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正視幼兒園生源之爭
【光明時評】
作者:熊丙奇,係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日前,有媒體(ti) 發布調查稱,首輪幼兒(er) 園關(guan) 停潮已到來,在一些地方,民辦幼兒(er) 園在近兩(liang) 年開始出現招生難,少部分公辦幼兒(er) 園也存在招不滿的情況。
從(cong) 幾年前的“入園難”“入園貴”到眼下的“一孩難求”,造成幼兒(er) 園當前招生困境的直接原因是適齡幼兒(er) 減少。自2016年起,我國出生人口逐年下降。根據全國教育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全國學前教育在園幼兒(er) 4805.21萬(wan) 人。如果2019年至2021年間出生的幼兒(er) 100%進幼兒(er) 園,也隻有3727萬(wan) 人,幼兒(er) 園學位將“多出”將近1100萬(wan) 個(ge) 。
由此看來,因適齡幼兒(er) 減少,幼兒(er) 園關(guan) 停將不可避免,這是按照當前的幼兒(er) 園班額以及學前教育模式作出的判斷。但如果以此為(wei) 契機,提高幼兒(er) 園建設標準,推進“小園小班”建設,提高師幼比,並推進托幼一體(ti) 化,把2至3歲幼兒(er) 的托育納入幼兒(er) 園,將有助於(yu) 拓展和優(you) 化現有學前教育資源的配置。
相關(guan)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學前教育專(zhuan) 任教師為(wei) 319.10萬(wan) 人。由於(yu) 幼兒(er) 出生人口減少,很多幼師擔心自己的職業(ye) 前景。然而,從(cong) 教師幼兒(er) 比例來看,我國當前學前教育的專(zhuan) 任教師師幼比是偏低的,隻有1:15,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則在1:10左右,部分國家甚至達1:7。
師幼比的高低,直接關(guan) 係到學前教育的保教質量和幼兒(er) 園教師的工作壓力。如果把師幼比提高到1:10,我國幼兒(er) 園的專(zhuan) 任教師並不會(hui) 多出來,幼師的工作環境也能得到相應改善。當然,與(yu) 之對應的是,需要加強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對民辦普惠園的扶持力度。
此外,我國當前存在幼兒(er) 園學位數“多出來”、托位數“嚴(yan) 重不足”並存的問題。統計顯示,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er) 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jin) 為(wei) 5.5%左右。《“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到2025年,努力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er) 托位數達到4.5個(ge) 。為(wei) 此,我國各地相繼出台政策,鼓勵社會(hui) 力量舉(ju) 辦托育機構。筆者認為(wei) ,其實完全可以把幼兒(er) 園多出的學位作為(wei) 托位,為(wei) 2至3歲幼兒(er) 提供托育服務。國家層麵《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jue) 定》提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er) 園招收2至3歲幼兒(er) 。而從(cong) 現實看,隨著適齡幼兒(er) 減少,幾乎所有幼兒(er) 園都具備了招收2至3歲幼兒(er) 的條件。
要讓幼兒(er) 園招收2至3歲幼兒(er) 成為(wei) 一個(ge) 製度性的舉(ju) 措,上海的做法或可借鑒。去年,上海對推進托幼一體(ti) 化進行立法,製定《上海市學前教育與(yu) 托育服務條例》,以此統籌學前教育與(yu) 托育服務。目前,從(cong) 責任劃分看,3至6歲學前教育由教育部門負責,0至3歲托育服務則主要由衛健部門負責,由此可能會(hui) 出現各管各的問題。發達國家發展普惠托育,普遍采取的做法是把2至3歲幼兒(er) 納入學前教育,因為(wei) 這一階段的托育已不隻是看護,還具有了早期教育的功能。因此,推進2至6歲學前教育是適當的。
鼓勵幼兒(er) 園招收2至3歲的幼兒(er) ,當前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根據區域內(nei) 幼兒(er) 園的學位情況,確定新的幼兒(er) 園班額,把“多出”的學位用於(yu) 招收2至3歲幼兒(er) ,對幼師進行適應托育的相應培訓。同時,對幼兒(er) 園招收的2至3歲幼兒(er) ,給予一樣的生均經費撥款,保障幼兒(er) 園的辦學經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