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閱讀的翅膀,鄉村兒童也會飛翔
光明日報記者 楊颯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培養(yang) 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的閱讀習(xi) 慣,可以有效助力鄉(xiang) 村文化和鄉(xiang) 村教育振興(xing) 。然而,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鄉(xiang) 村小學閱讀狀況調查報告》,對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共126109個(ge) 小學生樣本、121500個(ge) 學生家長樣本的調查顯示,有兩(liang) 成左右的鄉(xiang) 村小學生表示,自己因為(wei) “更喜歡看電視、玩遊戲”以及“不喜歡看書(shu) ”而不讀課外書(shu) 或不經常讀課外書(shu) ,分別有42.2%和22.2%的家長也認為(wei) 以上兩(liang) 點是影響自己孩子閱讀的首要因素;其次,有17.3%的鄉(xiang) 村小學生因為(wei) 無人教導而不讀課外書(shu) 或不經常讀課外書(shu) 。
閱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隨著電子產(chan) 品對注意力的吸引,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的閱讀時間被占據和攫取,其閱讀質量和閱讀素養(yang) 的提升,成為(wei) 亟須關(guan) 注的問題。
如何保障和帶領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開展高質量的閱讀?光明日報記者采訪一線鄉(xiang) 村教師和文學教育專(zhuan) 家,共同探討。
鄉(xiang) 村圖書(shu) 配備缺乏少年兒(er) 童文學視角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研究生周康林上大學期間多次到中西部貧困地區支教,在廣大鄉(xiang) 村地區,周康林和同學曾開展一次調研,他們(men) 看到了鄉(xiang) 村孩子日常生活中閱讀的缺乏。
“我們(men) 在調研時常常看到學校閱覽室中的圖書(shu) 泛黃了、翻爛了、缺頁了,甚至還有類似於(yu) 《農(nong) 業(ye) 機械技術》這樣的農(nong) 學書(shu) 湊數。”周康林說。
同樣的情況在鄉(xiang) 村一線語文教師眼裏也很突出。浙江省瑞安市桐浦鎮中心小學校長、語文教師周國平,是一名兒(er) 童閱讀推廣者,鄉(xiang) 村孩子的閱讀難題是他長期關(guan) 注的現象。
他觀察到,目前全國各地的鄉(xiang) 村學校基本上都配備有圖書(shu) 館或圖書(shu) 室,但不少鄉(xiang) 村圖書(shu) 館擁有的書(shu) 無法滿足孩子的閱讀需求。
“這些書(shu) 大部分沒有經過選擇,書(shu) 源較差,學校在征訂圖書(shu) 的時候缺乏專(zhuan) 業(ye) 性。另外,我見過的鄉(xiang) 村學校,絕大多數都沒有專(zhuan) 職的圖書(shu) 管理員。這就導致包括圖書(shu) 征訂、借閱在內(nei) 的圖書(shu) 館運營存在一定短板。”
這是校內(nei) 的情況,就校外來說,周國平還注意到,有很多地方建立了鄉(xiang) 村文化驛站或者公共圖書(shu) 館,但這些地方往往沒有專(zhuan) 門針對少年兒(er) 童的需求配備書(shu) 籍,缺乏少年兒(er) 童文學的專(zhuan) 業(ye) 視角。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教授李煜暉發現,從(cong) 他去過的幾百所學校的情況來看,鄉(xiang) 村兒(er) 童的閱讀資源相對匱乏,但也激發出他們(men) 對閱讀的興(xing) 趣。
“到處都能感受到他們(men) 對知識、對文學作品的熱情渴求。比如朗誦詩歌,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聲音洪亮,絲(si) 毫沒有羞澀和靦腆,非常整齊。再比如閱讀大部頭名著,在城市裏生活節奏很快,老師們(men) 布置的《紅樓夢》《水滸傳(chuan) 》,很多學生看不完;但你會(hui) 發現,許多鄉(xiang) 村孩子一旦讀進去以後,投入度非常高,閱讀的完成率也很高。”李煜暉表示,“從(cong) 鄉(xiang) 村兒(er) 童本身的閱讀需求來看,我認為(wei) 培養(yang) 他們(men) 的文學素養(yang) 、加強他們(men) 的文學教育的可為(wei) 空間是非常大的。”
對此,李煜暉建議,在保障資源公平的前提下,可以請高等院校的專(zhuan) 家或教育發達地區的優(you) 秀教師開列翔實書(shu) 單,包括哪個(ge) 版本、哪家出版社、哪個(ge) 選本等,從(cong) 而幫助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在閱讀方麵降低選書(shu) 難度,提高閱讀材料的質量,縮小城鄉(xiang) 差距。
為(wei) 了幫助鄉(xiang) 村學校解決(jue) 圖書(shu) 問題,讓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插上閱讀的翅膀,周康林創辦了“書(shu) 海童遊”鄉(xiang) 村兒(er) 童閱讀公益項目。
近兩(liang) 年來,“書(shu) 海童遊”項目廣泛募集社會(hui) 資源,在專(zhuan) 業(ye) 人員的指導和支持下,相繼在湖南懷化、四川廣元、江西吉安、安徽六安等地的10所鄉(xiang) 村小學建立了愛心書(shu) 屋,捐贈近20000冊(ce) 書(shu) 籍,及時為(wei) 各個(ge) 小學補充、更新了閱讀資源。為(wei) 了保障書(shu) 籍的高效利用,周康林和同伴們(men) 還策劃了係列活動,例如閱讀積分賽、讀後感大賽等,建立與(yu) 校方的長期合作。
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閱讀更需要加強專(zhuan) 業(ye) 指導
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對閱讀的渴求度很高,那麽(me) ,推廣閱讀、加強他們(men) 的文學教育難在哪兒(er) ?
