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江蘇為何加大力度布局小劇場

發布時間:2023-02-28 10: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劉已粲

  2月12日,隨著江蘇南京梅花小劇場首場演出“中國戲劇梅花獎名家名段演唱會(hui) ·春季篇”圓滿結束,台下觀眾(zhong) 掌聲如潮,久久不願離去。很多人在問,梅花小劇場接下來還會(hui) 有什麽(me) 演出?

  作為(wei) 一種舶來的藝術形式,小劇場藝術在我國已走入第41個(ge) 年頭。這些年來,小劇場在藝術和市場、保護與(yu) 發展中,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果實,逐漸轉變為(wei) 文化生產(chan) 與(yu) 消費的新方式。

  “小劇場一頭連著藝術創作、文化惠民,一頭連著文旅消費、文化產(chan) 業(ye) ,是賦能文化大舞台和撬動戲劇大市場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藝術和旅遊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ti) 。”日前,在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hui) 議上,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楊誌純表示。

  聚焦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新需求,2021年,江蘇率先出台全國首個(ge) 《關(guan) 於(yu) 推進小劇場建設的指導意見》。一係列創新舉(ju) 措,讓小劇場在江蘇城鄉(xiang) 布局落地。如今,走進小劇場看劇、賞戲、聽曲,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文化生活的新風尚;街頭巷尾的小劇場,也讓更多文藝愛好者有了夢想成真的舞台。

  在家門口看一出好戲

  在南京新街口商圈,逛街之餘(yu) ,一轉身就能走進大華大戲院·群劇場觀看小劇場演出。精彩的演出效果讓觀眾(zhong) 彭博驚歎:“由於(yu) 劇場空間小,演員在台上的一舉(ju) 一動、一顰一笑都清晰可見,代入感太強了,仿佛我自己也是故事中的一員。”

  一組數據彰顯著江蘇小劇場的繁榮:截至2022年年底,江蘇已建成小劇場1156個(ge) ,全年演出總場次近5萬(wan) 場,觀眾(zhong) 總人數超600萬(wan) 人。不隻是熱門商圈,在江蘇,小劇場布局突出核心居住區、旅遊景區、文化街區和高等院校,強調“在百姓身邊”。

  “小劇場具有場地形態靈活、演員與(yu) 觀眾(zhong) 的互動性強、投資成本較小、劇目內(nei) 容多樣化以及易於(yu) 鍛煉培養(yang) 新人等特點。”談到小劇場的優(you) 勢,承辦了6屆南京戲劇節的南京藍色天際文化傳(chuan) 媒公司總經理吳瑋瑋表示,“這幾年,小劇場如雨後春筍般在江蘇城鄉(xiang) 迅速興(xing) 起,電影院、老廠房、古建築等多種類型的空間都被活化利用。”

  與(yu) 此同時,江蘇各地對小劇場建設的探索,正日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2022年底,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全新打造包括笑果工廠、極空間、國風劇場、魔術劇場、懸疑劇場、全球兒(er) 童劇藝術中心在內(nei) 的8個(ge) 小劇場,升級為(wei) 蘇藝演藝文化集聚區。在這裏,觀眾(zhong) 既能欣賞到評彈書(shu) 場、非遺演藝秀、蘇州相聲大會(hui) 、江南戲曲清口等傳(chuan) 統藝術,又能體(ti) 驗笑果脫口秀、懸疑喜劇、沉浸式魔術劇等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潮演藝,受眾(zhong) 涵蓋老少中青。

  運營至今,南京德必1913國民小劇場已走過5個(ge) 年頭,其負責人丁翔對小劇場的運營靈活體(ti) 會(hui) 頗深,他告訴記者:“與(yu) 演出團體(ti) 洽談溝通檔期、演出報批、宣傳(chuan) 預熱、開放售票……相比於(yu) 大劇場動輒半年以上的預售期,在小劇場,一係列流程最快隻需要20天。”

  低投入、易操作,反映到演藝市場上,表現為(wei) 票價(jia) 低、更親(qin) 民。金陵科技學院劇社社長陳添愛同學感歎:“大劇院動輒幾百的票價(jia) ,讓我們(men) 學生群體(ti) 望而卻步。而小劇場在票價(jia) 方麵的實惠,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更多選擇的可能。”

   凝聚更多創作合力

  小劇場如何在藝術探索與(yu) 市場反響二者之間探尋平衡之道?對此,楊誌純認為(wei) :“要堅持‘雙效統一’,引導小劇場找準服務定位,努力實現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一方麵,引導發揮占主體(ti) 地位的公益小劇場功能;另一方麵,也支持經營性小劇場組織更多高品質的營業(ye) 性演出。”

