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程嬰救孤》何以盛演20年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wei) 王勝昔
3月18日晚,北京梅蘭(lan) 芳大劇院。深沉悠揚的音樂(le) 中,豫劇《程嬰救孤》完滿落幕,台下響起如潮般的掌聲,久久未停。
每到這一刻,中國劇協副主席、主演李樹建總會(hui) 淚眼婆娑。2000年,他初到河南豫劇院二團,麵對破舊不堪,幾乎是奄奄一息的劇院,卻毫不猶豫定下“精品立團”的理念,後來便有了《程嬰救孤》這部戲,劇院也由此煥發新生。“磨好戲、出精品”,對李樹建、對豫劇院二團來說,有著更非凡的意義(yi) 。
今年是《程嬰救孤》上演20周年。二十年磨一戲,李樹建帶領劇組一路攀爬、一路艱辛,也在一路榮耀、一路收獲,幾乎囊括了戲曲界所有大獎: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ge) 一工程”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中國戲曲學會(hui) 獎;被搬上銀幕後,又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據不完全統計,河南豫劇院二團演出該劇達2000餘(yu) 場;全國有近20個(ge) 劇種爭(zheng) 相移植《程嬰救孤》,各類演出約兩(liang) 萬(wan) 場。《程嬰救孤》劇組還走進美國、法國、意大利、泰國等2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刮起了“豫劇風”。
新時代呼喚更多的精品力作。《程嬰救孤》盛演20年,這對當下創作有何啟示?日前,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和主創團隊再次回到創作現場,從(cong) 《程嬰救孤》的創演經曆中,探尋新時代精品創作密碼和鑰匙。
“程嬰救孤”是個(ge) 老故事。從(cong) 《史記》中的最早記載,到元雜劇《趙氏孤兒(er) 》,再到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改編的《中國孤兒(er) 》,“趙氏孤兒(er) ”的故事家喻戶曉,被各種文藝形式改編演繹著。
李樹建很早便認定這個(ge) 戲。在他看來,傳(chuan) 統是戲曲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民間是戲曲的廣闊舞台。他看過京劇的《趙氏孤兒(er) 》,“故事好,感人肺腑”。
老戲怎麽(me) 演?李樹建嚐試過原貌複排,演兩(liang) 場就不行了,“入戲太慢”。
老戲要新演。“戲曲美既有曆史穩定性,又有時代可變性,戲曲隻有實現現代轉換,與(yu) 時俱進,才能符合當代觀眾(zhong) 的審美趣味。”編劇陳湧泉在操刀改編劇本時,將原來的主題由複仇改為(wei) 謳歌人性的光輝和不畏強權、維護正義(yi) 的民族精神,重點突出了正義(yi) 與(yu) 邪惡的較量、善良與(yu) 殘暴的比拚。
陳湧泉始終貼著傳(chuan) 統的脈絡紋理,既不因循守舊,也不魔改戲說,對原有情節進行大幅度裁剪,該詳則詳,該略則略。“現代轉換不是對傳(chuan) 統戲曲的否定,而是對中國傳(chuan) 統戲曲固有的美學神韻新的張揚,對中華傳(chuan) 統美德、民族精神新的萃取。”他說。
排演新戲,談何容易?服裝道具都要重新添置。導演張平粗略估算一下,最少要30萬(wan) 元。而當時二團的賬麵上隻剩800塊錢。“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籌到排戲的錢。”李樹建騎上自行車,找親(qin) 戚托朋友,四處去拉讚助。
總導演黃在敏清晰記得:“那時劇院隻剩一個(ge) 空架子,戲箱破敗不堪,戲帽如同出土文物,樂(le) 器跟柴火棒一樣。沒有排練劇場,隻能借其他劇團的場地。”不過,相比於(yu) 硬件的破敗,演員的“那股勁兒(er) ”,令他至今感慨不已。
2004年,《程嬰救孤》拿到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的入場券。當時,劇組提前一周趕赴杭州,住在一個(ge) 地下室招待所內(nei) ,全部時間用來排練。演員們(men) 都憋著勁,不到演出結束,絕不出去閑逛。“精品哪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這種拚勁和較真。”黃在敏說。
功夫總算不負有心人!《程嬰救孤》最終奪得第十一屆文華大獎第一名,實現了河南省在文華大獎上零的突破,並被評為(wei) 中國藝術節觀眾(zhong) 最喜愛的劇目第一名。
李樹建感慨,創作是劇團的中心任務,作品是劇團的立身之本,打磨精品是劇團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們(men) 成功了”。
《程嬰救孤》奪得大獎後,劇組沒有因勝利而停滯不前,而是不斷地修改完善。20年來,《程嬰救孤》大的修改就有十餘(yu) 次,小的修改已不計其數,而且每次修改都有明顯的提升。
中國劇協原黨(dang) 組書(shu) 記季國平表示,精品是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劇目,精品是與(yu) 觀眾(zhong) 息息相通的劇目,精品是能夠反映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的劇目。事實證明,《程嬰救孤》完全具備了精品的這些要素,他們(men) 走出了一條“用精品意識指導藝術,用精品藝術吸引觀眾(zhong) ”的傳(chuan) 統戲曲現代傳(chuan) 承發展的新路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