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手造”牽手旅遊——亮了品牌 壯了產業
以麥草畫為(wei) 載體(ti) ,一棵棵小麥麥稈烙燙“金色”印記;海風徐徐、海浪翻湧,各式各樣的貝雕延續自然之美;“剪紙鋪平江,雁飛暈字雙”,薄薄的紅紙裁剪出絕妙意境;長長的紙草繞指尖,上挑下掐、編織纏繞,經緯之間的傳(chuan) 承,演繹著匠人們(men) 最美好的指尖芳華……
麥草畫、剪紙、貝雕工藝品、草編包等,這些“青島手造”飽含著島城人民的汗水和智慧,每個(ge) 物件都映射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青島手造”產(chan) 業(ye) 逐漸形成了產(chan) 業(ye) 規模,並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產(chan) 業(ye) 形象,贏得了群眾(zhong) 廣泛的支持和信賴。“青島手造”始終堅持把老手藝變成大產(chan) 業(ye) ,與(yu) 旅遊相伴相生,在傳(chuan) 承中不斷進步,在創新中不斷發展,為(wei) 市場經濟注入生命力和活力。
匠心打造 培育品牌企業(ye)
目前,青島市有市級以上非遺傳(chuan) 承項目207項,其中國家級非遺16項、省級非遺74項。這些非遺項目代表著青島市傳(chuan) 統的海洋文化、農(nong) 耕文化、民俗文化的精髓,展示著青島的地域文化內(nei) 涵和城市文化特色。
“青島市豐(feng) 富的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資源,為(wei) 手造的創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化素材。而青島市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尤其是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為(wei) 手造產(chan) 業(ye) 提供了不竭的發展動力。”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處副處長馮(feng) 耀東(dong) 說。
2022年,青島市通過市場調查,摸清了手造產(chan) 業(ye) 的現狀。目前,青島市已初步建立“山東(dong) 手造·青島有禮”手造資源庫,確定平度草編、即墨花邊、即墨黃酒、嶗山綠茶、青島貝雕、青島海產(chan) 品、發製品、睫毛製品8個(ge) 產(chan) 業(ye) 為(wei) “山東(dong) 手造”青島重點培育產(chan) 業(ye) ,14家企業(ye) 進入“山東(dong) 手造·優(you) 選100”目錄。
據悉,20世紀60年代之前,青島還沒有貝雕工藝品。1960年,當時的青島市工藝美術工業(ye) 公司研究人員,開始研發貝雕項目,利用天然的鮑魚殼、珍珠母貝、夜光螺等幾十種貝殼,依勢取形,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國畫等眾(zhong) 家之長,結合螺鈿鑲嵌工藝特點,試製成以中國畫傳(chuan) 統構圖浮雕形式組拚的山水、花鳥等內(nei) 容的畫屏,這種新鮮畫屏一經問世便引起轟動。1962年,青島市工藝美術工業(ye) 公司專(zhuan) 門成立青島貝雕工藝品廠(青島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前身),在全國率先規模化生產(chan) 貝雕工藝產(chan) 品。
青島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冰介紹:“青島貝雕自改革開放以來就是有代表性的旅遊手造伴手禮,它具有獨特的海洋特色,已遠銷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深受外國人的喜愛,是重要的創匯產(chan) 品。”
政策引領 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2022年12月,為(wei) 推動青島手造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藝術城市建設,青島市委深改委文化體(ti) 製改革專(zhuan) 項小組印發了《青島市扶持手造產(chan) 業(ye) 發展若幹措施(試行)》,圍繞培育手造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建設手造展示展銷平台載體(ti) 、強化手造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支撐4個(ge) 方麵提出15條措施,包括完善產(chan) 品項目庫、加強手造產(chan) 品研發、培育品牌手造企業(ye) 、開展非遺工坊認定、鼓勵對外出口交流、建設非遺展館、打造知名特色街區、建設展示中心、開展技能培訓、加強宣傳(chuan) 推介等具體(ti) 內(nei) 容,特別在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方麵,每年安排規模不少於(yu) 100萬(wan) 元資金用於(yu) 支持手造產(chan) 業(ye) 發展。
