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曲“出圈” 照亮一個邊疆歌舞團的涅槃
近段時間,網上掀起“春天傣族舞挑戰”熱潮,作為(wei) 配樂(le) 的傣族舞曲也走紅社交網絡,原創就是雲(yun) 南省臨(lin) 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
這是一支年輕的民族文化工作隊。全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20歲,有的加入時間還不到半年;團隊將古老的非遺等文化元素挖掘整理、創新編排,展現“年輕態”,實現創新傳(chuan) 承與(yu) 發展。
這也是一支活躍的民族文化工作隊。連續推出4部潑水舞曲,在業(ye) 內(nei) “出圈”;每年多次走訪民間藝人和傳(chuan) 承人,跟時間賽跑,掌握傳(chuan) 統文化第一手資料;幾乎隔兩(liang) 年就拿一個(ge) 大獎,成為(wei) 耿馬響當當的一張名片。
不到5000塊製作的低成本MV,讓歌舞團成功“出圈”
聽著有些“上頭”的抖音神曲,竟然來自一段傳(chuan) 統傣族古樂(le) 。
但至於(yu) 它叫什麽(me) 名字,眾(zhong) 說紛紜,直到有人把叫岩峰的網友@出來。“這是我們(men) 的原創傣族舞蹈‘南西米’。”岩峰也叫王峰,擔任耿馬縣文化館館長兼縣民族歌舞團負責人。在回答網友問題的同時,他還不忘宣傳(chuan) 一下團隊準備推出的第四部耿馬潑水舞曲《up耿馬》,“MV發行在即,大家多多捧場多多點讚”。
趁著傣族舞的熱度,王峰隨即在個(ge) 人賬號上上傳(chuan) 一段關(guan) 於(yu) MV的拍攝花絮,隔幾天更新一個(ge) ,不僅(jin) 成功“圈粉”,還吊足了網友胃口。“看不過癮!”“什麽(me) 時候出完整版?”……連日來,對於(yu) 今年的潑水舞曲,網友們(men) 都很期待。
3月31日,在粉絲(si) 的一再催促下,《up耿馬》提前一周發布。光是開頭的音樂(le) 就很有節奏,整體(ti) 沿用以往明亮歡快的律動和風格;演員陣容強大,除了歌舞團全體(ti) 成員,還有不少當地老百姓出鏡;內(nei) 容上繼續保持民族特色,馬鹿舞和象腳鼓語等非遺元素輪番上陣,場景切換自如,豐(feng) 富的鏡頭語言裏,盡顯耿馬的大美自然風光和當地群眾(zhong) 的幸福美好生活。
“up就是向上的意思,推出這部作品是想鼓勵大家保持積極樂(le) 觀的心態。”王峰說。
“看完想回去過潑水節了”“態度+用心+細節=好作品”……在視頻號上推出沒多久,好評一條接著一條。這讓前前後後準備半年多時間的出品方——耿馬民族歌舞團,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王峰介紹,潑水節是傣族地區最隆重的節慶,之所以要打造潑水舞曲,一來營造良好節日氛圍,二來宣傳(chuan) 家鄉(xiang) 、宣傳(chuan) 這裏獨特的人文風情和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
2018年,首部耿馬潑水舞曲正式推出。朗朗上口、熱鬧歡快的基調中,這部舞曲巧妙展示了服飾美、家鄉(xiang) 美和當地厚重的民族文化積澱等,讓人看了就想來雲(yun) 南過潑水節。不僅(jin) 如此,片子不僅(jin) 凸顯傣族女性的柔美形象,還展示男性的剛健和風趣,呈現傣鄉(xiang) 文化的多麵性。
沒有華麗(li) 的燈光舞美,場景遍及田間地頭,群眾(zhong) 客串出演……這部經費不到5000塊錢的低成本作品,一經發布,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王峰說,當時3分多鍾的MV在縣級微信平台上首發,不到一天時間播放量就突破10萬(wan) 。除了本地人,其他地區的老百姓也積極轉發。從(cong) 這之後,耿馬潑水舞曲成為(wei) 大家在潑水節前後的一個(ge) 共同期待。
“算是成功出圈了吧。”王峰說,2019年推出第二部,依然有不錯的反響。到了2020年、2021年,受疫情影響,潑水舞曲暫時中斷。2022年,他們(men) 推出了第三部“栽音音”,意為(wei) “讓心平靜下來”,號召大家來一場“雲(yun) 潑水”,靜待來年春暖花開。
三年之後,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you) 化調整,盛大的潑水節又將再次啟幕。耿馬民族歌舞團順勢推出他們(men) 的新作,準備在潑水節到來之前掀起一股浪潮。“潑水舞曲係列,已經成了我們(men) 的一個(ge) 情懷。”王峰說。
小學音樂(le) 老師轉行,帶領這個(ge) “半癱瘓團”走向全國先進
放在10多年前,王峰哪還有什麽(me) 心思搞策劃?
