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發布時間:2023-03-17 10: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貫徹落實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精神】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wei) 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中國美術學院教師黃捷的帶領下,同學們(men) 的朗誦聲響徹教室。近日,以傳(chuan) 承弘揚侯官文化為(wei) 主線,講好閩侯故事為(wei) 主題的福建省閩侯縣教育係統“侯官講壇”在甘蔗中心小學開講。

  在黃老師的講述中,師生們(men) 被林則徐的愛國情懷、民本思想、改革意識、清廉為(wei) 官的本色所啟發、感動。據了解,本次主題論壇活動旨在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力,涵育時代新人,使青少年更加堅定“四個(ge) 自信”。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養(yang) 成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men) 的教育要善於(yu) 從(cong) 五千年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優(you) 秀的東(dong) 西,同時也不摒棄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養(yang) 成為(wei) 擁有“四個(ge) 自信”的孩子。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涵養(yang) 自信要從(cong) 孩子抓起。校園內(nei) 外,我們(men) 要大力開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青少年喜聞樂(le) 見、易於(yu) 吸收的方式,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jia) 值理念、鮮明特色,使之成為(wei) 孩子們(men) 堅定“四個(ge) 自信”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四個(ge) 自信’是我們(men) 的力量之源和信念之基,代表了新時代中國的國家意誌、民族精神和國際形象。”陝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學副校長孟濤舟認為(wei) ,“青年學子要將個(ge) 人和社會(hui) 、勞動和奉獻、學習(xi) 和實踐統一起來,不僅(jin) 要學習(xi) 自然科學知識,更要重視思想政治等社科類知識的學習(xi) ,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yang) 、思辨水平和參與(yu) 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的能力。同時,要走出教室、走向社會(hui) ,參加社會(hui) 實踐、關(guan) 注民生熱點,悟透‘有字之書(shu) ’、融通‘無字之書(shu) ’,感應時代脈搏,使自己的思維視野和認識水平與(yu) 時俱進,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負時代重任時行勝於(yu) 言。”

  蘿卜、白菜、一碗雞湯……江蘇省江陰市第一初級中學的馬虹霞老師帶來一張菜單,從(cong) 中能讀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跳出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這普普通通的農(nong) 家菜,是延安時期毛澤東(dong) 接待陳嘉庚的菜單。陳嘉庚從(cong) 中看到了延安軍(jun) 民良好的社會(hui) 風氣,堅定了人民政權必勝的判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帶頭嚴(yan) 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從(cong) 製止‘舌尖上的浪費’到糾治‘車輪上的鋪張’再到整治‘會(hui) 所裏的歪風’,嚴(yan) 肅了黨(dang) 風政風,走出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重要一步。”

  在江蘇無錫廣大青年教師看來,充分挖掘“四史”中的教育素材,對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行青少年化的闡釋,是教育引導青少年真正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伴隨著青年學生的好奇目光,馬虹霞的講述從(cong) 古田會(hui) 議時的紅米飯、南瓜湯到延安時期的農(nong) 家菜,“一份份菜單寫(xie) 就的‘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正體(ti) 現出黨(dang) 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ge) 答案”。

  “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在曆經滄桑、飽受磨難後,走上偉(wei) 大複興(xing) 之路。我們(men) 小學生能夠做的,就是在日常學習(xi) 中,養(yang) 成良好學習(xi) 習(xi) 慣,堅定馬克思主義(yi) 信仰,學以致用,努力實現中國夢。”福州市鼓樓區西峰小學六(3)中隊隊員程曦說。記者了解到,鼓樓區各校通過書(shu) 記上黨(dang) 課、黨(dang) 員教師宣講、召開隊活動課、走進紅色基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投身誌願服務等一係列活動,增強青年學生“四個(ge) 自信”。

  “作為(wei) 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們(men) 要積極響應黨(dang) 和國家的號召,把全國兩(liang) 會(hui) 精神貫徹落實到日常教學輔導中,深入細化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引導學生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中跑好屬於(yu) 他們(men) 這代人的這一棒,引導青少年加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文學經典誦讀和學習(xi) ,把‘四個(ge) 自信’植根在孩子們(men) 思想深處。”內(nei) 蒙古通遼市實驗小學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薑磊表示。

  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師張爾葭表示,引導青少年堅定“四個(ge) 自信”,培養(yang) 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是思政教育的題中之義(yi) 。

  “課堂內(nei) 容兼顧中西文化,在融合開放中強基固本,為(wei) 青少年提供廣闊的知識視野和思維方式;在課堂內(nei) 外搭建交流平台,創設良好氛圍,幫助青少年理解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培養(yang) 青少年跨文化的溝通和適應能力;培養(yang) 青少年批判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xi) 能力,講清中西方文化差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優(you) 勢和當前文化安全形勢,引導青少年以高度自覺自信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張爾葭分析。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