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走好優秀青年人才的自主培養之路

發布時間:2023-03-23 10:08: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劉佳煊(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團委書(shu) 記)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了“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zheng) 的比較優(you) 勢”的戰略安排。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新征程上,教育工作者要認清當前形勢,探索培養(yang) 路徑,搶抓青年人才培養(yang) 戰略先機,為(wei) 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zheng) 的比較優(you) 勢貢獻力量。

  培養(yang) 優(you) 秀青年人才是在當前世界發展態勢中贏得主動的戰略舉(ju) 措。從(cong) “兩(liang) 彈一星”精神、西遷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中我們(men) 看到,老一輩科學家矢誌報國的理想情懷和嚴(yan) 謹求實的科研精神在青年時代便已經萌發,並影響了一生。從(cong) 年齡規律看,自然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最佳年齡段是25歲到45歲。青年階段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接受新知識速度快,正確的研究方向和良好的科研素養(yang) 往往產(chan) 生於(yu) 這個(ge) 時期。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使得我國的青年人才培養(yang) 變得更加刻不容緩。隨著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迅猛發展,高科技人才競爭(zheng) 正在成為(wei) 焦點。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利用政策杠杆搶先構築了青年人才聚集陣地。因此,我們(men) 要密切關(guan) 注各國的人才培養(yang) 和科技競爭(zheng) 趨勢,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主動。

  培養(yang) 優(you) 秀青年人才的關(guan) 鍵在於(yu) 走好人才自主培養(yang) 之路。要充分發揮“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隊”作用,堅持“四個(ge) 麵向”,弘揚科學家精神,完善本碩博銜接培養(yang) ,深入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ang) 戰略行動。要統籌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加快推進一流核心課程、一流核心教材、高水平核心師資團隊建設和貫通式人才協同培養(yang) ,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湧現。要以“雙減”撬動基礎教育改革,完善科學類課程設置,運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推送優(you) 質科普資源,通過院士進校園、科創夏令營等活動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實現青年人才梯隊的早發現、早培養(yang) 、早組建。

  青年人才的軟實力同等重要。要以增強中國國際感召力為(wei) 方向,研究國際傳(chuan) 播規律,充分融合哲學社會(hui) 科學與(yu) 自然科學,引導青年人才掌握融通中外的話語體(ti) 係,增強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在國際合作中學習(xi) 借鑒世界智慧。要前瞻謀劃和深度參與(yu) 全球科技治理,參加或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增強我國青年人才議程設置能力,以重大原始創新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

  要用識才愛才敬才的責任擔當保障青年人才茁壯成長。青年時期是人才成長的起始階段,研究任務重、生活壓力大、社會(hui) 經驗少,需要多方的關(guan) 心支持和引導幫助。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努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的良好氛圍,春風化雨般地幫助青年人才辦好暖心小事,成就關(guan) 鍵大事。

  崇高的人生理想是青年人才的“總開關(guan) ”。要充分發揮人民教育家、老一輩科學家等模範群體(ti) 的榜樣引領作用,重視“傳(chuan) 幫帶”,努力創造暢談人生理想、前沿科技的交流機會(hui) ,用“大先生”的感召力激勵他們(men) 為(wei) 人民做學問、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

  堅實的生活保障是青年人才的“動力源”。要協調政府、社會(hui) 、高校等方麵的資源,回應好青年人才在住房、醫療、科研條件、子女教育等方麵的關(guan) 切,用好科研助理崗位,減少瑣事打擾,讓他們(men) 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到高水平研究中。

  係統的科研服務是青年人才的“供電站”。要廣搭平台,舉(ju) 辦學術輔導工作坊、成立青年學者聯誼會(hui) 、拓展海外學術交流渠道、布局組建知名專(zhuan) 家領軍(jun) 的青年研究團隊,係統謀劃有組織科研,培育具有大兵團作戰領導能力的青年科學家苗子。

  科學的評價(jia) 體(ti) 係是青年人才的“導航儀(yi) ”。要堅持寬嚴(yan) 相濟,一方麵加快建立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加強人才科學評判;另一方麵對於(yu) 處在成果產(chan) 出周期長、量化考核相對不易研究領域的青年人才要保持耐心和信心,為(wei) “冷板凳”送去“暖身貼”。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