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樂府相關問題辨析

發布時間:2023-03-27 10:1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煜(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新樂(le) 府是唐人所作新的樂(le) 府詩。郭茂倩《樂(le) 府詩集》將新樂(le) 府辭列為(wei) 最後一大類,共計11卷,429首,其社會(hui) 功用,音樂(le) 屬性都與(yu) 其他類樂(le) 府詩不同,是很特別的一類,在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關(guan) 於(yu) 新樂(le) 府的研究,長期以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ge) 問題,聚訟紛紜。

  新樂(le) 府的界定問題

  什麽(me) 是新樂(le) 府,人們(men) 通常依據郭茂倩《樂(le) 府詩集·新樂(le) 府序》:“新樂(le) 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le) 府,而未常被於(yu) 聲,故曰新樂(le) 府也。”其收錄標準說得明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曲。但由於(yu) 郭茂倩依據了豐(feng) 富的音樂(le) 文獻,且大多失傳(chuan) ,其界定的具體(ti) 依據,今天我們(men) 是無從(cong) 得知的,這就給後人造成了困擾,比如哪些作品曾經是唐代的新歌曲?《樂(le) 府詩集》收錄的新樂(le) 府並不完整,究竟應該如何界定、補輯,一直處在爭(zheng) 論之中。早在1995年,葛曉音《新樂(le) 府的緣起和界定》一文,對新樂(le) 府應該如何界定作出了深入的探討,她對“唐世之新歌”予以絕對的認可,據此進一步提出新樂(le) 府有廣義(yi) 和狹義(yi) 之分,廣義(yi) 的新樂(le) 府指從(cong) 舊題樂(le) 府中派生的新題,或在內(nei) 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漢魏古樂(le) 府,以‘行’、‘怨’、‘詞’、‘曲’為(wei) 主的新題歌詩。狹義(yi) 的新樂(le) 府指廣義(yi) 的新樂(le) 府中符合“興(xing) 諭規刺”內(nei) 容標準的部分歌詩。但是這裏有一個(ge) 問題:歌辭性標題隻能是代表了一部分的樂(le) 府,有些樂(le) 府並不具有典型的歌辭性標題,如白居易的新樂(le) 府中絕大部分就不是這類題目,所以若以此衡量恐怕會(hui) 遺漏一批新樂(le) 府辭;有些詩題雖帶有“歌”“行”“曲”等標誌,但未必就是樂(le) 府詩,如劉禹錫的《城西行》就不在其樂(le) 府卷中。因此,此標準仍然有待完善。其後,人們(men) 紛紛嚐試製定更為(wei) 具體(ti) 的判定標準,認為(wei) 如不相符,盡管某一首詩從(cong) 詩題、內(nei) 容、體(ti) 製到筆法與(yu) 新樂(le) 府毫無二致,也應劃歸為(wei) 新樂(le) 府之外。人們(men) 不斷探討新樂(le) 府判定標準的目的,就是因為(wei) 看到了新樂(le) 府蘊含的重要價(jia) 值,尤其是其中反映時事,為(wei) 民請命,總結一代之興(xing) 亡經驗教訓的樂(le) 府作品,體(ti) 現了新樂(le) 府詩人的藝術成就和社會(hui) 良知,具有珍貴的曆史與(yu) 文學價(jia) 值。采用新樂(le) 府的形式記錄曆史、反映現實民生、追求理想政治,也是中國古代士人藝術理想與(yu) 政治理想的完美結合。然而由於(yu) 人們(men) 對《新樂(le) 府辭序》的解讀不同,對新樂(le) 府的界定標準產(chan) 生了很大的爭(zheng) 議,擬定的標準或過於(yu) 寬泛,或過於(yu) 狹窄,都不能完美詮釋唐代新樂(le) 府,這裏就給研究者留下進一步開拓的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還有新題樂(le) 府的概念。新題樂(le) 府側(ce) 重於(yu) 表達題目的創新,其實和新樂(le) 府是一回事。根據實際創作情況來看,唐人所說的新樂(le) 府很豐(feng) 富,既包括如元白新樂(le) 府那樣的揭露現實、批評政治的作品,也包括如娛樂(le) 場合演唱的作品。至於(yu) 唐後,曆代不乏題為(wei) 新樂(le) 府的作品,都屬於(yu) 詩人的擬作了。

