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 】嗨,這夠勁兒的秦腔!

發布時間:2023-02-27 10:3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 】

  光明日報記者 詹 媛 張哲浩 李 潔

  “八百裏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wan) 秦人齊吼秦腔。”一個(ge) “齊”字,說明了秦腔之受歡迎!一個(ge) “吼”字,道破了古老秦腔之真性情!

  樂(le) 曲敲金戛玉、高亢激昂,唱腔直起直落、震山撼海。農(nong) 曆正月二十三,秦腔經典劇目《三滴血》正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露天戲台上演。記者擠在戲迷堆裏,一邊看台上演員提袍甩袖拉足架勢,一邊聽台下老少爺們(men) 把唱詞齊刷刷吼得“響破天”:“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

  “我們(men) 從(cong) 大年初二開始連演了22天、60場,線上線下看戲的人有750多萬(wan) !”易俗社社長、秦腔名角惠敏莉告訴記者。

  “在中華戲劇大花園裏,秦腔有著獨特的地位。《詩經·秦風》載‘豈曰無衣,與(yu) 子同袍’,即秦地民歌。《呂氏春秋》載‘秦穆公取風焉,實始作為(wei) 秦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chuan) 》也有載‘秦王善為(wei) 秦聲’。始皇之丞相李斯在《諫逐客書(shu) 》中有雲(yun)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及至唐玄宗時,名樂(le) 師李龜年作《秦王破陣樂(le) 》,稱‘秦王腔’,也與(yu) 秦腔有淵源。至清代,秦腔盛極。乾隆時,僅(jin) 西安就有36個(ge) 秦腔班社。有著名藝人進京師演出,‘觀者如堵’,盛況空前,不少昆曲、京腔藝人改習(xi) 秦腔……”一同看戲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教授辛雪峰,將這個(ge) 古老劇種的前世今生一一向記者道來。

  處處有曆史,曲曲不平凡!秦腔,吼出了老陝們(men) 的心聲。陝西作家賈平凹曾寫(xie) 道,“秦腔與(yu) 他們(men) ,要和‘西鳳’白酒,長線辣子,大葉卷煙,牛肉泡饃一樣成為(wei) 生命的五大要素”“所到之處,村村都有戲班,人人都會(hui) 清唱”“生兒(er) 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

  可就是這樣融進骨血裏的聲音,也曾一度險些“失音”!

  市場蕭條、經費拮據、後繼乏人……從(cong)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隨著生活方式與(yu) 文化市場的轉變,秦腔和很多傳(chuan) 統戲曲一樣,也陷入困頓。華陰老腔傳(chuan) 承人張喜民百爪撓心:“想學的,年齡都大,年輕人嫌費時間,失了興(xing) 趣!”

  不止老腔,素有“吃麵要吃biang biang子,看戲要看桄桄子”盛名的南路秦腔——漢調桄桄,在全國也隻剩了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劇團。為(wei) 了“自救”,十幾年前,南鄭縣漢調桄桄劇團精心挑選60個(ge) 娃娃,三年職高、四年委培,再拜師學藝。好不容易盼到能登台,卻因收入待遇不理想,有了流失的苗頭!

  “人說十年樹木,可十年,都培養(yang) 不出一個(ge) 桄桄戲演員呀!”已退休的老團長張昌文說不出的痛心。

  刺痛這些老藝人的,是一串數字:多年前的一次調研發現,三分之一的縣劇團名存實亡,九成劇團沒有經常性的新創劇目經費支持,缺乏編創力量是通病……

  “其實省裏一直在努力。上世紀80年代初,就提出了‘振興(xing) 秦腔’的口號,成立了指導委員會(hui) ,出台政策、舉(ju) 辦活動,收到些效果。但要持續下去,還得有新辦法。”2020年,作為(wei) 陝西省人大代表的惠敏莉,提出“關(guan) 於(yu) 製定《陝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條例》”的議案;2021年11月,《條例》高票通過,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

  這是全國首個(ge) 省級層麵的戲曲類地方性法規!有了法規撐腰,秦腔,一下子“挺直了腰杆”——

  搶救複排經典劇目,拍攝秦腔3D電影,開展高校講座、戲曲研學,易俗社掀起一陣陣“秦腔熱”;啟動“薪火相傳(chuan) ·名家傳(chuan) 藝”工程,名家名角下團傳(chuan) 授折子戲,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和基層院團“相幫相攙往前走”;培養(yang) 秦腔專(zhuan) 業(ye) 大中專(zhuan) 生,在各類展演中嶄露鋒芒,陝西藝術職業(ye) 學院為(wei) 秦腔打造“人才蓄水池”……

  更攢勁的,是那些純粹出於(yu) 熱愛的“票友”們(men) !

  80後程序員陳靜,自費攢起了近3000冊(ce) 古舊秦腔劇本,有些,還是孤本——150多年前清同治年間的木刻本《鞭打蘆花》、100餘(yu) 年前清末秦腔劇本《回龍閣》、70餘(yu) 年前秦腔大家蘇育民名劇《蘇秦激友》的演出本……他還有個(ge) 誌同道合的小團隊,八九個(ge) 80後,一起幹,以各種方法“挺秦腔”!

  三原縣新興(xing) 中心校,學生娃娃們(men) 的“秦腔社團”鬧騰出了大陣仗!在“秦腔校長”程偉(wei) 帶領下,娃娃們(men) 甩水袖、學唱腔、拉二弦,十年間,一段段久唱不衰的秦腔飛出校園,飛上全國各地大小舞台……

  眾(zhong) 人拾柴,究竟燒起了怎樣的“秦腔火焰”?

  “我從(cong) 江蘇鹽城來。到西安聽秦腔,是‘蓄謀已久’!”身邊這位戲迷向記者透露了自己“千裏奔戲”的小秘密。他意猶未盡地聊起了“被秦聲驚豔的幾個(ge) 瞬間”:春晚上“華陰老腔一聲喊”;熱播劇《裝台》裏催肝斷腸的《人麵桃花》;《中國詩詞大會(hui) 》上粗獷豪放的“大秦正聲”……說到興(xing) 奮處,他隨口哼唱起來:“‘昨晚宿在鹹陽縣,五鼓天白登陽關(guan) 。平貴打馬把路盼,長安不遠還在前……’這不就是一首七言詩嗎?嗨,這夠勁兒(er) 的秦腔!”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