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打造青海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作為(wei) “中華水塔”,其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多民族融合而聚居,具有“生態省、高原省、資源省、民族省”的省情特征。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副主席韓文林接受中國旅遊報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突出自然保護地空間資源優(you) 勢,高質量打造青海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
“自然保護地是青海國土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底,青海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麵積約25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省國土總麵積的35%。”韓文林說,自然保護地涵蓋的獨特生態係統、蘊藏的豐(feng) 富生態文化、潛藏的多元美學價(jia) 值,對於(yu) 開展科學考察、風景觀光、自然教育、文化尋旅等極具吸引力。
當前,青海正在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開展這項工作,資源稟賦明顯的自然保護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韓文林表示,也應注意到自然保護地是國土空間中生態係統脆弱敏感的區域,屬於(yu) 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應當著力做好保護工作。
“要以‘優(you) 化調整’為(wei) 契機,合理規劃國土空間。”韓文林建議,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做好自然保護地優(you) 化調整工作,與(yu) 青海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和青海省國土空間規劃有效銜接,合理確定自然保護地範圍和麵積,以及自然保護地功能分區中的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製區的範圍和麵積比,為(wei) 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預留國土空間。
“要建立健全以國家公園建設為(wei) 引領的生態旅遊發展部門協同機製。”韓文林表示,建設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開拓性的係統工程,涉及多部門和不同主體(ti) ,必須建立健全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自然資源管理和推動生態旅遊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製,推進深化改革與(yu) 擴大開放舉(ju) 措係統集成。
韓文林建議,加快推進目的地生態與(yu) 旅遊一體(ti) 化建設進程,形成“生態即旅遊,旅遊即生態”理念。針對不斷擴大的散客市場,創建完善“自助遊”和相應旅遊配套服務體(ti) 係。“打造青海省目的地景觀係統,重點突出生態視覺印象,通過生態原始係統、生態綠地係統、生態濕地係統,形成類型和功能價(jia) 值豐(feng) 富多樣的可遊賞係統。不斷提升生態基礎設施質量及管理水平,學習(xi) 國內(nei) 外生態旅遊、低碳旅遊的先進經驗,積極營造生態旅遊社區環境和文化氛圍,提高生態環境的吸引力。”
韓文林建議,要進一步體(ti) 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chuan) 承”的國家公園建設理念,突出青海提供生態服務和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的源頭價(jia) 值,發揮青海生態旅遊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示範作用。(記者 趙騰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