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促進各民族非遺和諧共生

發布時間:2023-03-14 10:13: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貴州省石阡縣文化館館長饒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促進各民族非遺和諧共生

  韓子勇委員的提案為(wei) 石阡縣的非遺保護工作打開了新格局、新思路,為(wei) 非遺係統性保護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石阡縣位於(yu) 貴州省東(dong) 北部、銅仁市西南部,境內(nei) 有仡佬族、侗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5個(ge) 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82%,長期以來的多民族交融使得石阡的非遺項目具有民族特色濃鬱、分布廣泛等特點。

  悠久的曆史讓石阡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全縣非遺項目保留了其傳(chuan) 統原貌。目前,石阡縣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一項——“二十四節氣”(石阡說春),國家級非遺項目三項——“石阡木偶戲”“仡佬毛龍節”“仡佬族民歌”。從(cong) 項目名稱可以看出,石阡縣的非遺項目大多以民族名稱來命名,然而,這些項目的流傳(chuan) 地域以及掌握項目的傳(chuan) 承人卻不僅(jin) 限於(yu) 某一民族或是某一鄉(xiang) 鎮,而是在全縣均有分布,如韓子勇委員提案中提到的“具有多民族共享屬性”。

  截至目前,石阡縣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2名,其平均年齡85.5歲;省級傳(chuan) 承人9名,其平均年齡58.8歲。特別是國家級傳(chuan) 承人隊伍亟待輸入新鮮血液,充實年輕力量。韓子勇委員在提案中提到,2021年,教育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列入普通高校本科專(zhuan) 業(ye) 目錄。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到非遺保護工作中,我國的非遺保護隊伍也愈將專(zhuan) 業(ye) 化、年輕化。

  此外,韓子勇委員的提案中還提到,放寬非遺傳(chuan) 承人、特別是青年非遺傳(chuan) 承人評選視界,以能力、水平和效果等為(wei) 評選原則。這表達了我們(men) 眾(zhong) 多基層非遺工作者的心聲。通過長期的非遺實踐工作,我們(men) 發現,根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申報工作要求,傳(chuan) 承人從(cong) 藝經驗要達到25年以上,而申報一位傳(chuan) 承人從(cong) 縣級到市級再到省級,最後到國家級,最少要近10年。因此,該提議非常有助於(yu) 傳(chuan) 承人隊伍的年輕化。

  非遺項目申報成功,不是非遺項目保護工作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men) 的目標是將傳(chuan) 承人手握的珍貴非遺技藝融入現代生活,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在大眾(zhong) 麵前,讓我國人民因擁有如此優(you) 秀和多民族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而自豪。

  都海江委員的提案,讓我對文化遺產(chan) 的對外傳(chuan) 播有了更新的認識。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珍藏著眾(zhong) 多的珍貴文化遺產(chan) ,在石阡縣這樣一個(ge) 小縣城,就有萬(wan) 壽宮、府文廟、樓上古寨3個(ge)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何活化利用文物、增加中華文明對外傳(chuan) 播效能?對其蘊含的璀璨傳(chuan) 統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是重要途徑之一,隻有把文化遺產(chan) 的核心要素提煉出來,並以貼近生動、豐(feng) 富有趣的形式進行展現,才能讓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更真實的曆史,從(cong) 而達到文化遺產(chan) 的有效傳(chuan) 播。

  未來,我們(men) 要依據本地多民族和豐(feng) 富文物資源的獨特優(you) 勢,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促進各民族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共生共融,構建文化多元一體(ti) 的共同體(ti) 形態。同時,為(wei) 文化遺產(chan) 的國際傳(chuan) 播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李榮坤)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