2012年,本是小學音樂(le) 老師的王峰,被調到縣城接手耿馬縣民族歌舞團。當時,表演人才多數流失,全團僅(jin) 剩下3男4女共7名演員,基本處於(yu) 半癱瘓狀態,多年來也未出新作品,歌舞團發展陷入嚴(yan) 重困境。
“說心裏話,我一開始是想走的。但出於(yu) 自小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我也想認真做出點成績來。”一番心理鬥爭(zheng) 後,王峰選擇留下來。人手不夠,他就想方設法吸納年輕人加入;沒有新作品,他帶領團隊下鄉(xiang) 采風,向傳(chuan) 承人拜師學藝,並開始挖掘整理。
兒(er) 時常見的傣族特有舞蹈——馬鹿舞,隨著老藝人的相繼去世,麵臨(lin) 人亡技絕的窘境。意識到這個(ge) 問題後,王峰和團隊多次下鄉(xiang) 采風,跟傳(chuan) 承人塞丙等人成了好朋友,常常吃住在一起,探討如何將它從(cong) 民間搬上舞台。
2013年,歌舞團創作的6個(ge) 節目參加臨(lin) 滄市首屆民族民間歌舞樂(le) 展演,其中《馬鹿舞》和《心上的姑娘》一舉(ju) 奪得金獎,實現獎牌零的突破。同年,《馬鹿舞》又獲得省級民族民間歌舞樂(le) 展演金獎,更是打破了創團以來的曆史。
這讓一度低迷的耿馬民族歌舞團士氣大振。但隨後由於(yu) 隊伍人數增加、經費減少等因素影響,一些演員不得不接受一些景區的商演邀請,遠赴湖北、湖南、廣東(dong) 等地演出,隻是為(wei) 了能有些收入養(yang) 家糊口。“也能理解,畢竟每位演員背後都有一個(ge) 家庭。”王峰說。
2015年,恰逢耿馬縣成立60周年,一心想要錘煉隊伍的王峰主動請纓,跟縣裏承諾,一定可以拿出像樣的節目。“作為(wei) 國有文藝院團,我們(men) 不做誰來做?”為(wei) 此,歌舞團迅速進入“備戰”狀態,通過半年多時間的編排和訓練,最終憑借20多個(ge) 精彩節目在縣慶上大放光彩。
為(wei) 鼓勵和支持歌舞團打造文藝精品,耿馬縣2016年起每年拿出100萬(wan) 元的專(zhuan) 項經費,還設置一筆80萬(wan) 元的藝術創作基金。今年,隨著扶持力度加大,專(zhuan) 項經費提高到200萬(wan) 元。這讓耿馬民族歌舞團創作的底氣更足了。
為(wei) 提升演員綜合素質,歌舞團先後從(cong) 外地請來多位指導教師。其中,負責技術技巧訓練的楊忠壽,是臨(lin) 滄市的一位資深文藝工作者,受聘來到耿馬後一待就是好幾年。剛開始,一些年輕人連側(ce) 空翻都不會(hui) 。正是在他的指導下,演員們(men) 苦練基本功,都有了自己的看家本領。
台下十年功,隻為(wei) 台上一分鍾。
2018年,《舞刀少年》獲雲(yun) 南省群文藝術最高獎“彩雲(yun) 獎”;2021年,首部原創民族舞劇《猛相耿坎·傣拳師》獲雲(yun) 南省第十六屆新劇(節)目展演優(you) 秀導演獎和優(you) 秀作曲兩(liang) 個(ge) 單項獎,同年耿馬民族文化工作隊還入選全國先進基層文藝院團。
對於(yu) 一個(ge) 縣級文藝院團來說,這份成績實屬不易。
有意思又有意義(yi) ,讓傳(chuan) 統文化“返老還童”
無論是潑水舞曲係列,還是近年來獲獎的一些佳作,“耿馬出品”總能讓人眼前一亮,既有非遺的影子,又能嗅到時代的氣息。王峰管這個(ge) 過程叫作傳(chuan) 統文化“年輕態”。
