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文化服務上門 鄉村旅遊興旺

發布時間:2023-04-06 10:13:00來源: 人民日報

  篝火燃起,音樂(le) 高亢,遊客們(men) 圍在一起,跳起錢棍舞。在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渡口土家族鄉(xiang) 中沙壩廣場,外地遊客與(yu) 當地村民一起,邊唱邊跳。

  “我們(men) 這裏的土家族姑娘人人開口會(hui) 唱,抬腿會(hui) 跳。”渡口土家族鄉(xiang) 巴山民俗藝術團團長黃金美說,2015年開始,當地試點推廣文化特派員製度,邀請專(zhuan) 職老師,給當地群眾(zhong) 傳(chuan) 授更專(zhuan) 業(ye) 的舞蹈歌唱技能。

  近年來,當地通過試點推廣文化特派員製度,建立縣級文化單位與(yu) 鄉(xiang) 村文化站結對幫扶機製,定期幫扶指導基層文化隊伍,助推文旅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

  文化特派員從(cong) 哪裏來?“其中有以縣文化館和縣文聯文藝工作人員為(wei) 主的專(zhuan) 業(ye) 人才,還有在外工作的鄉(xiang) 賢、文化名人。”宣漢縣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蔣尚容介紹,當地已經聘請文化特派員20名,開展各類指導培訓活動200餘(yu) 次。

  哪裏有需求,文化特派員就到哪裏。當地收集群眾(zhong) 需求,及時精準派送文化特派員。一大批文化特派員,將文化技藝送到群眾(zhong) 家門口。

  “腳後跟先著地,腳步要輕盈……”每周四下午,蒲江小學學生宋艾琳都要接受來自縣文化館的文化特派員李靜的指導,練習(xi) 川劇變臉。“感謝李老師的精心教導,我還要勤學苦練,掌握好這門藝術。”宋艾琳說。

  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李明泉、《四川文學》主編羅偉(wei) 章等一批宣漢籍鄉(xiang) 賢聘為(wei) 文化特派員,邀請文化名人授課,成為(wei) 當地推廣文化特派員製度的又一亮點。2022年,李明泉創作歌曲《宣漢,我的家鄉(xiang) 》,在當地廣為(wei) 流傳(chuan) ;北京大學教授向勇在畢城村向家院子建立“花田間”國際鄉(xiang) 村創客營地,開展鄉(xiang) 村文化公益行動,用藝術“喚醒”村落,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探索新路。

  在一批批文化特派員指導下,宣漢縣的基層文化釋放出無限活力。精心編排的《巴人錢棍舞》,成為(wei) 展示土家文化的名片;音樂(le) 快板《大紅燈籠高高掛》登上第十屆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決(jue) 賽舞台;舞蹈《巴山女人》走出國門,榮獲中泰文化藝術節金獎……

  鄉(xiang) 村文化蓬勃興(xing) 起,帶旺了鄉(xiang) 村旅遊。在文化特派員的指導下,渡口土家族鄉(xiang) 村民於(yu) 濤學會(hui) 了錢棍舞、薅草鑼鼓。“凡是來我家用餐的,我都會(hui) 現場表演錢棍舞,或者唱首土家族山歌。”於(yu) 濤說。得益於(yu) 特色表演,他家生意十分火爆,每年7、8月,常常出現“一桌難求”的情況,一年收入達40餘(yu) 萬(wan) 元。

  “推行文化特派員製度,解決(jue) 了基層文化人才缺乏、文化需求量大等難題,對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宣漢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陳小雙說。(記者 王永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