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個社區科普“大學”,為何如此紅火

發布時間:2023-03-27 10: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黃漢鑫

  “每天喝多少牛奶才夠?”“骨質疏鬆該怎樣養(yang) 護?”日前,重慶市巴南區龍洲灣街道龍海社區科普大學開了一堂“骨質疏鬆”健康知識課。像其他課程一樣,巴南區人民醫院醫生盧旻鵬講授完一些基本知識後,學員們(men) 就開始爭(zheng) 先恐後地提問。從(cong) 2016年起就堅持在龍海社區科普大學聽課的居民汪澤芳說:“這些知識對我們(men) 有用、實用,大家都喜歡來上課,覺得每堂課都有新收獲。”

  “我們(men) 不用主動招學員,每堂課的教室都被擠得滿滿的,大家都是自發來學習(xi) 的。”龍海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李自玲說。

  一個(ge) 開在社區的科普大學,為(wei) 何會(hui) 如此紅火?“別看是社區科普大學,我們(men) 的課程管理很規範,期末還要組織考試、閱卷、發成績單、舉(ju) 行結業(ye) 典禮,每學期還會(hui) 開展一些實踐體(ti) 驗活動。”李自玲說,龍海社區科普大學的授課內(nei) 容,都由學員在每學期開學時提出。學員們(men) 想學什麽(me) ,學校就開什麽(me) 課,廚藝、法律、健康、親(qin) 子、隔代教育和識別詐騙,都是很受歡迎的熱門課程。

  實用的知識技能、良好的實踐體(ti) 驗,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社區科普大學的教室。有時社區還沒來得及發開學通知,一些居民就會(hui) 前來詢問。有些居民搬出了龍海社區,還惦記著回來聽課。附近很多其他社區的居民也想來學習(xi) ,因為(wei) 名額有限,以前隻能派代表來學,現在科普大學又為(wei) 大家開通了實時線上直播。

  張萍是長期堅持在科普大學學習(xi) 的老學員,她說:“以前說起金融詐騙,因為(wei) 知識有限總是擔驚受怕,現在聽了專(zhuan) 家講解的防範措施,感覺有底氣多了。”

  2012年,重慶市科協啟動社區科普大學建設,各區縣科協也陸續成立社區科普大學分校。截至目前,全市已開設800多個(ge) 教學點,每年平均授課9000多節、聽課學員超過40萬(wan) 人次。看到社區科普大學人氣旺、凝聚力強,龍海社區還拓展延伸科普大學的功能,引導學員“變身”科普知識宣傳(chuan) 員、民情信息收集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文明風尚勸導員和特殊老人照顧員等“科普五員”。不久前,學員們(men) 反映一段新建的馬路沒設人行道,社區隨即與(yu) 相關(guan) 部門協調,幾天時間就解決(jue) 了問題。還有一些學員反映有些路段沒有交通信號燈,安全隱患很大,根據這一信息,社區推動安裝了交通信號燈。每到寒暑假和節假日,龍海社區科普大學還會(hui) 為(wei)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學習(xi) 活動場所。除了“一老一小”,這裏還為(wei) 中年人提供職業(ye) 培訓、對接工作崗位、周末親(qin) 子教育等服務。

  “社區科普大學不僅(jin) 提升了居民的科學素質,還成了為(wei) 全年齡段居民提供幫助的平台。”巴南區科協主席林傑說。長壽區菩提社區科普大學別具匠心的科普活動,還吸引了一些高校和知名企業(ye) 深度參與(yu) ,建起了標準化的社區科普館、渝馨家園、現代化汽車智能流水線展廳等豐(feng) 富多彩的教育平台。涪陵區已經開辦了37個(ge) 社區科普大學教學點,其中崇義(yi) 街道白鶴梁社區教學點通過科普知識進小區、進樓棟、進家庭等活動,掀起了講科學、用科學、學科學的熱潮,還組織評比“科普之家”“五好文明家庭”和“綠色家庭”。

  在璧山區璧泉街道華龍社區科普大學的科普館裏,VR眼鏡體(ti) 驗設備、可組裝的太陽能小車等科普實驗器具,經常吸引一些中小學生前往體(ti) 驗。“我每周五都要來社區科普大學聽課,孫子在這裏有玩耍的地方,我也學到了很多高血壓的健康保養(yang) 知識。”附近居民鄒習(xi) 蘭(lan) 說。據璧山區科協主席徐遠達介紹,該區近年來不斷優(you) 化機製,致力將社區科普大學課堂打造成為(wei) 聯動互動、線下線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課堂。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