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深化世界遺產保護利用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27 10:19: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ang) 建設中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杭州市擁有西湖文化景觀、中國大運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遺址3項世界遺產(chan) ,擁有5項(7個(ge) 子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深化世界遺產(chan) 保護利用,發揮世遺綜合帶動效應,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既是杭州的重要責任,也是杭州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途徑。

  一、杭州三大世界遺產(chan) 保護利用綜合效應初顯

  近年來,杭州持續深化三大世界遺產(chan) 的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及時出台《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條例》《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chan) 條例》,修訂《杭州市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條例》,以地方立法加強世遺保護。《杭州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也已進入立法程序,整體(ti) 推進曆史地段、傳(chuan) 統風貌建築等文化遺產(chan) 保護。修訂修編良渚遺址保護、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規劃,完善配套管理製度。

  杭州建立了市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委員會(hui) ,並明確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hui) 、良渚遺址管委會(hui) (良渚遺址管理局)、市園林文物局(市運河綜保委)專(zhuan) 責三大世遺保護管理,還設立了世界遺產(chan) 保護杭州研究中心、西湖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管理中心、良渚古城遺址世界遺產(chan) 監測管理中心、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等保護監測研究機構。西湖博物館總館、良渚博物院、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等單位承擔文物文獻資料的收藏、展示、教育工作。

  杭州市遵循“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jia) 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方針,推動文化遺產(chan) 和文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實施多輪西湖綜合保護工程,打造了免費開放“西湖模式”;在對大運河(杭州段)河道和6個(ge) 遺產(chan) 點保護整治的同時,實施京杭大運河二通道、大城北地區建設等工程,加快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大型活態遺產(chan) 保護利用“運河樣板”;實施良渚遺址綜合保護工程,積極探索大遺址保護融入經濟社會(hui) “良渚方案”。建立了杭州世界遺產(chan) 聯盟、杭州文化遺產(chan) 保護促進會(hui) 、西湖學研究會(hui) 、良渚文化學會(hui) 、大運河(杭州)黨(dang) 建聯盟等組織,引導鼓勵社會(hui) 參與(yu) 世遺保護管理。

  通過積極推進世界遺產(chan) 的保護傳(chuan) 承、價(jia) 值挖掘、研究交流、展示利用等工作,杭州世遺綜合效應開始顯現。2020年,杭州將西湖和良渚申遺成功日設立為(wei) “西湖日”“良渚日”。每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杭州西湖日”“杭州良渚日”,聯動開展宣傳(chuan) 推介活動,深挖世遺價(jia) 值和人文內(nei) 涵,推進文旅融合。世遺區域對遊客吸引力持續提升,尤其是大運河沿線、環良渚遺址區域的文旅融合發展進入良性軌道。

  二、新時代杭州深化世界遺產(chan) 保護利用的思考

  新時代,杭州既要“一盤棋”推進世界遺產(chan) 保護,也要挖掘三大世遺的文化旅遊價(jia) 值,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傳(chuan) 承展示和活化利用水平。

  (一)杭州西湖:深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與(yu) 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地疊加融合

  從(cong) 1982年被命名為(wei)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被評為(wei)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到201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杭州西湖實現了質的躍升。“文化景觀”作為(wei) 世界遺產(chan) 的一個(ge) 獨特類別,其核心是人與(yu) 自然的共同創作,兼具自然遺產(chan) 和文化遺產(chan) 的價(jia) 值特征。從(cong) 世界遺產(chan) “突出普遍價(jia) 值”的更高定位看,要從(cong) 體(ti) 現西湖自然山水、城湖空間特征、西湖景觀格局、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跡、西湖特色植物等6個(ge) 方麵深化“突出普遍價(jia) 值”認識,發揮“景區+世遺”疊加融合優(you) 勢,實現西湖大型活態遺產(chan) 高標準保護,使遺產(chan) 更好地惠及民生,形成遺產(chan) 保護與(yu) 旅遊發展的新模式。

  (二)大運河:推動由遺產(chan) 保護向國家文化公園發展

  從(cong) 2014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到2021年國家印發《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大運河保護利用已從(cong) “點線”遺產(chan) 保護轉向整體(ti)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雖然大運河(杭州段)局部區域綜合保護和開發利用起步早,但從(cong) 區域整體(ti) 講,無論是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傳(chuan) 承利用還是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任務都很重。大運河(杭州段)世遺保護點包括江南運河嘉興(xing) —杭州段、浙東(dong) 運河蕭山—紹興(xing) 段河道和富義(yi) 倉(cang) 、鳳山水城門遺址、橋西曆史街區、西興(xing) 過塘行碼頭、拱宸橋、廣濟橋等6個(ge) 遺產(chan) 點。除了做好河道和遺產(chan) 點保護外,應按照規劃,挖掘沿線世遺和非遺價(jia) 值內(nei) 涵,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提升承載力,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加強與(yu) 大運河沿線城市的互動交流,提升保護傳(chuan) 承、展示交流、開發利用水平,打造“文化河”“致富河”“幸福河”。