周國平發現,就閱讀而言,鄉(xiang) 村孩子跟城裏孩子的差別,主要在於(yu) 閱讀環境。
“我所指的是一個(ge) 大的閱讀環境,所謂大的閱讀環境是什麽(me) 意思?一是,圖書(shu) 館、書(shu) 店、電影院等文化場所缺失,沒有閱讀的氛圍。二是,鄉(xiang) 村孩子的家庭環境裏,大部分父母親(qin) 的學曆較低,即使父母學曆不低,但跟孩子的相處時間沒有城裏家長那麽(me) 長。三是,家長不重視孩子的閱讀,老師布置了讀書(shu) 任務,但家裏缺少監督,那麽(me) 孩子提高閱讀能力就約等於(yu) 是空話。”
“還有一種缺失,”周國平補充道,“這種閱讀,我們(men) 可以稱之為(wei) ‘行萬(wan) 裏路’。鄉(xiang) 村孩子缺少‘走出去’的機會(hui) 。我做過一個(ge) 調查,以某一個(ge) 班級為(wei) 例,37名五年級學生,隻有一位去過省城杭州西湖。”
周國平眼中城鄉(xiang) 閱讀環境的差異,在李煜暉看來,是鄉(xiang) 村環境裏文學滋養(yang) 不夠的直接體(ti) 現。“鄉(xiang) 村的社會(hui) 經濟條件比較薄弱,高品質的文化生活相對欠缺,所以功利主義(yi) 傾(qing) 向更為(wei) 明顯。”
“文學是超功利性的。雖然基礎教育很強調對閱讀的考查,但閱讀卻不一定能直接作用於(yu) 中考高考,文學教育對當前的生產(chan) 生活也不會(hui) 產(chan) 生直接的作用。一旦鄉(xiang) 村文化以功利主義(yi) 為(wei) 主導,就會(hui) 造成鄉(xiang) 村兒(er) 童缺少文學教育、審美教育。”
另外,讀書(shu) 的過程需要指導,老師、家長的文化視野直接影響少年兒(er) 童的閱讀選擇。“孩子們(men) 很難自己完成對文學的審美理解,專(zhuan) 業(ye) 的指導可以幫助他們(men) 感悟文學之美,得到思想啟迪。閱讀文學作品需要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思考,比如《老人與(yu) 海》裏的硬漢精神,《小王子》裏人的童真等,文學作品與(yu) 現實生活應該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同構。而達到這樣的思考需要有專(zhuan) 業(ye) 的指導。”
李煜暉認為(wei) ,“功利性導向和缺乏家長教師的專(zhuan) 業(ye) 指導,使得鄉(xiang) 村兒(er) 童文學閱讀的整體(ti) 質量並不高,基本上是靠孩子自覺。所以,鄉(xiang) 村兒(er) 童的文學教育難點,主要就是審美教育的加強和與(yu) 現實生活的同構。”
運用信息技術突破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閱讀困境
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的閱讀與(yu) 文學教育關(guan) 係著個(ge) 人的成長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行動起來,投入其中。
周國平一直在學校以課程的形式開展閱讀教育。每天早上的晨誦課、中午20分鍾的閱讀都是固定的閱讀時間。每個(ge) 星期五的下午,是學校的“大閱讀時間”,全校所有老師用一個(ge) 小時與(yu) 學生們(men) 一起閱讀。“除了常規的閱讀課程外,我們(men) 的語文老師每學期都會(hui) 專(zhuan) 門拿出一兩(liang) 周的課時,與(yu) 學生們(men) 進行整本書(shu) 共讀,一起開展主題討論。”此外,周國平鼓勵學生們(men) 把讀過的書(shu) 改編成兒(er) 童劇並表演出來。
