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協同育人,為時代新人鑄魂

發布時間:2023-03-16 10:1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 張銳 嚴(yan) 德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程曉

  《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頒發近3年,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鑄魂和價(jia) 值培育出現哪些新變化?專(zhuan) 業(ye) 課與(yu) 思政課如何做到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如何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新時代要求更加科學地落實見效?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3月10至12日,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hui) 在華中科技大學召開,來自150餘(yu) 所高校、科研院所、中學的20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會(hui) 聚喻家山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課程思政政策解讀、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協同育人等議題展開深度研討。與(yu) 會(hui) 者一致認為(wei) ,課程思政開啟了立德樹人的新篇章,思政課程與(yu) 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關(guan) 鍵看教師,最終成效看學生。

  “我們(men) 希望以此次研討會(hui) 為(wei) 契機,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的理論自覺,交流總結經驗,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逐步構建和壯大學術共同體(ti) ,更好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院長董尚文談及召開此次研討會(hui) 初衷時說。

  讓專(zhuan) 業(ye) 課教師當好主力軍(jun) 、挺進主戰場

  當前,答好“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麽(me) 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時代考卷,事關(guan) 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近年來,黨(dang) 和國家圍繞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等,出台了一係列的意見和綱要。

  “課程思政的提出,是新時代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個(ge) 教育教學體(ti) 係,在思想理念、學科體(ti) 係、核心價(jia) 值和教學方法的係統性變革與(yu) 時代性升華。”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說,要強化曆史意識、時代意識、自我意識,樹立大曆史觀、大時代觀、大責任觀,構建與(yu) 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體(ti) 係。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陝西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盧黎歌介紹,80%以上的高校教師是專(zhuan) 業(ye) 教師,80%以上的課程是專(zhuan) 業(ye) 課程,學生80%以上的學習(xi) 時間是專(zhuan) 業(ye) 學習(xi) ,80%的大學生認為(wei) 對自己成長影響最深的是專(zhuan) 業(ye) 課和專(zhuan) 業(ye) 課教師。可以說,高校立德樹人,專(zhuan) 業(ye) 課教師是“主力軍(jun) ”,專(zhuan) 業(ye) 課教學是“主戰場”,專(zhuan) 業(ye) 課課堂是“主渠道”。因此,思政課程是關(guan) 鍵課程,課程思政是關(guan) 鍵環節,二者是兩(liang) 味良藥,雙管齊下、同向同行,才能形成協同效應。

  “學校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將其作為(wei)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文化素質教育、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和主要任務之一。”華中科技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馬建輝介紹,近3年來,華中科技大學編輯出版《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集刊,設立“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編製”研究專(zhuan) 項,編製《課程思政教學案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評價(jia) 體(ti) 係研究”,逐漸形成具有華中大特色的課程思政教育體(ti) 係。

  讓思政課與(yu) 專(zhuan) 業(ye) 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

  研討會(hui) 上,專(zhuan) 家指出,教學活動中傳(chuan) 遞的情感和價(jia) 值,存在單向輸出的問題。本次研討會(hui) 設立了理論研究、文史思政(2個(ge) )、科技思政、實踐探索、協同育人等6個(ge) 分會(hui) 場。7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從(cong) 課程思政教學的主體(ti) 、對象、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麵進行探討。分享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輻射到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nong) 學、醫學、管理學、軍(jun) 事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諸多學科門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夏永林分析了“協同育人”理念提出的背景,指出了當前“協同育人”麵臨(lin) 的困境。他認為(wei) ,要推動思政課與(yu) 專(zhuan) 業(ye) 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必須將課程思政看成一個(ge) 整體(ti) 和一個(ge) 係統,從(cong) 理念到內(nei) 容、從(cong) 方法到表達、從(cong) 教師到學生等,發揮全要素綜合作用。比如,可在人才培養(yang) 方案、課程思政方案、育人項目申報、創新創業(ye) 教育等方麵深挖結合點。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劉齊說,作為(wei) 新時代的師者,必須把課程思政建設從(cong) 理論自覺落實為(wei) 行動自覺。做好扣扣子的人,當好拔節孕穗期的園丁,從(cong) 教學內(nei) 容、教學環境、教學效果、教學評價(jia) 等多維度改革創新,要以學生為(wei) 中心,從(cong) 而提高教師的榮譽感、獲得感。做好新時代課程思政,相關(guan) 部門和學校,必須擔負起主體(ti) 責任,做好支持保障,鼓勵學術研究、優(you) 化評價(jia) 體(ti) 係,打通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堵點和斷點。

  “分離式、同質性、單向式的傳(chuan) 媒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不符合教育規律,難以適應多元性、變化性、動態性的信息環境與(yu) 人才需求。”浙江傳(chuan) 媒學院文學院講師黃競天談道,在傳(chuan) 媒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變革背景下,借助數字手段可以為(wei) 傳(chuan) 媒課程思政建設帶來迭代升級,用數字素養(yang) 擴展思政價(jia) 值,用數字技術賦能專(zhuan) 業(ye) 教學,構建思政課與(yu) 專(zhuan) 業(ye) 課協同育人的數字環境。

  與(yu) 會(hui) 者紛紛表示,要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他專(zhuan) 業(ye) 課程也要一同承擔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育人責任,各類專(zhuan) 業(ye) 課程與(yu) 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讓思政課堂與(yu) 社會(hui) 實踐相輔相成、知行合一

  課程思政,所有課程都擔負著育人責任。研討會(hui) 上,與(yu) 會(hui) 者有這樣一個(ge) 共識:公共基礎課程,培育學生綜合素質;專(zhuan) 業(ye) 教育課,拓展學生知識的廣度、深度、溫度;實踐類課程,知行合一,引導學生敢闖、會(hui) 創。

  “新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具有集成融合、智能創新的特點。新工科人才培養(yang) 不僅(jin) 要引入新學科、新技術,更需重視價(jia) 值塑造與(yu) 專(zhuan) 業(ye) 教育的統一。”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yu) 電子工程學院教授楊勇介紹,學院在專(zhuan) 業(ye) 基礎課“電路理論”教學中,從(cong) 電(電)的字形講起,從(cong) 電學曆史講起,引出“李約瑟難題”和當代青年的使命擔當;從(cong) 身邊停電現象破題,從(cong) 中國電力係統的世界之最分析,探究單位GDP耗電量的隱憂,引導學生們(men) 理解“雙碳”“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近年來,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yu) 電子工程學院全麵梳理專(zhuan) 業(ye) 知識體(ti) 係的思想價(jia) 值和精神內(nei) 涵,提出涵蓋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個(ge) 人素養(yang) 、科學精神、工程師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六維思政教學目標框架,並與(yu) 工程教育專(zhuan) 業(ye) 認證指標映射關(guan) 聯,將思政目標統籌分解到每門課程目標,理論課程強調價(jia) 值認知形成,實踐課程促進行動轉化,形成詳細的育人目標和課程矩陣,引導各課程反向設計落實育人功能。

  “要最大限度地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發揮所有課程立德樹人的功能,需要多方麵的共同努力,尤其要注重構建課堂、校園、社會(hui) 三位一體(ti) 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齊魯工業(ye) 大學課程思政研究院副院長鄧文錢說。

  除了針對高等教育階段的課程思政展開研討,本次會(hui) 議還嚐試將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前移至高中階段。來自青海、湖北地區的大學教師、高中教師、家長和學生代表,共同探討高中和大學教育的聯係模式,延展育人、協同育人工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