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與產業融合 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作者:李飛(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副教授、浙江大學國家製度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一體(ti) 化統籌布局,突出了三者整合協同、共同支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地位與(yu) 重大意義(yi) 。而學科與(yu) 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辯證統一發展的兩(liang) 類最為(wei) 重要的載體(ti) ,二者之間的融合水平體(ti) 現了一體(ti) 化配置效率以及一體(ti) 化發展質量。
讓學科與(yu) 產(chan) 業(ye) 形成良性互動
高等學校的學科組織是從(cong) 事科技研究、人才培養(yang) 的主體(ti) ,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化發展的培育載體(ti) 。企業(ye)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微觀組織將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第一資源轉化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第一動力,因此產(chan) 業(ye) 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化發展的創新載體(ti) 。
全球科技創新規律和經驗表明,從(cong) 學科到產(chan) 業(ye) 的發展不是鏈條式,更不是單向式的。回溯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演化曆程,從(cong) 半導體(ti) 理論到晶體(ti) 管的發明,再到催生了蘋果、英特爾、微軟、穀歌等一大批科技型企業(ye) ,而這些科技型企業(ye) 的研發活動又反過來激勵了信息科學的發展,例如微軟投資的OpenAI開發的ChatGPT模型實現了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突破。因而,有 “斯坦福大學成就了矽穀、矽穀也成就了斯坦福大學”這樣的說法。源於(yu) 學科突破、興(xing) 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榮於(yu) 人才匯聚,這便形成了學科與(yu) 產(chan) 業(ye) 良性互動、有機協同的融合發展態勢。因此,我們(men) 應以學科與(yu) 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戰略核心,大力建設世界一流學科與(yu) 世界一流企業(ye)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更好地一體(ti) 化發揮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加快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
統籌推進學科與(yu) 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
要堅持體(ti) 係觀思想,優(you) 化學科治理體(ti) 係,強化創新主體(ti) 地位,統籌推進學科與(yu) 產(chan) 業(ye) 的融合發展,促進創新資源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等不同係統間的一體(ti) 化貫通性配置,實現國家創新體(ti) 係的整體(ti) 效能提升。
一是優(you) 化促進一體(ti) 化發展的學科治理體(ti) 係。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交叉學科建設,但是,交叉學科的評價(jia) 與(yu) 治理體(ti) 係還有待完善,學科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還不夠緊密。應以實體(ti) 化運行的思路推進原有的學部製改革,切實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完善“學院主責教育、學部主責科研”的矩陣式結構。
完善校院兩(liang) 級治理體(ti) 係,進一步提高學院辦學自主性,擴大辦學自主權,充分發揮學校在一流學科建設中的主體(ti) 作用。在國家鼓勵和支持學科交叉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加強學校層麵在學科交叉領域的統籌協調作用,對學科交叉前沿重大領域做足規劃預測、強化資源配置、固化製度體(ti) 係,建立更加靈活的新興(xing) 學科的設置程序,激發與(yu) 保障學科體(ti) 係的發展活力。
二是強化促進一體(ti) 化發展的創新主體(ti) 地位。行業(ye) 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具有明顯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you) 勢,資源要素整合和集成創新能力強,對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以及科研成果轉化具有引領帶動性作用,能夠高效地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化發展。具備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是一個(ge) 國家綜合競爭(zheng) 實力的重要體(ti) 現。為(wei) 此,應瞄準事關(guan) 我國產(chan) 業(ye) 、經濟和國家安全的若幹重點領域及重大任務,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有機整合,組建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牽頭、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ti) ,實施一批麵向未來產(chan) 業(ye) 的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健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強化跨學科研究力量統籌動員與(yu) 組織協調能力。此外,還應引導加強一流企業(ye) 對重點領域學科建設與(yu) 人才培養(yang) 的投入,校企合作設立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發揮企業(ye) 在產(chan) 學研資源整合方麵的優(you) 勢,堅持在重大項目、創新實踐中建設發展學科、發現培育人才。
三是完善學科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以“產(chan) 學研用”融合創新思路,央地協同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平台建設布局,以任務為(wei) 導向打造跨領域、多層次、多學科交叉的科技攻關(guan) 人才隊伍,形成一批支撐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標誌性成果。圍繞國家和地方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推進高校與(yu) 行業(ye) 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合作成立學術指導委員會(hui) 、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促進學科建設、專(zhuan) 業(ye) 認證與(yu) 創業(ye) 就業(ye) 資格協調聯動。鼓勵支持校企共同開展基礎性、前沿性科學技術研究、技術科學研究,除捐贈形式外,對於(yu) 企業(ye) 投入到交叉前沿學科建設的科研經費也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同時建立完善國有企業(ye) 投入開展基礎研究活動的評價(jia) 激勵機製與(yu) 免責機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