說著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第一步就是要跟時間賽跑,將這些麵臨(lin) 失傳(chuan) 的傳(chuan) 統文化發掘整理出來。“錯過了,一些老藝人就不在了,這些好東(dong) 西就可能跟著他一起消失不見。”王峰感慨。
緊那羅舞,屬擬禽舞,是傣族民間舞蹈的一種,流傳(chuan) 於(yu) 東(dong) 南亞(ya) 國家和孟定傣族地區。為(wei) 了學到原汁原味的緊那羅舞,王峰帶領團隊跋山涉水四處拜訪老藝人,終於(yu) 尋到一位叫布萊尚陸儂(nong) 的老人。
“你們(men) 怎麽(me) 不早點過來學,非要等到我跳不動的時候才來?”老人的一句發問,讓王峰一行人心生慚愧,無言以對。等到第三次再去請教,老人已經中風在床,再也不能跳起他心愛的緊那羅舞了。
有時候,團隊還需要打破一些阻礙文化傳(chuan) 承的世俗觀念。在采風學習(xi) 女創拳的時候,一些老人直言“傳(chuan) 男不傳(chuan) 女”,去了幾次閉門不見。王峰隻好軟磨硬泡,在村子裏吃住半個(ge) 多月,最終憑著一腔赤誠打動了老藝人。
“沒有深入實踐的采風和持續練習(xi) ,哪怕是後期再流暢的編排,舞蹈最終也是沒有靈魂的。”王峰說,掌握動作要領後,演員們(men) 還要花時間吃透悟透,融入血液裏。每年,他們(men) 還要深入村寨開展惠民演出70多場,讓“藝術回流”接受群眾(zhong) 檢驗,真正做到民族歌舞來自民間又回饋民間。
這些古老的傳(chuan) 統文化元素,如何在新時代展現出獨特魅力?王峰認為(wei) ,得貼近年輕人的生活,讓他們(men) 感興(xing) 趣並且接受它,這樣才會(hui) 有傳(chuan) 承和發展的土壤。身邊這群年輕演員無疑就成為(wei) 他的“攻關(guan) ”對象。
耿馬民族歌舞團現有演員32人,平均年齡不到20歲,對非遺和傳(chuan) 統文化幾乎沒什麽(me) 概念,但都喜歡現代音樂(le) 和刷短視頻。這讓王峰找到了突破點。通過創新編排,來自民間的馬鹿舞、蝴蝶舞、孔雀舞的表演技巧,通過整合提升、藝術化改造,再配上節奏感強的音樂(le) ,變成一個(ge) 個(ge) 短視頻小作品,有些還成為(wei) “爆款”。
這讓團裏的年輕演員一下子就來了興(xing) 趣。看到別人馬鹿舞跳得好,19歲的岩細就會(hui) 自己偷偷加練;有了獲得感後,16歲的宰隨旺越來越喜歡去寨子裏給父老鄉(xiang) 親(qin) 演出。不僅(jin) 如此,在刷到歌舞團的短視頻後,一些感興(xing) 趣的年輕人也主動加入。
“首先覺得好玩,再就是有意義(yi) 。”今年1月加入歌舞團的美旺說。
每創作完一個(ge) 作品,演員們(men) 就會(hui) 主動上傳(chuan) 到自己的社交賬號。依靠傳(chuan) 統文化的加持,愛玩短視頻的傣族姑娘引少已經擁有近2萬(wan) 粉絲(si) ,成為(wei) 耿馬縣的“小網紅”。“我們(men) 的作品能有更多人看到,這就是一種傳(chuan) 承。”
幾年時間下來,每位年輕演員身上都展現出一種自信和從(cong) 容。這種自內(nei) 而外的改變,是王峰沒想到的。(嚴(yan) 勇 胡超 王安浩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