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不“易考” 選才更合理
2月底,全國多所藝術類院校舉(ju) 行2023年藝術類本科招生考試複試,不少院校是3年來首次恢複線下複試,引起關(guan) 注,而更令人關(guan) 注的則是今年各省教育考試部門和各院校提高了藝考生文化課錄取分數的要求。(3月8日《工人日報》)
教育問題關(guan) 係千萬(wan) 家,藝考話題一直備受社會(hui) 熱議。相較於(yu) 高考錄取的分數線要求,藝考生的文化課成績相對偏低,不少人由此產(chan) 生了“藝考是高考錄取捷徑”的看法。在這種片麵認知和教培機構的刻意引導下,部分家長和學生被“低分錄取”的噱頭所吸引,偏聽偏信加入藝考行列,卻忽視了盲目選擇藝考賽道的風險。社交媒體(ti) 上關(guan) 於(yu) 藝考的討論中,不乏學生表示自己陷入了“專(zhuan) 業(ye) 課學不會(hui) 、文化課跟不上”的兩(liang) 難局麵。可見,參與(yu) 藝考,更需理性一點。
事實上,單純從(cong) 錄取分數上認為(wei) 藝考等於(yu) “易考”,確實有失客觀。舉(ju) 個(ge) 例子,今年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係戲劇影視專(zhuan) 業(ye) 報名人數有8000多人,而此專(zhuan) 業(ye) 麵向全國的招生計劃人數隻有37人,其他頂級藝術類院校熱門專(zhuan) 業(ye) 近幾年的錄取比例同樣居於(yu) 高位。麵對平均200:1的專(zhuan) 業(ye) 錄取率,藝考生們(men) 文化課、專(zhuan) 業(ye) 課“兩(liang) 手抓”,也並非易事。但是在一些學生和家長的“投機”行為(wei) 下,不僅(jin) 讓部分熱愛藝術的藝考生受到標簽化的影響,也破壞了健康的藝考生態。與(yu) 此同時,近年來部分養(yang) 成係藝人高考文化課成績一經曝光令人瞠目,明星們(men) 在鏡頭前錯別字百出,被問及角色理解時無語凝噎……麵對明星文化素養(yang) 頻頻翻車的現象,不僅(jin) 讓網友發出“何以成為(wei) 偶像”的質疑,更對部分文藝工作者的素質表示擔憂。
因此,推進藝考改革工作,提高藝考生的文化課錄取要求,一方麵,通過建立更加公平、科學、監督有力的藝術人才選拔評價(jia) 體(ti) 係,讓藝考回歸理性。另一方麵,通過錄取條件的篩選,提高文藝工作者的素養(yang) ,為(wei) 公眾(zhong) 樹立優(you) 質的榜樣形象。此外,各地還要加強藝考改革過程中各環節的監管,保證公平與(yu) 透明。(時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