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天鯤號”首次進入國際高端疏浚市場作業(ye)
目前,亞(ya) 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正在阿聯酋阿布紮比港開展作業(ye) ,支持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參與(yu) 的胡達裏亞(ya) 特島疏浚吹填工程建設。這是該船首次進入國際高端疏浚市場。近日,本報記者登上“天鯤號”,與(yu) 船員同吃同住,感受這裏緊張忙碌的工作。
零時,駕駛艙
“天鯤號”是中國首艘從(cong) 設計到建造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2019年3月正式投產(chan) 。來阿布紮比港之前,“天鯤號”已經在江蘇連雲(yun) 港港贛榆港區航道工程等項目建設中大顯身手。
午夜時分,胡達裏亞(ya) 特島,月光灑在平靜的近海海麵上。“天鯤號”燈火通明。駕駛艙內(nei) ,二副楊金龍正和大副薛鴻盛交接班。薛鴻盛用內(nei) 部電話機一一通知各崗位,開始操作駕駛台上閃爍不停的按鈕:下橋、合泵、微調……
駕駛台電腦屏幕上,顯示著“天鯤號”行進路徑、絞刀工作動態、閉路電視場景等信息。“這是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智能集成控製係統,相當於(yu) ‘天鯤號’的大腦中樞。特別是其中的自動挖泥控製,隻要我們(men) 設定好相關(guan) 參數,‘天鯤號’就可以自動執行挖泥操作。”據薛鴻盛介紹,目前所處區塊地質環境複雜,土質以砂岩為(wei) 主,需要駕駛員根據現場情況切換自動與(yu) 手動狀態,采取最優(you) 挖掘方式。
從(cong) 駕駛艙看船尾,兩(liang) 根高達55米、重180噸的鋼樁兀然矗立。其中一根鋼樁懸停,另一根鋼樁插入海底,以此為(wei) 軸心,船身兩(liang) 側(ce) 的錨牽引船身左右擺動,船首水下的絞刀就像蠶吃桑葉一樣,把160米扇形範圍內(nei) 的岩石“嚼碎”。鋼樁通過液壓係統能把船身往前推移9米,需要進一步前進時,另一根鋼樁則插入海底工作。兩(liang) 根鋼樁如同巨人的雙腿,推動“天鯤號”前行。
胡達裏亞(ya) 特島疏浚吹填工程預計今年上半年完工,建成後將形成島嶼山體(ti) 景觀,助力當地房地產(chan) 業(ye) 、旅遊業(ye) 發展。
10時,甲板
隨著轉動軸緩緩停下,一頭長滿鐵齒的“巨獸(shou) ”浮出水麵——這就是“天鯤號”的絞刀。砂石把絞刀齒磨得鋥亮。
浚工長高建偉(wei) 介紹,挖岩工作對絞刀齒磨損極大,目前每工作10個(ge) 小時就需要換一次絞刀齒。他說:“疏浚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分秒必爭(zheng) ,最大限度發揮設備性能。所以工人們(men) 都練就了一身本領,換齒工作效率很高。”
每個(ge) 絞刀齒重達75斤。隻見兩(liang) 名工作人員相互配合,利用工具拆鬆齒銷螺絲(si) ,像摘牙套一樣換下絞刀齒。不到半小時,15個(ge) 絞刀齒替換完畢。
“天鯤號”上配備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可以開挖單軸抗壓強度50兆帕以內(nei) 的岩石。據介紹,“天鯤號”的絞刀功率最高可達6600千瓦,每小時可挖泥6000立方米。
在更換絞刀齒的寶貴停機時間裏,橋架上的水手和輪機員也忙著進行檢查維護。絞刀及水下泥泵等設備都由橋架搭載,作業(ye) 狀態下,橋架落入水中,根據指令升降,控製疏浚深度。爬上11米高的橋架,可見不少碎石散落其上,在橋架最高處有一扇艙門,順著爬梯向下就可以進入橋架內(nei) 部。