李煜暉認為(wei) ,突破鄉(xiang) 村少年兒(er) 童的閱讀困境,打破空間限製,可以加強信息技術運用,把閱讀觸角深入到鄉(xiang) 村。“可以建設公益性質的鄉(xiang) 村兒(er) 童閱讀平台,邀請專(zhuan) 家開展專(zhuan) 門的閱讀課程,並加以推廣,幫助鄉(xiang) 村兒(er) 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豐(feng) 富話語內(nei) 容,提高審美品位,實現新形式的‘送教下鄉(xiang) ’。”
信息技術是周國平一直倡導的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方式。“鄉(xiang) 村孩子的爸爸媽媽不太給孩子們(men) 讀親(qin) 子故事,於(yu) 是我自己給孩子們(men) 錄製音頻故事,叫‘周校長讀故事’,目前已經錄製了1000個(ge) 故事。閱讀音頻會(hui) 發送給全校家長,請家長們(men) 播放給學生聽。”
“幫助孩子們(men) 閱讀能力是鄉(xiang) 村語文老師的使命。”這是周國平始終堅持的觀點。他鼓勵學校的語文老師們(men) 在放學後拿出一小時,通過視頻會(hui) 議的形式,陪著班裏的學生共讀,“從(cong) 我做起,帶動其他老師。現在已經有五六個(ge) 老師在班裏開展這樣的共讀”。剛開始老師們(men) 難免覺得增加了負擔,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老師們(men) 發現學生對文學作品的了解和喜愛程度加深了,孩子們(men) 的閱讀興(xing) 趣提高了,自己也實現了成長,逐漸找到了其中的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
除學校力量之外,為(wei) 了補充部分鄉(xiang) 村學校閱讀課程的缺失,周康林和同伴們(men) 也選擇了信息技術作為(wei) 輔助。他們(men) 招募學生誌願者做起了孩子們(men) 的“雲(yun) 端伴讀人”。“我們(men) 共招募了100餘(yu) 名誌願者進行兒(er) 童讀物導讀視頻錄製,以教育部推薦書(shu) 單為(wei) 基礎,形成200餘(yu) 份導讀視頻,總時長超過2000分鍾,與(yu) PPT一起製成了‘鄉(xiang) 村兒(er) 童閱讀愛心資料包’,贈送十餘(yu) 所鄉(xiang) 村小學。”
談及采用視頻形式的原因,周康林表示,“想要從(cong) 手機、電腦遊戲中奪回孩子們(men) 的注意力,就需要采取多媒體(ti) 、多感官、多環節的立體(ti) 化方案,增進閱讀興(xing) 趣,激發閱讀熱情。我們(men) 還在導讀視頻中分主題引入了開放式問題,在《小王子》視頻中,我們(men) 與(yu) 孩子們(men) 探討愛與(yu) 成長,在《海底兩(liang) 萬(wan) 裏》視頻中,我們(men) 與(yu) 孩子們(men) 探討科學與(yu) 勇氣,在《夏洛的網》視頻中,我們(men) 與(yu) 孩子們(men) 探討友情與(yu) 真誠……每一個(ge) 視頻,都是一次閱讀之旅、奇妙曆險的啟航,都是一次深入思考、頭腦風暴的開始。”
“每天晚上7:20—8:00,哥哥姐姐們(men) 都會(hui) 準時在線上給我們(men) 介紹讀書(shu) 方法、講書(shu) 裏的故事。”一位參加了閱讀直播的學生說,“如果我哪天錯過了課程的直播,還可以通過哥哥姐姐們(men) 發到群裏的鏈接看回放。雖然和大家隔著屏幕,但我的閱讀興(xing) 趣卻被點燃了。”
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學生服務,“書(shu) 海童遊”項目還專(zhuan) 門為(wei) 鄉(xiang) 村教師們(men) 開發閱讀課程包,“其中包括課程講義(yi) 、教案以及課堂上的一些環節設計,他們(men) 拿來直接就能上閱讀課。我們(men) 希望以此減輕老師們(men) 的壓力,激發他們(men) 上閱讀課的動力。”周康林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