青島秦漢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青島麥草畫第四代傳(chuan) 承人許加梓介紹:“近年來,政府加大力度支持非遺產(chan) 業(ye) 的發展。在政策利好的加持下,我們(men) 積極爭(zheng) 取申請國家級非遺項目,擴大麥草畫的知名度。我們(men) 還注重文化交流,走出國門,把麥草畫推廣到世界各國。最近,我參加了‘遺產(chan) 保護與(yu) 文明傳(chuan) 承’世界漢學講壇,與(yu) 來自45個(ge) 國家的友人交流座談。現場,這些外國人對麥草畫的工藝、技術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紛紛購買(mai) 麥草畫產(chan) 品,準備帶回國送給朋友。”
“我們(men) 通過以老帶新的方法培養(yang) 貝雕人才。目前,我們(men) 有非遺傳(chuan) 承人12人。我們(men) 打造的非遺展館——青島貝雕藝術館可以作為(wei) 貝雕研學基地及學習(xi) 貝雕製作技藝的場所。館內(nei) 主要展出公司成立60年以來生產(chan) 的貝雕工藝品,有七大類上千餘(yu) 個(ge) 品種,例如貝雕看盤、貝雕花瓶、貝雕掛畫等。我們(men) 還積極推進文創產(chan) 品的提質升級工作,改造現有工藝流程,采用流水生產(chan) 的方式提高文創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率。”王冰說。
底蘊豐(feng) 厚 促進融合發展
“嶗山茶因嶗山而得名,青島萬(wan) 裏江茶博物館是我國北方第一家以嶗山茶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以茶葉從(cong) 古至今的發展為(wei) 線索,全方位介紹了嶗山茶的曆史、種植、加工、品質以及嶗山當地氣候、土質等。許多遊客遊完嶗山後都會(hui) 來此歇歇腳品品茶。每逢中秋節、元宵節等,博物館會(hui) 舉(ju) 辦茶會(hui) 、品鑒會(hui) 、唱詩會(hui) 等特色節慶活動。博物館每年還會(hui) 擇期舉(ju) 辦炒茶大賽,吸引2萬(wan) 多遊客參加。”青島萬(wan) 裏江茶業(ye) 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張俊鵬說。
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手造文化符合當下傳(chuan) 統與(yu) 時尚結合的發展潮流,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廣闊的發展潛力,對於(yu) 推動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價(jia) 值。
2023年,青島市將全麵落實手造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培育壯大一批手造領軍(jun) 企業(ye) 。同時,持續推進手造進景區、進商超、進文明實踐中心等活動,探索手造與(yu) 曆史城區保護更新、老城區申遺、嶗山傳(chuan) 統文化保護發展示範區的結合,建設3至5條手造特色街區,打造山東(dong) 手造的品牌效應和集聚效應。青島市還將持續開展宣傳(chuan) 和引導,擴大手造的影響力,吸引全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手造產(chan) 業(ye) 當中。
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手造產(chan) 業(ye) 在推動文化與(yu) 旅遊深度融合方麵功不可沒。通過手造進景區,舉(ju) 辦手造節係列活動、手造市集等方式,打造非遺旅遊路線,創建非遺旅遊景區,用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豐(feng) 富旅遊產(chan) 品的供給,提升旅遊的文化內(nei) 涵。手造產(chan) 業(ye) 還與(yu) 傳(chuan) 統節慶相結合,通過與(yu) 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重要傳(chuan) 統佳節相結合,在傳(chuan) 統佳節中植入適宜的手造文化節、文化活動、非遺傳(chuan) 承活動和手造市集等,通過傳(chuan) 統佳節擴大手造文化的品牌影響力,也通過手造文化進一步刺激節日經濟。(馬林檸 肖相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