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愛耳日丨哪些行為會引起孩子聽力受損?家長需注意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為(wei) “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兒(er) 童聽力受損後,會(hui) 出現發育遲緩、語言功能障礙等問題。專(zhuan) 家介紹,在兒(er) 童患者中,半數以上聽力損傷(shang) 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
過了新生兒(er) 聽篩 長大了也會(hui) 出現聽力受損
隨著我國新生兒(er) 聽力篩查的普及,先天性聽力損失的確診時間提前到了6個(ge) 月以內(nei) 。但仍有不少孩子出生時聽力正常,在成長過程中因為(wei) 遺傳(chuan) 因素、耳部感染、病毒感染、噪聲暴露等出現聽力損傷(shang) ,也叫“遲發性聽力損傷(shang) ”。“遲發性聽力損傷(shang) ”具有較強的隱匿性,尤其是還不會(hui) 說話的嬰幼兒(er) ,更不容易被發現,往往導致孩子未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治療和聽力幹預。
中華醫學會(hui) 兒(er) 外科分會(hui) 主任委員倪鑫:孩子整個(ge) 語言發育相對遲緩,那他就可能就是他聽力不好,有一些聲音的地方,他反應很遲鈍,也就是說我們(men) 這邊出著聲以後,孩子跟沒聽到一樣,那麽(me) 也要引起家長的注意。比如說看電視,他很容易就歪著頭,第一個(ge) 由於(yu) 他可能視力有一些斜視的問題,他可能一側(ce) 耳朵聽不到,所以他歪著頭去看這個(ge) 電視。我們(men) 家長一定要高度地關(guan) 注,有必要的話可以帶孩子到各個(ge) 醫療機構去查一下,是不是聽力受到了損害。
聽力損傷(shang) 是否可逆,與(yu) 損傷(shang) 類型有一定關(guan) 係。一般來說,中耳炎、外傷(shang) 性鼓膜穿孔等造成的聽力受損,絕大多數通過及時治療可以恢複;爆震性耳聾或突發性耳聾,聽力損傷(shang) 程度較輕或治療及時,有部分人的聽力也可以恢複,但損傷(shang) 重或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就可能無法完全恢複了。
中華醫學會(hui) 兒(er) 外科分會(hui) 主任委員倪鑫:出現這樣耳鳴症狀,或者感覺耳朵發悶,聽力不好的話,建議及時到醫院去看。在72小時內(nei) ,我們(men) 進行擴血管,進行神經營養(yang) ,包括高壓氧的治療,那麽(me) 對他(患兒(er) )聽力的恢複是非常好的。
耳聾遺傳(chuan) 因素大 可通過手術重建聽力
導致兒(er) 童聽力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先天性聽力障礙是人類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意外傷(shang) 、藥物中毒或疾病等因素,可能引起後天性聽力障礙。
新生兒(er) 耳聾大部分是因為(wei) 遺傳(chuan) 因素引起的,重點在於(yu) 預防和早發現、早治療。專(zhuan) 家介紹,如果孩子確診重度聽力障礙,可以選擇植入人工耳蝸為(wei) 孩子重建聽力。
北京兒(er) 童醫院主任醫師鄭軍(jun) :我們(men) 最好在一歲兩(liang) 歲之內(nei) 就要把手術做了,效果會(hui) 特別好,訓練語言形成高峰期在三歲,三歲以後要走下坡路了,像重度(聽力障礙)從(cong) 來不會(hui) 說話的,你要四五歲孩子要做完手術以後,他有時候大腦(掌管聽力的功能)會(hui) 有些退化,退化以後他就說我們(men) (人工耳蝸)機器很好,聽的聲音也很好,他理解就會(hui) 有差一點。
專(zhuan) 家介紹,聽力障礙的孩子,戴上人工耳蝸以後,能獲得聽覺感知,並進一步學習(xi) 語言。孩子的學習(xi) 成長與(yu) 2歲前的詞匯量關(guan) 係密切,隨著佩戴時間延長,孩子的詞匯量逐漸豐(feng) 富,言語理解與(yu) 語言表達逐漸加強。
兒(er) 童戴耳機可能會(hui) 損傷(shang) 聽力 傷(shang) 害比成人大
現在,孩子們(men) 佩戴耳機非常普遍,與(yu) 成人相比,由於(yu) 兒(er) 童聽力係統還沒有發育完全,戴耳機音量太大、時間太久都會(hui) 損傷(shang) 聽力,帶來的傷(shang) 害比成人更大。
專(zhuan) 家介紹,戴耳機最大音量不超過60%,連續聽不超過60分鍾,外界聲音不超過60分貝。
中華醫學會(hui) 兒(er) 外科分會(hui) 主任委員倪鑫:耳機是對聽力損害很重要的一個(ge) 方式。要睡覺了千萬(wan) 不要戴耳機,最終建議家長們(men) ,盡量讓孩子少戴耳機,能夠避免孩子聽力損傷(shang) 的。
生活中,家長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更要有意識地避免讓孩子處於(yu) 噪聲環境中,突然出現噪聲時,可以讓孩子用手堵住耳朵,張大嘴巴。兒(er) 童玩具也要注意分貝,注意避免聲音過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