  作為(wei) 江蘇省首批成功市場化運營的小劇場之一,近年來,南京德必1913國民小劇場探尋城市精神、深挖曆史背景,打造了南京原創話劇三部曲:《丹鳳街》《長江路》和《珠江路》,實現了叫好又叫座。丁翔告訴記者,眼下,國民小劇場正著手打造自己的劇團,探索進一步降低演出成本。

  而政府出資參與(yu) 建設的小劇場、基層文化館(站)附屬小劇場等公益性小劇場,是江蘇小劇場的主體(ti) 。在鹽城,登瀛老茶館是鹽城淮劇票友交流、文化惠民的主要舞台,人氣極旺;在連雲(yun) 港,市文化館藝術劇院是全市唯一公益性專(zhuan) 業(ye) 劇場,還被評為(wei) 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大量小劇場的迅速落成,令人欣喜,但一些小劇場顯然還存在無戲可演、演而不精的現象。”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青年戲劇人孔德罡表示,“目前,小劇場內(nei) 容創作產(chan) 出與(yu) 場館數量仍不匹配,要想在藝術探索和市場經營兩(liang) 方麵均有收獲,其核心還在創作人才和優(you) 質內(nei) 容。”

  為(wei) 凝聚創作合力,2021年5月,江蘇省劇本創作孵化中心成立,共孵化原創戲劇劇本30部,這些劇本不但題材豐(feng) 富多樣,在表現風格上也是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兼顧。2022年6月,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又啟動了小劇場戲劇編劇人才培養(yang) 項目,並獲得2022年度江蘇藝術基金資助,共遴選出有一定小劇場戲劇創作基礎的中青年專(zhuan) 業(ye) 編劇人才20人。

  每年認定一批省級示範小劇場和小劇場精品劇目,支持小劇場創建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把小劇場劇目創作生產(chan) 納入藝術創作專(zhuan) 項資金、藝術基金等扶持範圍,在紫金文化藝術節設立小劇場單元……一項項精準的扶持政策正化作小劇場創作者旺盛的創新動能和創作靈感。

  催生文旅融合新業(ye) 態

  小劇場讓人們(men) 走出家門,“在現場”帶來了更多集藝術表演、互動體(ti) 驗、時尚消費於(yu) 一體(ti) 的文旅融合產(chan) 業(ye) 。

  放眼江蘇全省,常州打造了以嬉戲穀“洛克王國”、春秋淹城“西施迷宮”為(wei) 代表的旅遊演藝小劇場;鎮江西津音樂(le) 廳實驗劇場融合西津渡周邊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兼具綜合演藝、藝術展示、時尚娛樂(le) 等功能;鹽城大豐(feng) 荷蘭(lan) 花海推出的“隻有愛·戲劇幻城”成為(wei) 當地文旅融合新標杆項目……

  “小劇場正作為(wei) 切入點,深入融合城市的‘文商旅’業(ye) 態,帶動夜間經濟,拉動消費。”丁翔表示,“如今,國民小劇場已成為(wei) 南京市長江路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的重要支撐——在街區配套的休閑餐飲區域喝咖啡聊天,在各具特色的地標建築前拍照,等到晚上即可進劇場看演出,這一套無縫銜接的休閑模式已成為(wei) 許多民眾(zhong) 的生活日常。”

  再看南京秦淮河畔,以德雲(yun) 社、恩劇場、瞻園、芥子園等為(wei) 代表的小劇場集群正催生出新的消費場景。位於(yu) 夫子廟核心區的戲院,打造集沉浸式實景娛樂(le) 、古風市集、主題街區等多業(ye) 態為(wei) 一體(ti) 的文商旅融合街區;設在秦淮非遺館的長樂(le) 劇場,江蘇省演藝集團的戲曲名家定期在這裏演出,相聲、評話、白局、古琴等本土演藝品牌得到推廣;行浸式演藝項目“槳聲燈影·文都行”正在推進2.0版本落地。

  秦淮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眼下,秦淮區還在繼續推動小劇場布局,進一步規劃建設秦淮河畔小劇場群和太平南路演藝集聚區。

  日前,江蘇省小劇場建設工作推進會(hui) 召開,會(hui) 上明確提出,下一步,江蘇還要將小劇場納入文旅創建和旅遊線路開發。“小劇場+”還將催生更多文旅融合的新業(ye) 態,探索出文化產(chan) 業(ye) 的無限可能。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