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創新服務供給 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保駕護航”

發布時間:2023-03-13 10:1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有呼有應】

  作者:廉思(中央團校科研與(yu) 智庫工作部主任、教授)

  隨著我國平台經濟快速發展,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活躍在大街小巷,已融入群眾(zhong) 日常生活,成為(wei) 社會(hui) 不可或缺的服務力量。

  盡管黨(dang) 和國家對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十分重視,但由於(yu) 行業(ye) 發展速度快,目前他們(men) 依然麵臨(lin) 著諸多問題:一是勞動關(guan) 係呈現多重化、靈活化、虛擬化等特征。以互聯網平台就業(ye) 者為(wei) 例,一些平台與(yu) 他們(men) 不簽訂正式的書(shu) 麵勞動合同,而以勞務合同、承攬合同等其他形式合同替代,缺乏應有保障;二是超時工作現象普遍存在,勞動強度普遍較大;三是收入穩定性差,大多實行計件製,麵臨(lin) 著收入不穩定、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等現實問題。

  當前,國家和社會(hui) 應進一步完善保障舉(ju) 措,用服務創新為(wei) 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保駕護航”。首先,在提升就業(ye) 服務上,探索“政府+市場”聯動,以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方式,搭建線上線下的靈活就業(ye) 市場,高效促進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與(yu) 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匹配;其次,發揮各級群團組織的優(you) 勢,與(yu) 職能部門密切對接合作,做好日常維權、職業(ye) 技能提升等工作;最後,擴大對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群體(ti) 服務的覆蓋範圍,改變以往工作聚焦在常住人口的思維方式,把“在本地區居住”“在本地區工作”“為(wei) 本地區服務”的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都納入服務體(ti) 係之中,並針對不同需求,設計差異化的保障服務。

  通過一係列創新服務供給,讓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能合理共享社會(hui) 發展成果。我相信,在國家的重視下,未來好政策會(hui) 越來越多,對勞動者的保障也會(hui) 越來越完善。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