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提升製造業競爭力要有新思路

發布時間:2023-03-14 10:25:00來源: 經濟日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過去一年,全年基礎設施、製造業(ye) 投資分別增長9.4%、9.1%,帶動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5.1%,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消費收縮缺口。

  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製造業(ye) 總體(ti) 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世界工業(ye) 化版圖也因此改變。不過,大也有大的難處,必須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緩解新的矛盾問題。其重要內(nei) 容之一是要去冗餘(yu) 庫存、去過剩產(chan) 能。當然,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過剩,絕非問題實質。從(cong) 更深層次看,這表明我們(men) 必須更高質量地大力發展製造業(ye) 。麵對新挑戰,必須努力提升競爭(zheng) 力和宜民性,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和可持續發展前景。

  回顧我國製造業(ye) 發展壯大的曆程,主要依靠3個(ge) 基本條件:一是要素比較優(you) 勢,如豐(feng) 富的勞動力;二是大國規模,有充分的回旋空間和選擇機會(hui) ;三是內(nei) 外市場開放,市場經濟逐步活躍。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均收入水平低,市場經濟發展更多地依賴外貿需求的拉動,“創匯”的意義(yi) 重大。如今,中國製造業(ye) 不僅(jin) 規模巨大,而且產(chan) 業(ye) 門類齊全,一般製造業(ye) 產(chan) 品在國際競爭(zheng) 中幾乎“所向披靡”。中國製造業(ye) 既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更獲益於(yu) 經濟全球化。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製造業(ye) 中凸顯出來。其中,最直接的表現是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需求明顯落後於(yu) 生產(chan) 供給能力。當世界經濟動蕩、國際貿易增長疲弱時,擴大國內(nei) 消費市場就更具現實緊迫性。製成品庫存積壓、產(chan) 能過剩,進而引發中間品供過於(yu) 求的現象,本質上是製造業(ye) 的宜民性有待提升。通俗地說,就是產(chan) 品數量不在於(yu) 多少,生產(chan) 老百姓買(mai) 得起、用得好的產(chan) 品才是有效供給,才能滿足有效需求。這樣的製造業(ye) 就有更大的增長潛力和消費需求空間。

  在工業(ye) 時代,產(chan) 業(ye) 發展特別是製造業(ye) 技術的革命性進步,總是表現為(wei) 產(chan) 生某類大眾(zhong) 消費工業(ye) 品,例如,家用電器的普及、汽車進入普通民眾(zhong) 家庭、個(ge) 人電腦和移動通信(手機)的消費品化,即達到了普通家庭可以買(mai) 得起、用得好的工業(ye) 技術水平。產(chan) 業(ye) 發展特別是工業(ye) 經濟,在不斷提升產(chan) 品質量的同時,降低產(chan) 品價(jia) 格。產(chan) 品價(jia) 廉物美才有生命力。其經濟學含義(yi) 是:一方麵要提升製造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另一方麵要增強製造業(ye) 的宜民性。

  更重要的是,製造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和宜民性是緊密相關(guan) 的。製造業(ye) 產(chan) 品隻有讓百姓獲益更多,才會(hui) 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產(chan) 品質量更高、價(jia) 格更便宜,可以從(cong) 高端消費進入大眾(zhong) 消費,製造業(ye) 就會(hui) 更具競爭(zheng) 力。同樣的,具有競爭(zheng) 力的製造業(ye) ,就可以生產(chan) 更多普通民眾(zhong) 買(mai) 得起的高質量製造業(ye) 產(chan) 品,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兩(liang) 者相得益彰。

  與(yu) 此直接相關(guan) 的一個(ge) 經濟學問題是,對於(yu) 製造業(ye) 產(chan) 品,消費者有購買(mai) 力嗎?這意味著,隻有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大眾(zhong) 消費市場需求才能不斷擴大,生活需要才能成為(wei) 市場需求。而居民收入主要來源於(yu) 就業(ye) 。幸運的是,製造業(ye) 不僅(jin) 具有生產(chan) 產(chan) 品的功能,也有創造就業(ye) 的功能。一般來說,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力越強,增長越強勁,就業(ye) 市場也越景氣。所以,提升製造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和宜民性,也可以助力宏觀就業(ye) 目標的實現。反之,就業(ye) 形勢越景氣,製造業(ye) 發展就越可以得益於(yu) “收入—需求”的有利市場條件。

  當前,要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數字革命、人工智能與(yu) 工業(ye) 技術的深度結合,這將在提高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力和宜民性兩(liang) 個(ge) 方麵產(chan) 生顛覆性變革。製造業(ye) 的產(chan) 業(ye) 形態將發生深刻變化,競爭(zheng) 力不再主要依賴傳(chuan) 統的要素比較優(you) 勢,而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大規模經濟體(ti) 的運行暢通性,特別是宜民性的提升。由人工智能所助力的製造業(ye) ,將創造極大的大眾(zhong) 消費場域和大眾(zhong) 消費便利,使消費需求更有力地發揮製造業(ye) 及國民經濟的第一拉動力和可持續發展動因的作用。由此,以新型工業(ye) 化為(wei) 依托,人類將更有信心追尋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標。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鄭州大學商學院院長 金 碚)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