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幹勁滿滿!萬盞燈,映照奮進的中國!

發布時間:2023-02-24 10:02:00來源: 央視財經

  中國的版圖上,無數晝夜不休的工廠、工地、實驗室、店鋪,點亮了經濟複蘇的希望。一盞盞燈背後,是堅守在沙漠油田的鑽井工人,是追尋科學真理的科研人員,是穿梭在街頭巷尾的外賣騎手,也是精心製作美食的餐飲店主……一個(ge) 個(ge) 忙碌的身影,正是中國經濟迸發活力的縮影。

  下鑽深度9360米!

  一口井能點亮一座城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腹地,星星點點的燈火徹夜通明,保障塔裏木油田的油井鑽探晝夜不停。作為(wei) 西氣東(dong) 輸的主力氣源地,這裏產(chan) 出的油氣,正在源源不斷地一路向東(dong) ,點亮了千裏之外的一盞盞燈火。

  今年剛滿40歲的申彪在塔裏木油田已經工作了18年。他所負責的果勒3C井,是塔裏木油田最深的鑽井。

  今天,新疆果勒3C井的下鑽深度已經達到9360米,成為(wei) 目前亞(ya) 洲最深的一口水平井。在塔裏木盆地,油氣鑽井向地下萬(wan) 米的衝(chong) 刺仍在繼續。

  塔裏木油田擁有國內(nei) 最大的超深氣區,其累計天然氣產(chan) 量已經突破1000億(yi) 立方米,相當於(yu) 去年國產(chan) 氣量的46%。這裏一口深層氣井的日均產(chan) 量,最高能夠滿足一座千萬(wan) 級人口城市一天的居民用氣量。來自超深層的天然氣經過處理之後,將搭乘能源大通道,踏上西氣東(dong) 輸的旅程。

  來自國家管網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西氣東(dong) 輸管道係統總裏程超過2萬(wan) 千米,相當於(yu) 繞地球半圈,途經400多個(ge) 城市,為(wei) 近5億(yi) 人口提供穩定的氣源,累計輸氣量超過8000億(yi) 立方米。這些新增的深層天然氣資源和四通八達的輸氣管道讓國內(nei) 的能源保供更有“底氣”。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我國天然氣產(chan) 量超過2170億(yi) 立方米,連續6年增產(chan) 超100億(yi) 立方米。原油產(chan) 量重回2億(yi) 噸,清潔能源發電占比持續提升,風電、光伏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wan) 億(yi) 千瓦時。傳(chuan) 統能源“寶刀不老”,新能源“蓄勢待發”。它們(men) ,就是點亮萬(wan) 家燈火的能量之源。

  在2400米山體(ti) 深處

  做“暗物質”的“追光者”

  同樣是在地下,“暗物質”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追尋的則是宇宙的真相。

  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雅礱江畔的大山中,建有中國首個(ge) 極深地下實驗室,科研人員在2400米山體(ti) 深處追尋暗物質的痕跡。

  暗物質是理論上提出的存在於(yu) 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被認為(wei) 可能是宇宙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中國暗物質探測實驗起步較晚,但現在已經實現了暗物質研究領域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跟跑到並跑的跨越。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的在讀博士生徐銳就在這個(ge) “與(yu) 世隔絕”的實驗室裏工作。他說,每天最期待的是看到探測器的信號燈閃爍,這代表它又采集到了一個(ge) 新事例,或許就是大家苦苦追尋的暗物質。如果探測成功,那將是一個(ge) 全新的物理學大廈的出現。

  正因為(wei) 有像徐銳這樣的科研人員日複一日地探索,中國科技領域才實現了一個(ge) 又一個(g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目前,我國布局建設了77個(ge)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其中34個(ge) 建成運行,部分設施已經邁入了全球的第一方陣。2022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邁上3萬(wan) 億(yi) 元新台階,連續七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硬實力突破的同時,軟實力也在增強。中國科技人才隊伍持續壯大,研發人員總量已經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相信未來會(hui) 有更多科技創新的希望之燈,照亮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

