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裏的中國故事
在湖南文理學院雙語教學的課堂上,羅碧瓊正在展示中國筷子的文化哲理:明明是“兩(liang) 根”筷子,為(wei) 什麽(me) 叫“一雙”呢?這裏麵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樂(le) 於(yu) 助人、相互合作的道德魅力: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兩(liang) 根都動,或者兩(liang) 根都不動,就夾不住。筷子蘊含“和合文化”,它暗示做人要助人為(wei) 樂(le) ,樂(le) 善好施,以和為(wei) 貴,這是一種通達、接納與(yu) 協同的做人之道德。羅碧瓊以筷子闡釋中國的道德理念。
羅碧瓊是湖南文理學院師範學院的外事秘書(shu) ,她在陪同外賓時,以豐(feng) 富的文化底蘊講好中國故事,以活潑的教育智慧傳(chuan) 播中國文化,以生動的藝術形式弘揚中國精神,以崇高的職業(ye) 境界踐行中華傳(chuan) 統美德。
每到周末,羅碧瓊就會(hui) 帶著國際友人領略中國的綠水青山,感受中國的地大物博。在張家界的餐飲文化交流活動中,羅碧瓊教外國專(zhuan) 家如何做中國菜和米粑粑。羅碧瓊帶他們(men) 參觀中國雜交水稻原種培育科研基地,分享“一帶一路”項目中的發展成果,講述發展中國家來湖南常德學習(xi) 水稻種植技術的事例,介紹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對人類社會(hui) 的貢獻。
羅碧瓊還邀請外國專(zhuan) 家們(men) 觀看中國電影,向他們(men) 解讀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裏蘊含的濃厚深刻的愛國情感。在與(yu) 國際友人交往中,羅碧瓊告訴他們(men) ,中國是一個(ge) 團結友愛的國度,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裏,流淌著炎黃子孫亙(gen) 古不變的家國情懷。
羅碧瓊不僅(jin) 帶國際友人到湖南常德市書(shu) 法協會(hui) 和博物館參觀交流,進行書(shu) 法體(ti) 驗;還帶他們(men) 欣賞漢劇,觀看大型話劇表演《桃花扇》和地方曆史劇《張家界千古情》等。羅碧瓊通過聲情並茂、熱情周到的翻譯講解,帶領國際友人實地感受中國民俗,感受中國文化的特色與(yu) 自信。
羅碧瓊經常對國際友人說,中華民族的祖先,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的理念,這既是我們(men) 處理人際關(guan) 係的基本道德,又是處理國與(yu) 國關(guan) 係的準則。但是,麵對外侮的時候,我們(men) 誓死抗爭(zheng) 。在湖南文理學院的白馬湖畔,羅碧瓊帶外賓參觀抗日碉堡群遺址,向他們(men) 講述常德會(hui) 戰的英勇悲壯,通過這段曆史讓國際友人體(ti) 會(hui) 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捍衛和平的勇敢與(yu) 堅強。
波蘭(lan) 比亞(ya) 韋斯托克大學教授多偌希訪問湖南文理學院後特意撰文寫(xie) 道:“我要特別感謝我親(qin) 愛的同事羅碧瓊老師,她同時也是我最好的翻譯和朋友。在我訪問期間,她為(wei) 我籌劃了所有的教學、旅遊、文化與(yu) 生活活動,給了我巨大的幫助,我們(men) 成為(wei) 了最親(qin) 密的異國閨蜜。”張 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