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長王劍鋒:把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作為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

發布時間:2023-03-13 10:23: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作為(wei) 一座老工業(ye) 城市,徐州在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方麵持續用力,請您介紹一下徐州近年來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王劍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徐州五年來,我們(men) 牢記囑托,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樹牢答卷意識,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實施“工業(ye) 立市、產(chan) 業(ye) 強市”戰略,把轉型發展這篇大文章做好,地區生產(chan) 總值五年連跨兩(liang) 個(ge) 千億(yi) 元台階、達到8458億(yi) 元,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8位,獲批建設國家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示範區和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狠抓存量升級,我們(men) 壯士斷腕實施鋼鐵、水泥、焦化、熱電、化工五大傳(chuan) 統行業(ye) 整合整治,企業(ye) 從(cong) 480家壓降到105家,同步實施總投資658億(yi) 元的37個(ge) 轉型項目,全麵達產(chan) 後將新增產(chan) 值580億(yi) 元,經濟效益“不降反增”,走出了一條產(chan) 業(ye) 優(you) 化、綠色轉型之路。

  狠抓增量培育,我們(men) 把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壯大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與(yu) ICT、醫藥健康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比五年提高7個(ge) 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從(cong) 398家增至1421家,智能製造、工程機械分別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徐州躍居中國先進製造業(ye) 百強市第23位。

  狠抓變量突破,我們(men) 立足打造區域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大力實施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培育智能終端、軟件及信息服務等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深入推進製造業(ye) 智改數轉,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達1200億(yi) 元、增長45.7%,上雲(yun) 上平台企業(ye) 突破1萬(wan) 家,數字技術既深入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又不斷催生新業(ye) 態新模式。

  人民網:我們(men) 注意到,伴隨著產(chan) 業(ye) 轉型,徐州的生態轉型同樣成效顯著。想請您介紹徐州在推進汙染防治、生態修複方麵積累了哪些經驗?

  王劍鋒:近年來,我們(men)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空前的決(jue) 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治理和修複,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實現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華麗(li) 轉身。

  聚焦“減汙”,我們(men) 累計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1.47萬(wan) 家,市區PM2.5濃度降幅達38.3%,優(you) 良天數比例從(cong) 56.7%提高到70.7%,國省考斷麵優(you) Ⅲ比例達93.2%,城市黑臭水體(ti) 基本消除,“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走在全國前列,先後榮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殊榮。

  聚焦“降碳”,我們(men) 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強力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十三五”期間,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34.5%、降幅全省第一,煤炭消耗減量全省最多,地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下降42.7%,可再生能源累計發電增長217.6%,綠色低碳轉型邁出堅實步伐。

  聚焦“擴綠”,我們(men) 在全國率先編製生態修複專(zhuan) 項規劃,創出兩(liang) 項生態修複徐州標準,治理采煤沉陷區28.64萬(wan) 畝(mu) ,修複采石宕口202個(ge) ,建成一批濕地和宕口公園,林木覆蓋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0.54%和44%,森林覆蓋率穩居全省第一,成功舉(ju) 辦第十三屆國際園博會(hui) 。

  人民網:近年來,國家層麵先後確立了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請問徐州是如何推進中心城市建設的?

  王劍鋒: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區位優(you) 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2017年國務院批複徐州城市總體(ti) 規劃,在國家層麵首次明確徐州為(wei) 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2021年國家發改委在《“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xing) 發展規劃》中明確支持徐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東(dong) 風勁吹,機遇疊加,我們(men) 堅持把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作為(wei) 發展的最大優(you) 勢和潛力所在,全麵拉開中心城市發展框架,城市輻射帶動力全麵提升。

  著力鞏固樞紐優(you) 勢,建成徐宿淮鹽鐵路、徐連高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米”字型高鐵開通6個(ge) 方向,軌道交通三線並網運行,形成高架快速路網、總裏程102公裏,內(nei) 河航道1058公裏、其中四級及以上航道裏程達268公裏,內(nei) 暢外聯立體(ti) 化交通網絡加速形成。

  全力提升集聚優(you) 勢,五年累計投入2700億(yi) 元實施387項城建重點工程,建成了淮海國際博覽中心、淮海經濟區金融服務中心等一批標誌性功能項目,累計實施棚戶區改造超8000萬(wan) 平方米,城市功能品質顯著提升,平台載體(ti) 功能全麵增強,建成區麵積增至293平方公裏,市區人口增至203萬(wan) 人,中心城市集聚效應加速顯現。

  致力放大輻射優(you) 勢,完成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編製,與(yu) 周邊城市共建“1小時交通圈”,強化產(chan) 業(ye) 協作、生態治理、服務共享,引領帶動區域加速崛起,目前合作領域拓展到52個(ge) ,10市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外地居民占徐州三級醫院住院病人比例、中心商圈消費比例、市區購房比例均超過1/3。

  人民網:邁上新征程,逐夢現代化。請問王市長,徐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路徑上有哪些考量?

  王劍鋒:對照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和要求,徐州現代化建設在全國大局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作為(wei) 人口相對較多、發展階段與(yu) 全國整體(ti) 相似、主要經濟指標與(yu) 全國平均水平相近的地方,徐州現代化建設對國內(nei) 大多城市發展具有借鑒作用;作為(wei) 全國老工業(ye) 基地和資源型城市,徐州現代化建設對全國120個(ge) 老工業(ye) 基地和262個(ge) 資源型城市轉型具有示範作用;作為(wei) 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現代化建設對省際毗鄰地區的區域協調發展具有輻射帶動作用。

  基於(yu) 當前徐州所處的發展方位和階段,我們(men) 認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徐州新實踐要把握好四對關(guan) 係:其一,統籌把握速度和質量的關(guan) 係。作為(wei) 區域中心城市,必須保持快於(yu) 全省、好於(yu) 周邊的發展態勢,大力構建以工程機械為(wei) 龍頭的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有效促進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其二,統籌把握城市和鄉(xiang) 村的關(guan) 係。在抓好中心城市建設的同時,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市,促進人口向城鎮轉移集聚,走好以城帶鄉(xiang) 、城鄉(xiang) 互補的融合發展之路。

  其三,統籌把握優(you) 質和均衡的關(guan) 係。強化補短補軟工作導向,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紮實推進民生實事,加快縮小城鄉(xiang) 公共服務供給差距,全麵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其四,統籌把握經濟和生態的關(guan) 係。徐州生態曆史欠賬較多,必須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持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集約節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責編:李靜曄、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客戶端下載人民日報人民網+手機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人民視頻人民智雲人民智作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