  萬(wan) 家燈火中穿梭

  外賣員媽媽為(wei) 女兒(er) 撐起一片天

  把目光從(cong) 地下轉回地麵,看向在萬(wan) 家燈火中穿行的外賣員。

  在安徽安慶當外賣員的佳欣,在同行裏或許有些特別,因為(wei) 她是一個(ge) 會(hui) 背著女兒(er) 送外賣的年輕媽媽。

  因為(wei) 怕女兒(er) 走丟(diu) ,佳欣便背著小小的朦朦一起騎車送外賣,這一送便是3年。懂事的朦朦是佳欣心裏的一束光,支撐著佳欣不分晝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隻為(wei) 做好女兒(er) 的避風港。

  如今,朦朦上幼兒(er) 園了,佳欣有些失落,卻也安心許多。雖然她送外賣的路上少了女兒(er) 的陪伴,但朦朦能得到規律的一日三餐和安全的環境。佳欣相信,她們(men) 母女二人的生活會(hui) 越來越好。

  外賣車燈照亮了這對母女的前路。在外賣員們(men) 每天穿行的街巷,還有無數像這樣的車輛,川流不息的軌跡織成了一張越來越密的網,連接起消費和生產(chan) 的循環。如今,外賣業(ye) 的觸角已經深入鄉(xiang) 間小道、漁港碼頭。據估算,2022年我國即時配送的訂單超過400億(yi) 單,同比增長30%左右,市場規模達到約2000億(yi) 元。不僅(jin) 外賣,每天還有1億(yi) 多件快遞包裹在農(nong) 村進出,鄉(xiang) 村消費的“最後一公裏”、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的“最初一公裏”正在加速打通。今年2月以來,全國日均快遞業(ye) 務量超過3.3億(yi) 件。

  每一份訂單高效寄遞的背後,都得益於(yu) 我國交通物流向空白處的不斷挺進。作為(wei) 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我國平均每天約有超過6.9萬(wan) 艘次船舶進出港,飛機起降2.68萬(wan) 架次。高峰時,鐵路平均每天開行旅客列車超過1萬(wan) 列,高速公路流量超過6000萬(wan) 輛次。我國初步實現了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堅守超30年

  肥腸粉店憑美味激活市場

  外賣員們(men) 送美食,做美食的店主們(men) 也有自己的故事。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撫琴綜合市場,有一間陪伴了當地人30多年的肥腸粉店。每天早晨6點,店主朱碧瓊阿姨都會(hui) 點亮店裏的燈光,為(wei) 自己忙碌而充實的一天拉開帷幕。

  一開工,朱阿姨就要用50斤豬大骨熬製湯底。鍋裏的湯一滾,鍋邊的隊伍就排起來了。店裏賣的肥腸粉,大碗14元,小碗12元。小腸挽成結,一個(ge) 賣3元。不到20元,食客就能吃得很滿足。鄰裏街坊來買(mai) 菜都要吃上一碗,菜場的攤主也要先吃碗粉再開工。

  今年春節前後,不少外地遊客來店裏拍照打卡,肥腸粉店的生意越發好了起來。如今,朱阿姨盤算著找個(ge) 交通便利的位置,開一家肥腸粉分店。消費市場的日益紅火,給像朱阿姨這樣的餐飲店主們(men) 帶來了無限的信心和希望。

  “火”起來的不隻是餐飲店。2022年,我國家用電器的銷售額超過7000億(yi) 元。其中,新風空調、大容量冰箱、智能掃地機器人等精準狙擊消費者需求的升級產(chan) 品獲得了市場增量。除了身邊的電器,人們(men) 也願為(wei) 遠方的風景買(mai) 單。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3.08億(yi) 人次,為(wei) 國內(nei) 旅遊收入貢獻了3758.43億(yi) 元,同比增長30%。點點燈光,匯聚成消費熱潮。2023年,中國消費市場將會(hui) 按下“快進鍵”。

  萬(wan) 盞燈

  照亮中國經濟前行的信心

  每一個(ge) 在燈光下奮鬥的TA,或許來自不同的行業(ye) 和領域,卻一同點亮了中國經濟複蘇的希望。TA可能是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員,致力於(yu) 推動航天科技的發展;或是高速動車組的一名車間工,為(wei) 提升交通裝備的質量精益求精。

  TA可能是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捍衛員”,與(yu) 野生動植物和諧相伴;也可能奔波在浙江省舟山市的馬跡山港,為(wei) 外貿保穩提質發力。

  TA可能是東(dong) 海海域上的“大國重器”建設者,正日夜兼程為(wei) 海上風力發電場的施工加速;也可能在貴州凱裏紮根土地,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活力。

  熒熒不滅的燈火

  點亮生生不息的中國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