  新樂(le) 府與(yu) 音樂(le) 的關(guan) 係問題

  《樂(le) 府詩集》分為(wei) 十二大類,前十一類為(wei) 入樂(le) 或歌唱的樂(le) 府詩,毫無疑義(yi) ,但最後一類新樂(le) 府辭能否入樂(le) ,一直存在爭(zheng) 議。大多認為(wei) 新樂(le) 府與(yu) 音樂(le) 沒有關(guan) 係。如清初馮(feng) 班《鈍吟雜錄·論樂(le) 府與(yu) 錢頤仲》雲(yun) :“樂(le) 府中又有灼然不可歌者,如後人賦《橫吹》諸題,及用古題而自出新意,或直賦題事,及杜甫、元、白新樂(le) 府是也。”20世紀以來學者大多認為(wei) 新樂(le) 府不入樂(le) 、不可歌。例如,1905年淵實《中國詩樂(le) 之遷變與(yu) 戲曲發展之關(guan) 係》一文:“降而及唐,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徒,或以古題,或以新題,頻自作之,亦名‘樂(le) 府’,其實一切不可歌,亦同為(wei) 文字之詩,‘目之詩’而已。”再如任半塘《唐聲詩》:“唐之‘新題樂(le) 府’,已不歌唱,通體(ti) 離樂(le) ,名實全乖。”王運熙《諷諭詩和新樂(le) 府的關(guan) 係和區別》一文認為(wei) ,“唐代的新樂(le) 府辭與(yu) 擬古樂(le) 府一樣,均不入樂(le) ”。但是,仍然有學者注意到了作為(wei) 樂(le) 府歌辭的一種形式,新樂(le) 府辭與(yu) 音樂(le) 之間的某種必然的聯係。例如,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認為(wei) ,白居易新樂(le) 府與(yu) 民間歌謠有相通之處,可以說,是改進當時民間歌謠而成。陳寅恪之說是20世紀學界最早認為(wei) 新樂(le) 府與(yu) 歌曲有關(guan) 聯的一家之言。1994年,香港黃耀堃又發表了《音樂(le) 與(yu) 諷刺—新樂(le) 府考(其一)》一文,從(cong) 漢字用韻的角度,提出新樂(le) 府與(yu) 音樂(le) 相關(guan) 的獨到見解。2004年,吳相洲《論元白新樂(le) 府創作與(yu) 歌詩傳(chuan) 唱的關(guan) 係》一文,從(cong) 歌詩傳(chuan) 唱的角度對元白的新樂(le) 府詩創作進行重新審視,指出元白的新樂(le) 府創作是對盛唐以來朝廷音樂(le) 反思的結果,這一創作固然是要實現其“補察時政”的參政目的,但他們(men) 所采取的形式有很強的針對性,即意在以這種新的歌詩取代朝廷的大雅頌聲和樂(le) 府豔歌,元白作新樂(le) 府就是作新歌詩。以上三位學者分別從(cong) 新樂(le) 府的句式、語言的角度對新樂(le) 府的入樂(le) 問題展開探討,為(wei) 研究新樂(le) 府的音樂(le) 屬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鑒。這也提示我們(men) ,關(guan) 於(yu) 新樂(le) 府與(yu) 音樂(le) 的關(guan) 係問題,以往人們(men) 認識得過於(yu) 簡單,未能真實地反映新樂(le) 府所屬的音樂(le) 特性。事實證明,有一部分的唐人新樂(le) 府在唐代和後代均有入樂(le) 演唱的文獻記載。新樂(le) 府作為(wei) 唐代新興(xing) 的文學樣式,曾經在當時詩歌創作領域以及社會(hui) 生活中產(chan) 生了重要的影響,如果能恢複新樂(le) 府的本來麵貌,做出真實客觀的描述,有助於(yu) 人們(men) 了解曾經存在過的一種音樂(le) 文學的現象及其本質,這無疑是對文學史研究的重要貢獻。從(cong) 這一角度來看,考察新樂(le) 府辭與(yu) 音樂(le) 的關(guan) 係問題,有著巨大的意義(yi) 。

  新樂(le) 府運動的問題

  在文學史中,一直存在所謂“新樂(le) 府運動”的說法。但是唐代究竟是否存在過新樂(le) 府運動,也是爭(zheng) 論不休。持否定意見的普遍認為(wei) 新樂(le) 府時間短,無領導,作者少,好詩少,因此難以用運動概括。早在1985年,羅宗強發表《“新樂(le) 府運動”種種》一文,認為(wei) “如同元白‘運動’之前的初盛唐人的新題樂(le) 府一樣,未見有‘運動’之後的痕跡。……從(cong) 當時寫(xie) 新題樂(le) 府,且又按元白的那種主張寫(xie) 新題樂(le) 府的人數看,很難說構成一個(ge) ‘運動’”。王運熙《諷諭詩和新樂(le) 府的關(guan) 係和區別》一文也認為(wei) :“在論述唐代詩歌時,不宜使用‘新樂(le) 府運動’這一名稱;如果勉強運用‘運動’的話,那采用‘諷喻詩運動’這一名稱更為(wei) 貼切一些。”然而相反的觀點認為(wei) ,唐代的確存在新樂(le) 府運動。例如,1985年卞孝萱《白居易與(yu) 新樂(le) 府運動》一文認為(wei) ,由於(yu) 白居易的提倡,“新樂(le) 府”的創作,才從(cong) 個(ge) 別人的分散行動,推進到一批共同行動新階段,這就是中唐新樂(le) 府運動。1986年,蹇長春《新樂(le) 府詩派與(yu) 新樂(le) 府運動》一文也指出:“我們(men) 有理由把這一特殊的文學現象提到‘運動’的高度來認識……元白自覺地從(cong) 理論上加以總結,並推衍之使成為(wei) 運動,其貢獻也應充分肯定。”針對上述爭(zheng) 論,葛曉音《新樂(le) 府的緣起和界定》一文提出了折衷的意見:“對這一現象用什麽(me) 名詞去說明,是可以重新考慮的。如果一時找不到更合適的名稱,也不妨仍借用‘運動’一詞”,這一說法可謂較為(wei) 客觀,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唐代新樂(le) 府創作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湧現的,與(yu) 社會(hui) 環境、文化氛圍、詩人心態、文學創作都有密切的關(guan) 係。在古典詩歌發展的長河中,新樂(le) 府因其繼承了傳(chuan) 統樂(le) 府詩詩題、體(ti) 式等諸多特征,備受詩人青睞,故多能賦成感人至深的詩篇,為(wei) 今天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具有文學和史學的雙重價(jia) 值的文獻資源,這是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所不能比擬的。了解並研究新樂(le) 府,有助於(yu) 我們(men) 全麵了解古代社會(hui) ,古代詩壇,可以更清晰地還原並厘清古代樂(le) 府詩創作發展脈絡線索,為(wei) 深入全麵了解並繼承曆史文化遺產(chan) ,建構新平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