鏈條的產(chan) 業(ye) 質量體(ti) 係。

  政府與(yu) 行業(ye) 協會(hui) 應協同強化產(chan) 業(ye) 質量多維度管理。當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更加注重品質的追求。而企業(ye) 追求利潤最大化,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中,價(jia) 格機製失靈,企業(ye) 易以次充好,消費者為(wei) 避免高價(jia) 買(mai) 入低質量產(chan) 品的風險損失而壓低購買(mai) 價(jia) 格,導致市場的低質量運轉。如果要妥善解決(jue) 由市場失靈導致的單個(ge) 企業(ye) 或個(ge) 人的欺詐行為(wei) (有可能影響整個(ge) 產(chan) 業(ye) 質量),就必須有效製造和傳(chuan) 播“正的市場信息”,依靠政府或行業(ye) 協會(hui) 等中介社會(hui) 組織製定並執行嚴(yan) 格標準,強化產(chan) 品質量的事前、事中、事後管理。

  提升產(chan) 業(ye) 質量、促進產(chan) 業(ye) 躍升,經濟循環暢通是關(guan) 鍵。經濟循環是一個(ge) 複雜體(ti) 係,包含居民、企業(ye) 、政府機構等諸多主體(ti) ,涉及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ge) 環節。這就要求不僅(jin) 要從(cong) 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政策著手,更要協調好分配、流通、消費等相關(guan) 政策,以形成合力,使國內(nei) 大市場成為(wei) 企業(ye) 創新的“引力場”。要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的現代市場體(ti) 係,不斷優(you) 化國內(nei) 市場營商環境,打破阻礙國內(nei) 市場統一發展的製度壁壘,破除生產(chan) 要素流通壁壘。健全要素市場的運行機製,降低企業(ye) 運營的製度性成本,暢通製造業(ye) 的生產(chan) 運營體(ti) 係。

  [ 責編:趙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