  (三)良渚古城遺址:以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深化保護利用

  良渚古城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聖地”,2019年申遺成功的意義(yi) 重大。作為(wei) 典型的土遺址,如何更好地發揮遺產(chan) 展示、價(jia) 值挖掘、活態利用、教育引導等功能是重大課題。在加強大遺址保護的同時,要加強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和體(ti) 驗互動環境,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探索創新文化遺產(chan) 活態利用的有效路徑,使良渚古城遺址區域成為(wei) “中華文明展示地、文物保護標杆地、文旅融合樣板地、共同富裕示範地”。

  三、發揮杭州世遺綜合帶動效應的文旅融合路徑

  3項世界文化遺產(chan) 、5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形成了杭州“世界遺產(chan) 名城”的雛形,為(wei) 杭州從(cong)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邁向世界曆史文化名城打下了基礎,也為(wei) 杭州旅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創造了重大機遇、提供了獨特條件。杭州可發揮世界遺產(chan) 綜合帶動效應,推進文旅深度融合,串珠成鏈、點麵結合,讓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使文化旅遊火起來,打造世界遺產(chan) 典範城市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城市。

  (一)串珠成鏈,開發營銷世遺旅遊

  過去,杭州給世人的印象是國際風景旅遊城市,現在,杭州發展世遺旅遊的條件成熟,而且“一湖、一河、一古城”的地域空間、曆史文化、人文精神關(guan) 聯度大,有利於(yu) 線路設計。比如,以水為(wei) 脈,打造“一城坐擁三世遺、一河串起湖與(yu) 城”旅遊品牌;以史為(wei) 軸,將“三世遺”與(yu) 南宋皇城遺址、錢塘江古海塘、新登古城牆、天目窯遺址、跨湖橋遺址、吳越國王陵考古遺址、梅城古城等申遺備選項目串珠成鏈,串聯古鎮古村落和非遺項目,構建世界遺產(chan) 群落線路,彰顯杭州古都形象,提升旅遊競爭(zheng) 力。可與(yu) 杭州都市圈、大運河沿線城市聯手,共同開發世遺旅遊品牌。還可以設計杭州世遺文化統一形象標識,將文化遺產(chan) 與(yu) 景觀旅遊、美麗(li) 鄉(xiang) 村、特色小鎮等業(ye) 態深度融合,推廣世遺文化內(nei) 核和存世價(jia) 值。

  (二)活化利用,深化文旅融合體(ti) 驗

  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古琴藝術、中國蠶桑絲(si) 織技藝、中國篆刻、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等5個(ge) 項目,由杭州提供的子項就達7個(ge) :浙派古琴藝術、餘(yu) 杭清水絲(si) 綿製作技藝、杭羅織造技藝、金石篆刻、半山立夏習(xi) 俗、西湖龍井、徑山茶宴。杭州還有國家級非遺48項、省級非遺184項。不少非遺本身就是三大世界遺產(chan) 的有機組成部分,如大運河沿線就有水鄉(xiang) 社戲、餘(yu) 杭滾燈、三家村藕粉製作技藝等一大批非遺項目。可創新金石篆刻、絲(si) 綢、茶葉、瓷器、中醫藥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活態傳(chuan) 承利用,既增強遊客體(ti) 驗,又增加當地群眾(zhong) 收入。

  (三)統籌資源,優(you) 化文博旅遊服務

  借助杭州博物館、西湖博物館、良渚博物院、大運河博物館、南宋博物院、茶葉博物館、絲(si) 綢博物館、杭州國家版本館、印學博物館以及藝術館等公共文化資源,開展文化遺產(chan) 專(zhuan) 題性、特色性展陳,開發研學等新型文旅項目,增強文博的曆史研究、社會(hui) 教育、文化傳(chuan) 播、公共服務等功能。同時,對內(nei) ,優(you) 化文旅融合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用好數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提升服務品質;對外,用好杭州亞(ya) 運會(hui) 召開契機,開展境內(nei) 外營銷和招商活動,增強杭州文旅的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

  (四)文創結合,推進文旅業(ye) 態創新

  近幾年,杭州市講好西湖故事、大運河故事、良渚故事,已成功開發了《印象西湖》《遇見大運河》《聽見良渚》等實景舞劇、主題演出、電視作品,還推出了“良渚玉琮”等一批文創產(chan) 品,培育了一批文化名企。杭州可借鑒國內(nei) 外先進城市的經驗做法,以旅遊的傳(chuan) 播優(you) 勢帶動文物資源活起來,統籌創建特色節會(hui) 品牌,舉(ju) 辦多樣化文化活動,開發特色文創產(chan) 品,迭代人文旅遊產(chan) 品,培育知名文旅企業(ye) ,推進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

  (作者 李斌 單位:杭州市社會(hui) 科學院)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