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辦不了”變成“辦得了”
【我在現場】
光明日報記者 章正 陸健
一大早,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的行政審批大廳裏,“辦不了”專(zhuan) 窗格外顯眼。
“別的窗口辦不了的事,來問我。”窗口工作人員許藝琳向記者介紹。
正說著,一個(ge) 夾著公文包的中年人,來到了窗口前。“我們(men) 新建廠房用地,拿到土地後,要經過能評、環評、勘驗、測繪、圖審等幾個(ge) 步驟,三個(ge) 月才能開工。”來人邊說邊掏出一摞材料,“我怕錯過市場風口,想問問,能不能拿到地就開工?”
“我看看材料。”許藝琳熱心招呼對方坐下,認真看起材料來。隨後,拿起了電話。很快,行政審批局的另兩(liang) 位同事趕到了窗口。
經現場研判,一位同事說:“明天我帶著服務專(zhuan) 員上門,一對一全程跟進指導。”“我同步協調鄉(xiang) 鎮、自規、住建、稅務等部門,一起啟動預審批程序。拿地後十日內(nei) 可開工。”另一位同事也給出方案。
也就一會(hui) 兒(er) 工夫,中年人的“大事”就落了地。
許藝琳說:“別看我們(men) 專(zhuan) 窗隻有5人,但隨時能與(yu) 幾十個(ge) 單位協調,讓‘辦不了’變成‘辦得了’。每年能為(wei) 企業(ye) 節約上百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