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當讀書成為信仰——讀《朱永新談讀書》

發布時間:2023-03-23 10: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書(shu) 話】

  作者:張抗抗(國家一級作家)

  《朱永新談讀書(shu) 》新書(shu) 封麵很是別致,滿滿一牆的書(shu) 籍,散發著書(shu) 香氣息,好似在展示永新兄讀過、寫(xie) 過的書(shu) 。

  永新兄在少年時代就是個(ge) 勤奮的讀書(shu) 人,後來當老師,教人們(men) 如何讀書(shu) ;再後來擔任了各種領導職務,他不僅(jin) 自己“狂熱”地讀書(shu) 寫(xie) 作,而且積極推廣全民閱讀活動。我和他最初相識,是在十幾年前的兩(liang) 會(hui) 期間,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他提出設立“國家閱讀節”的建議,該提案得到了許多委員的呼應。2000年,朱永新出版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shu) ,該書(shu) 可視為(wei) 新教育理念的宣言、新教育理念的行動綱領。

  在新教育理念的實施過程中,他逐年推出了多種豐(feng) 富的閱讀創意:倡導校園閱讀、家庭教育、社會(hui) 層麵、新媒體(ti) 的全方位閱讀;建立“書(shu) 香校園”。打破傳(chuan) 統實體(ti) 教育壁壘,先後創辦了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基金會(hui) 、新閱讀研究所、新教育網站,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在線教師培訓基地,創建了實體(ti) 學校與(yu) 互聯網學校的混合辦學模式,為(wei) 中國的未來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朱永新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家和中國教育改革的引領者,一位勇敢的拓荒者。三十年苦讀研習(xi) 積累的寶貴經驗,被他用筆點點滴滴積攢下來,著書(shu) 立說已達百十種,完成了從(cong) 個(ge) 人精神構築到民族精神的升華。

  閱讀《朱永新談讀書(shu) 》,那些精辟、精彩的句子頻頻跳出來,如同一道道光束劃過夜空:

  “所有學科教師都要成為(wei) 讀書(shu) 的種子”“校長的書(shu) 櫃裏裝著學校的未來”“珍惜你所獲得的閱讀能力”“一個(ge) 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ge) 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jue) 於(yu) 這個(ge) 民族的閱讀水平”“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談讀書(shu) 》更是一本可操作、耐讀實用的讀書(shu) 指南,由幾十篇短文組成,每篇以一個(ge) 中心點展開,講授閱讀活動的具體(ti) 方法。例如在《未來我們(men) 到底應該學什麽(me) 》一文中,他概括了新教育實驗課程體(ti) 係的思路:設立新生命課程、新智識課程、新德育課程、新藝術課程、特色課程。關(guan) 心受教育者精神的寬度與(yu) 高度,使其成為(wei) 一個(ge) 有信仰的人;培養(yang) 受教育者的思維洞見能力;強調教育對時間和空間的跨越性,增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注重受教育者天性的自由發揮,求真求善求美……

  例如,在《談談完整閱讀》《人工智能會(hui) 改變人類閱讀嗎》《如何讓校園閱讀活動有趣有效》《怎樣讀得更明白》《為(wei) 什麽(me) 需要跨學科閱讀》等篇——每一篇的設問都有針對性,一層層解答普通讀者的疑慮。他提供了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以及閱讀智慧,高度概括了古今中外值得借鑒的各種讀書(shu) 方法,總結出學生閱讀的“六字訣”:信、望、愛、學、思、恒。山東(dong) 莒南一所小學以“思維導圖”記錄閱讀,以“經典劇場”演繹閱讀,使閱讀成為(wei) 學生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2007年他的教育團隊開始在學校普遍推廣“晨誦、午讀、暮省”的閱讀活動讓讀者心靈與(yu) 詩歌發生共振,並可對書(shu) 本內(nei) 容進行“編織”與(yu) “叩問”,生動多樣的形式激發了孩子們(men) 積極參與(yu) 的熱情。

