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如何打通“梗阻”?——代表委員共話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創新是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的熱點話題之一,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中重要的一環。《關(guan) 於(yu) 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yu)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水平”。
創新成果如何更好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增長動能?出席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代表委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動力、釋放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效能、豐(feng) 富科技成果轉化融資渠道等舉(ju) 措,將進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助推我國科技創新再上新台階。
加強激勵 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動力
“在國家科技創新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國的大學、科研院所取得了大量的優(you) 質科研成果,這些成果的成功轉化,能夠直接為(wei) 企業(ye) 注入強大的創新活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趙曉光表示。
過去五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cong) 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也取得長足進步。以發明專(zhuan) 利為(wei) 例,根據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專(zhuan) 利調查報告》,發明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近五年穩步提高,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已達到36.7%。
不過,由於(yu)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費時費力,科研人員缺乏開展轉化工作動力的情形仍然存在。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打通“梗阻”,首先要從(cong) “實驗室”入手,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的動力、活力和積極性。
“在海南,我們(men) 開展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科技廳廳長謝京介紹,作為(wei) 科技部相關(guan) 試點單位,海南大學不僅(jin) 賦予科研人員95%的成果所有權以及轉讓談判權,學校5%的成果所有權也可以優(you) 先轉讓給發明人。此舉(ju) 極大調動了教師們(men) 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銳科激光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建議,可通過引入“科研法人”製度,充分授予高校、科研機構戰略科學家、首席科學家及其科研團隊參與(yu) 成果應用轉化等活動方麵的獨立自主權,從(cong) 頂層製度設計上引導科技成果轉化中核心技術發明人權責匹配,以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
完善平台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
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是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載體(ti) ,也是“實驗室”到“生產(chan) 線”的重要一環。
“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往往是不成熟的,就如同小麥和稻穀沒辦法直接食用,必須經過食品加工廠加工成麵包蛋糕才可以食用,科研成果也需要這樣的加工廠。”談到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複生打了個(ge) 比方。
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創新綜合服務體(ti) ……多地建設的科創孵化平台等專(zhuan) 業(ye) 技術服務機構為(wei) 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鏈條“一站式”服務。
在全國人大代表、齊魯製藥集團總裁李燕看來,眾(zhong) 多科研孵化平台和一係列政策措施,對於(yu) 資本、技術、人才等科技資源要素集聚產(chan) 生了積極作用,提高了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史浩飛表示:“科創孵化平台要想真正發揮作用,除了租金、稅收優(you) 惠政策之外,共性關(guan) 鍵技術的供給以及產(chan) 業(ye) 鏈的資源等也很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碳纖維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呂春祥說,部分科創孵化平台專(zhuan) 業(ye) 化程度亟須提升。科創孵化平台隻有對技術有更多識別能力,能從(cong) 科技成果轉化角度給企業(ye) 和高校提供成熟建議,才能達到流程再造、價(jia) 值提升的效果。
技術產(chan) 業(ye) 化開發機構也是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的重要一部分。“隻有經過工程化中試平台達到完整生產(chan) 量的大規模應用後,科研成果才算成熟,企業(ye) 才能以更低的風險將科研成果加以落地。”潘複生代表建議,建立政府主導的、具有完整功能的中試平台,以完成科研成果規模生產(chan) 情況的驗證,從(cong) 而降低企業(ye) 應用科研成果的風險和成本,促進科研成果更快地從(cong) 科研人員的“抽屜”進入工廠的生產(chan) 線。
優(you) 化幫扶 拓寬科技成果轉化融資渠道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屬於(yu) 早期創新項目,在產(chan) 業(ye) 化過程中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又需要不少資金。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多地政府紛紛主導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暢通科創項目融資渠道。例如,上海鬆江區聯合多地設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總規模100億(yi) 元。杭州市提出,設立總規模50億(yi) 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對新設立的合作子基金增值收益讓渡比例最高可達100%,如果子基金出現虧(kui) 損,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可以其出資額的50%為(wei) 上限給予風險補償(chang) ,大大減輕了科創成果轉化投資的風險。
民進中央在《關(guan) 於(yu) 完善高校專(zhuan) 利轉化政策體(ti) 係更好發揮高校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的提案》中指出,建議完善適應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專(zhuan) 利轉化規律的金融支持模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通過設立項目資金、匹配資金、種子基金、風險基金的形式,加大對高校科研經費和專(zhuan) 利轉化經費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一些轉化難度大、時間周期長、收益比較高的科技成果和項目。
趙曉光委員建議,相關(guan) 部門出台政策,建立小批量試製產(chan) 業(ye) 聯合基金,積極引導企業(ye) 自有資金和社會(hui) 資源投入。同時積極支持知識產(chan) 權融資,支持有明確需求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建設成果轉化小試平台,充分利用企業(ye) 的工程技術和製造能力,降低小規模研製和測試的成本以及企業(ye) 獲得科技成果的成本。(記者 張莫 袁小康 夏天 李紫薇 孫曉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