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不懼風浪創新績 奮進壯闊新征程

發布時間:2023-03-01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經濟總量突破120萬(wan) 億(yi) 元,再次躍上新台階;糧食產(chan) 量13731億(yi) 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06萬(wan) 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月度漲幅始終低於(yu) 3%;全社會(hui) 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R&D)首次突破3萬(wan) 億(yi) 元;全年成功完成62次宇航發射……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全麵生動記錄了過去一年中國人民奮進拚搏取得的新成就。

  “曆盡風霜誌更堅,奮進新程壯闊多。2022年,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頂住壓力,走過極不平凡的曆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譜寫(xie) 了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評讀2022年統計公報時用16個(ge) 字進行了權威精準概括:“風高浪急彰顯韌勁,踔厲奮發再創新績。”

  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

  2022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達121萬(wan) 億(yi) 元,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wan) 億(yi) 元、110萬(wan) 億(yi) 元之後,再次躍上新台階。盡管國際環境風高浪急,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中國經濟頂住了壓力,實現3.0%的增長。

  回望2022年,一季度開局好於(yu) 預期,二季度前期受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一度出現下滑。麵對困難局麵,黨(dang) 中央、國務院果斷決(jue) 策,及時出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各地區各部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積極財政政策提升效能,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加快實施,穩健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流動性合理充裕,三季度經濟大盤恢複回穩。四季度盡管疫情衝(chong) 擊再度加大,但在各方麵共同努力下,總體(ti) 延續恢複態勢。

  中國在世界經濟體(ti) 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經濟體(ti) 中增速領先,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2022年,按年平均匯率折算,我國經濟總量達18萬(wan) 億(yi) 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為(wei) 8569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741美元,繼續保持在1.2萬(wan) 美元以上。

  2022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比上年增長7.7%,在高基數上實現新突破。服務貿易穩步增長,跨境電商潛力加快釋放。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打造,我國持續成為(wei) 全球投資熱土。2022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6.3%,引資規模再創新高。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效顯現。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6萬(wan) 列,比上年增長9%。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推動區域一體(ti) 化合作走向深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自貿試驗區開放高地示範帶動作用凸顯。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2022年,“中國價(jia) 穩”與(yu) “全球通脹”形成極為(wei) 鮮明的對比。中國CPI全年僅(jin) 上漲2.0%,大幅低於(yu) 美國8.0%、歐元區8.4%、英國9.1%等發達經濟體(ti) 的漲幅,也明顯低於(yu) 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xing) 經濟體(ti) 6%~10%的漲幅。

  過去的一年,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挑戰增多。國內(nei) 外形勢複雜嚴(yan) 峻,疫情衝(chong) 擊下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吸納就業(ye) 能力下降,農(nong) 民工就業(ye) 困難增多,高校畢業(ye) 生人數超過1000萬(wan) 人,創曆史新高。國際大宗商品供給短缺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上升。

  各地區各部門把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助企紓困穩崗擴崗,強化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加大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幫扶,做好就業(ye) 服務和兜底保障。2022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06萬(wan) 人,超額完成1100萬(wan) 人的年度目標任務。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總體(ti) 回落。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為(wei) 物價(jia) 平穩運行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持續做好穩產(chan) 保供,適時開展儲(chu) 備調節,促進產(chan) 運銷銜接,保障了市場價(jia) 格總體(ti) 穩定。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勢溫和。

  “2022年,疫情對居民就業(ye) 、收入和生活衝(chong) 擊較大,教育、醫療等領域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增多,基本民生保障壓力明顯加大。”盛來運指出,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切,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持續提高教育質量,加強醫療衛生服務保障,強化社會(hui) 保障兜底功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民生事業(ye) 發展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增強。

  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2.9%,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2022年,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4%,快於(yu) 全國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速。保基本兜底線堅實有力,社會(hui) 保險覆蓋麵繼續擴大。

  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嫦娥”探月、“天問”探火、神州係列飛船接力騰飛,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投入商業(ye) 運行的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2022年,我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發展新動能不斷成長。

  國際市場競爭(zheng) 更趨激烈,外部對我科技領域打壓持續,斷鏈脫鉤風險加大。我國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創新創業(ye) 創造,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加大企業(ye) 創新激勵力度,大力激發創新活力,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增強,創新投入和產(chan) 出持續增加。

  2022年,全社會(hui) 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R&D)達3.1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0.4%,連續7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加強,創新成果轉化加快。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國家實驗室體(ti) 係建設紮實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有力帶動產(chan) 業(ye) 現代化發展。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xing) 技術廣泛應用,新產(chan) 業(ye) 迅速成長。2022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8.9%;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工業(ye) 機器人等產(chan) 品產(chan) 量分別增長90.5%、46.8%、21.0%。移動物聯網加快建設。2022年末,我國蜂窩物聯網用戶連接數達18.45億(yi) 戶,比上年末增加4.47億(yi) 戶,占全球總數的70%。

  在積極穩定經濟運行的同時,全國上下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協同推動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持續深化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生態環境持續優(you) 化,綠色低碳生產(chan) 生活方式加快形成。2022年,我國節能降耗減排穩步推進。

  “盡管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國內(nei)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恢複基礎尚不牢固,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改變,我們(men) 有基礎、有信心、有能力抵禦各種風險挑戰,向著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穩步前行。”展望未來,盛來運信心滿滿。

    (光明日報北京2月28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