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球南方”背後的地緣博弈陰影
作者:國合平
近期,“全球南方”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競相討論的話題。歐洲領導人表示要同“全球南方”建立新的夥(huo) 伴關(guan) 係。印度舉(ju) 辦“全球南方國家之聲”峰會(hui) ,100多個(ge) 發展中國家出席。慕尼黑安全會(hui) 議設置“南北合作”專(zhuan) 場討論,強調西方要爭(zheng) 取“全球南方”。日本作為(wei) 七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主張G7加強與(yu) “全球南方”關(guan) 係,並計劃邀請發展中國家參加今年的廣島G7峰會(hui) 。各國紛紛在尋根溯源:“全球南方”究竟客從(cong) 何來?意欲何為(wei) ?
“全球南方”由“南方”發展而來,二者均具有鮮明的政治意涵和時代特點。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些從(cong) 殖民枷鎖中解放、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國家開始使用“南方”概念,表明其與(yu) 工業(ye) 化國家代表的“北方”存在係統性不平等。受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興(xing) 起的影響,“全球南方”概念嶄露頭角,但國際上對其範圍、定性等迄今未有公認界定,國際上仍較多使用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南南國家說法。目前看,“全球南方”內(nei) 涵集中在非西方、反幹預、謀發展三方麵。
在範圍上“非西方”。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南方”代表的“第三世界”欠發達國家,也不同於(yu) “中等強國”“中間地帶”等地緣政治概念,“全球南方”是指在資本主義(yi) 全球化、西方主導治理體(ti) 係中處於(yu) 弱勢的國家群體(ti) ,進一步淡化地理意涵,強調對多元價(jia) 值觀念、發展水平、利益訴求的包容。
在立場上“反幹預”。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南方”的不結盟立場,“全球南方”主張積極中立、構建準政治集團的“新不結盟”立場,突出發展中國家基於(yu) 相似處境的相互認同,反對“北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和體(ti) 係,以及資本主義(yi) 主導下的不公平、不平衡、不充分全球化,打出代表“南方”、兼顧南北的理念、規則、議程。
在訴求上“謀發展”。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南方”單純局限於(yu) 經濟範疇,“全球南方”著眼“發展”全譜係中的南北差異,同時強調發展中國家的全球性聯係和影響力,要求落實聯合國係列發展議程、各方履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全球南方”升溫,根本原因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勢不可擋的集體(ti) 崛起。二戰後的曆史就是一部發展中國家不斷走向崛起、追求公正平等的曆史。當前,發展中國家的綜合實力,特別是道義(yi) 感召力、理念塑造力、規則製定力、議程設置力、變革推動力不斷提升,不容忽視。美西方綜合實力、主導權、公信力相對下降,國際社會(hui) “去西方中心化”趨勢明顯。美西方孤立製裁俄羅斯屢遭“全球南方”阻擊就是最新例證。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兩(liang) 個(ge) 月後,在聯合國烏(wu) 問題特別會(hui) 議、人權理事會(hui) 上,分別有52個(ge) 發展中國家不支持對俄製裁、82個(ge) 發展中國家不支持暫停俄在人權理事會(hui) 的會(hui) 員資格。今年2月,聯合國反俄決(jue) 議遭到7票反對、32票棄權的結果,130多個(ge) 國家不參與(yu) 對俄金融製裁。占全球70%以上人口的“全球南方”在重大問題上沒有與(yu) 美西方保持一致,令美西方不得不予以重視。
另外,“全球南方”升溫也有個(ge) 別國家“醉翁之意不在酒”般人為(wei) 炒作的因素。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大國博弈加劇,地緣衝(chong) 突上升,全球化勢頭受挫,經濟複蘇艱難,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以美國為(wei) 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一方麵持續縮減對“全球南方”的實質性發展投入,轉嫁國際發展合作停滯不前的責任、壓力,另一方麵利用國際發展合作規則製定、議程設置、話語主導權等體(ti) 係優(you) 勢,遏製打壓、規製同化“全球南方”。美國還仿效“印太戰略”做法,主動炒熱“全球南方”敘事,並嵌入經濟發展、債(zhai) 務困境等發展中國家關(guan) 心議題,圖謀對發展中國家群體(ti) 進行“再分類”,挑撥、割裂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關(guan) 係,企圖破壞中國的全球夥(huo) 伴關(guan) 係網絡。美國還明裏暗裏鼓動一些新興(xing) 經濟體(ti) 國家、發展中大國以中國為(wei) “假想敵”,搶抓“全球南方”大旗,左右逢源,趁亂(luan) 漁利,跟中國唱對台戲,企圖以“全球南方”為(wei) 誘餌,最終實現“分裂南方”的圖謀。
發展中國家是中國一貫的底色和定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是破解全球性問題、引領人類發展方向的中國方案,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近40%,超過七國集團國家總和。新冠疫情期間,全球每三支新冠疫苗就有一支是中國生產(chan) 。在巴基斯坦洪災、土耳其和敘利亞(ya) 地震、湯加火山、烏(wu) 克蘭(lan) 戰亂(luan) 等危機中,中國緊急人道主義(yi) 援助從(cong) 不缺席,落實快、種類全、質量好、無條件是中國援助閃亮的名片。中國是南南合作當之無愧的領頭羊,是南北合作健康發展的推進器,受到國際社會(hui) 廣泛肯定。同時,多數發展中國家對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口惠而實不至、附加各種條件的“援助”有清醒認識,拒絕選邊站隊當棋子,更加認同中國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夥(huo) 伴關(guan) 係。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國願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於(yu) 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即將在今年舉(ju) 行的首屆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就是落實這一莊嚴(yan) 承諾的重要舉(ju) 措。中國必將利用此次盛會(hui) ,進一步團結“全球南方”,整合南北發展最大公約數,凝聚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一切國際進步力量,加快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在國際上走深走實,捍衛真正的多邊主義(y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努力以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全球發展和國際發展合作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