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追思親人、追慕英烈,讓清明節更具時代內涵

發布時間:2023-04-06 10:09: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石川

  又是一年清明,“萬(wan) 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這個(ge) 清明節是實施“乙類乙管”後首個(ge) 清明節,民眾(zhong) 踏青祭掃、安葬悼念、追思親(qin) 人的需求將明顯增長,這可以想象得到。由此帶來的情況是,各地清明節祭掃服務保障工作將麵臨(lin) 較大壓力,相比往年任務更重、責任更大。這就要求各地相關(guan) 部門全力以赴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古人雲(yun)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以說,祭思敬、喪(sang) 思哀是一種最樸素的情感。“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這是一種責任,也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尋根祭祖,既是堅守孝道,也是傳(chuan) 承習(xi) 俗。

  清明時節,追思親(qin) 人,於(yu) 今還有更豐(feng) 富意義(yi) 。比如,思量如何更好傳(chuan) 承家風。中華民族向來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祭掃祖先這個(ge) 節點,回歸到內(nei) 心,好好考慮如何做到把家風傳(chuan) 承好,把子女教育好,無疑很有意義(yi) 。這是對祖先的最好告慰,也能抵達祭祀的真正內(nei) 涵。

  每到清明,人們(men) 懷念逝去的親(qin) 人,還緬懷英烈,這是當前深入人心的時代新風。“一個(ge) 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ge) 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英烈為(wei) 國家、為(wei) 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men) 值得我們(men) 憧憬和緬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英烈獲得更尊崇的地位。比如,2018年4月27日,我國第一部以專(zhuan) 門法律形式對英雄烈士予以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公布,並於(yu) 5月1日起施行;2022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jun) 委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退役軍(jun) 人事務部新修訂的《烈士安葬辦法》,已於(yu) 今年2月1日起開始實施……所有這些製度設計,都傳(chuan) 遞一個(ge) 明確信號:崇尚英雄、緬懷先烈是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責任。

  不久前,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高一年級和弘文中學七八年級的2300餘(yu) 名師生共同開展了徒步百裏祭英烈活動,備受好評,令人動容。這次祭英烈活動,不僅(jin) 讓人看到緬懷英烈已經成為(wei) 各地人們(men) 的行動自覺,更讓人感受到世人傳(chuan) 承英烈精神、築牢思想根基的價(jia) 值自覺。這樣的活動,多多益善。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追念先人,追慕英烈,以這樣的方式度過清明節,必能讓民心更加淳厚,讓民族更有力量。(王石川)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