  那些博覽群書(shu) 的古今學者,在有關(guan) 讀書(shu) 的方法上,也給予了他重要的啟示。叔本華、赫爾曼·黑塞、卡爾維諾、馬斯克,都留下了有關(guan) 閱讀經典的精言妙語。卡爾維諾說:“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來發現的書(shu) ”“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我們(men) 初讀也好像重溫的書(shu) ”。而朱永新說,真正的經典會(hui) 有“一種特殊的效力”:“會(hui) 變成我們(men) 個(ge) 人或者集體(ti) 的無意識藏在我們(men) 的記憶深處,在我們(men) 的思維方式和想象力中呈現出來”,“經典經常能夠幫助我們(men) 解釋世界,能夠成為(wei) 我們(men) 的思想武器,成為(wei) 我們(men) 的‘護身符’”。

  一個(ge) 人,經年累月讀了多少書(shu) ,才能把自己吸取的養(yang) 料精華,毫無保留地反哺給讀者。有媒體(ti) 稱朱永新是閱讀的“傳(chuan) 教士”——當閱讀成為(wei) 一種虔誠的信仰,他進入了超越自己的精神境界。

  我在該書(shu) 《怎樣讀得更明白》一文中,讀到了朱永新對錢伯斯有關(guan) “閱讀討論”的進一步闡釋。他非常讚賞並推崇錢伯斯先生所言:“閱讀是一項重要的心智活動”,“加入讀書(shu) 討論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參與(yu) 的動機,因為(wei) ‘大家一起來發言’,不僅(jin) 能匯集每個(ge) 人對文本的理解,成就一個(ge) 更完整的認知,討論本身通常能激蕩出新的火花……”

  這使我想起了最近剛讀完的殘雪新長篇《迷人的異類生活》,書(shu) 中講述了一群性情各異而都熱愛讀書(shu) 的年輕人,在一家“鴿子書(shu) 店”漸漸聚合起來,定期交流自己最近讀過的好書(shu) 心得。他們(men) 通過閱讀討論抒發個(ge) 人見解、提升心智,激蕩出內(nei) 心的火花,選擇了清醒獨立的人生道路。殘雪書(shu) 寫(xie) 的“迷人”的故事,與(yu) 錢伯斯、朱永新的閱讀理念不謀而合,成為(wei) 一種生動形象的旁證。深圳每年秋天的“讀書(shu) 月”,專(zhuan) 設了“領讀者獎”,獎勵各種形式的讀書(shu) 小組和出色的閱讀推廣人。可知在當下的中國,民間自發的“讀書(shu) 會(hui) ”正在產(chan) 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2022年9月,中國香港,全球最大的教育獎項“一丹獎”揭曉,國際兒(er) 童讀物聯盟(LBBY)全球發布LBBY—iRead愛閱人物獎,朱永新教授與(yu) 琳達·達琳哈蒙德博士分獲一丹教育研究獎及教育發展獎,朱永新成為(wei) 第一位榮獲“一丹獎”殊榮的華人。他把高額獎金如數捐贈給母校蘇州大學,作為(wei) “種子基金”——蘇州大學新教師基金。用於(yu) 改善目前“較少閱讀”“缺少寫(xie) 作”“欠缺實踐”的狀況。

  現實生活中的永新兄,溫文爾雅,謙遜低調。任何時候見到他,他總是沉穩從(cong) 容氣定神閑,手裏拎著一隻布袋,笑眯眯地掏出他最近的新書(shu) ,送給朋友們(men) 。那些書(shu) 或是他闡述新教育的某項新成果,或是裝幀精美的童書(shu) 譯作或畫冊(ce) 。

  平日裏,他朝九晚五上班,參加各種會(hui) 議,討論課題,分分鍾鍾在處理工作事務。那麽(me) 忙的一個(ge) 人,用了什麽(me) 魔法,他才能讀寫(xie) 那麽(me) 多書(shu) 、做成那麽(me) 多“分外”的事情?

  有人請教他高效做事的秘訣,他笑笑說:幾十年來,他堅持每天早晨五點鍾起床,讀書(shu) 寫(xie) 作兩(liang) 三個(ge) 小時,再去上班,讀書(shu) 時間都是從(cong) 時間的縫隙裏擠出來,幾乎沒有休息日或節假日,這已經成為(wei) 他的生命常態。

  朱永新——我們(men) 擁有這位以畢生之力推動閱讀的人,是中華民族文化之幸。

  當閱讀成為(wei) 真正的精神自覺,成為(wei) 我們(men) 內(nei) 心無法替代的渴求,一切終將被“永新”的認知,祛舊更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