在確認完絞刀齒更換時間後,輪機員進入橋架進行濾芯更換作業(ye) 。順著爬梯下來,穿過機器間隙,記者跟隨輪機員來到橋架最深處。不到2分鍾,輪機員就完成濾芯更換。橋架內(nei) 人員撤出後,橋架上等待的水手關(guan) 閉密封艙門,爬下橋架,橋架區域檢查維護作業(ye) 就此完成。
14時,泵艙
隆隆的機器聲中,輪機長王誌軍(jun) 帶著值班輪機員檢查泥泵運轉情況。管道中不時能聽到“哐啷哐啷”的響動,這是破碎的石塊在輸送過程中撞擊管壁的聲音。
泥泵是“天鯤號”的核心設備之一。“天鯤號”的泥泵電機總功率為(wei) 1.7萬(wan) 千瓦,最大設計排距15公裏,輸送能力世界第一。
跟隨王誌軍(jun) 一會(hui) 兒(er) 上樓,一會(hui) 兒(er) 下樓,穿過不同艙室,記者很快就迷路了。王誌軍(jun) 說,巡檢是保障“天鯤號”正常運轉的重要工作。每個(ge) 班組接班的頭一件事,就是按照規定路線檢查設備。他說:“聽、看、聞、觸、感,這是我們(men) 每次巡檢必須要做的事。即聽異響,看參數、看跑冒滴漏,聞異味,觸溫度,感震動。”記者數了數,在巡檢路線圖上,巡檢點位有近60個(ge) 。王誌軍(jun) 介紹,輪機員也會(hui) 根據智能控製係統獲得的數據,隨時對相關(guan) 設備進行檢查。
施工作業(ye) 時,時間對於(yu) “天鯤號”來說格外寶貴。在24小時全天候作業(ye) 過程中,做好機電和動力設備保養(yang) 及故障維修,保障設備正常運行尤為(wei) 重要。
巡檢完畢後,值班輪機員回到正對輪船主機的集控室。智能控製係統上,主機功率、液壓係統狀態等設備運行情況一目了然,助力輪機員更好守護“天鯤號”的“心髒”。
19時,會(hui) 議室
每周一次的“鯤研討”正在舉(ju) 行。船長王春瑉一邊播放幻燈片,一邊總結這一個(ge) 月來“天鯤號”的工作情況。“進度不及預期。我們(men) 挖砂的日均產(chan) 能是15萬(wan) 立方米,但現在隻有5萬(wan) 立方米左右。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土質與(yu) 業(ye) 主提供的情況不符,開挖難度高於(yu) 預期。接下來,我們(men) 要聯合項目部與(yu) 業(ye) 主進行密切溝通,努力實現工程目標。”
接下來,甲板、輪機等部門介紹了當前條件下推進工作的打算。中交(天津)疏浚公司駐船代表霍宗傑介紹,“鯤研討”是大家交流工作中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jue) 方案的機製性平台。大家還經常開展工藝複盤、設備使用培訓、安全生產(chan) 教育等活動。
霍宗傑說:“‘天鯤號’是大國重器。雖然要長時間遠離家人,但我們(men) 內(nei) 心都充滿了使命感。這次‘天鯤號’首次來到中東(dong) 市場,同荷蘭(lan) 、比利時等國的疏浚旗艦同台競技,我們(men) 有信心展示好中企形象。”據介紹,已有多批業(ye) 主和同行代表團上船參觀,對“天鯤號”的設備和疏浚能力給予積極評價(jia) 。
胡達裏亞(ya) 特島疏浚吹填工程負責健康安全環境管理的經理阿米爾·馬胡德在中東(dong) 地區工作了10多年,參觀過眾(zhong) 多公司的絞吸船。他說:“第一次登上‘天鯤號’,其規模和規範化操作令人震撼。”
阿聯酋國家海洋疏浚公司項目總監穆罕默德·薩利赫說:“與(yu) 一些歐洲公司的最新挖泥船相比,‘天鯤號’有其自身特色。特別是船上配備了中方自主研發的自動挖泥係統,各項信息數據一目了然,形象直觀,便於(yu) 操作。船舶幹淨整潔,船員素質很高。”
結束采訪離船之際,“天鯤號”不遠處,中國自主建造的大型非自航絞吸船“天麒號”也已就位,開始了施工。“鯤麒”相遇,共同為(wei)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管克江 任皓宇 本報阿布紮比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