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製“高送轉”炒作再起
隨著年報的陸續披露,A股一些上市公司也發布了“高送轉”預案,同時引來了監管層密切關(guan) 注。僅(jin) 3月13日,就有3家上市公司收到證券交易所下發的關(guan) 注函,原由均為(wei) 公司此前發布的“高送轉”預案。
關(guan) 注函均要求公司結合所處行業(ye) 特點、競爭(zheng) 狀況、公司發展階段、經營模式、未來發展戰略等情況,說明製訂此次利潤分配方案的主要考慮、確定依據及其合理性,與(yu) 公司業(ye) 績成長、發展規劃是否匹配。同時,要求自查是否存在信息泄露和內(nei) 幕交易情形,是否存在誤導投資者、炒作股價(jia) 的情形。
一般而言,“高送轉”是指大比例送紅股或大比例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之所以說上市公司發布“高送轉”預案有炒作之嫌,是因為(wei) 每當有公司發布相關(guan) 預案,往往會(hui) 帶來股價(jia) 短期上漲,甚至有投資者把這看成了“定律”,盲目追捧發布“高送轉”預案的股票。於(yu) 是,個(ge) 別動機不純的公司往往“拿捏”投資者這種心理,通過在二級市場炒作“高送轉”概念拉升股價(jia) ,實現配合大股東(dong) 減持或是配合激勵對象達到行權條件等目的。
“高送轉”概念炒作不是新鮮事,近年來監管層也通過完善基礎製度、日常下發關(guan) 注函等形式不斷監督上市公司、提醒投資者。可值得深思的是,就是這樣一個(ge) “數字遊戲”,卻總有投資者深陷其中。這其中一方麵有投資者對“高送轉”行為(wei) 理解不透徹的原因,另一方麵則是仍有部分投資者抱著搏一把的投機心理,主動跟風炒作,把潛在風險拋之腦後。
要遏製“高送轉”炒作之風再起,關(guan) 鍵還在於(yu) 投資者自身。從(cong) 投資者角度,首先要看清楚“高送轉”行為(wei) 的本質。不管是送股還是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都隻是使投資者手中的股票數量增加,但投資者所持股份總價(jia) 值並不增加。同時,“高送轉”行為(wei) 對於(yu) 公司盈利能力沒有實質影響,也不必然表明公司的實際價(jia) 值提高。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避免跟風炒作“火中取栗”。判斷一家公司的投資價(jia) 值應從(cong) 宏觀經濟形勢、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公司基本情況等多個(ge) 角度進行分析,千萬(wan) 不能被一些繁雜的市場現象蒙蔽了雙眼,更不能被短期的市場噪聲左右了心態,而是要堅持長期投資、價(jia) 值投資理念,真正做到以企業(ye) 內(nei) 在價(jia) 值作為(wei) 投資決(jue) 策的根本依據,對市場炒作行為(wei) 始終要保持高度警惕。
當然,對於(yu) 市場上的“高送轉”行為(wei) 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比如,一些股價(jia) 較高、股票流動性較差的績優(you) 公司會(hui) 通過“高送轉”增加股本數量、攤薄每股價(jia) 值,從(cong) 而達到增強公司股票流動性的目的。總之,投資者應審慎對待“高送轉”,最終要以公司業(ye) 績水平、成長性等指標為(wei) 基準來綜合判斷進而作出決(jue) 策。 (馬春陽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