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讓更多“新農人”逐夢沃野
【新聞隨筆】
作者:濟兼(媒體(ti) 評論員)
據媒體(ti) 報道,近年來我國大學本科畢業(ye) 生學農(nong) 從(cong) 農(nong) 意願不斷增強。數據顯示,2021屆本科畢業(ye) 生在農(nong) 、林、牧、漁行業(ye) 就業(ye) 比例較2017屆增長了43%,月收入、就業(ye) 滿意度均呈上升趨勢。與(yu) 此同時,地級城市及以下地區的大學生“新農(nong) 人”比例也在提高,越來越多的有誌青年走向農(nong) 村、投身農(nong) 業(ye) ,助力推進新時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
大學本科畢業(ye) 生就業(ye) 意願調整,既有政策引導的原因,也有客觀現實的需要,是一個(ge) 可喜的現象。一方麵,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需要大批富有朝氣、富有學識的年輕人才投入其中。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為(wei) 大學生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廣闊空間。另一方麵,大學畢業(ye) 生過度集中在城市就業(ye) ,容易導致同質化競爭(zheng) 嚴(yan) 重,造成整體(ti) 人才結構失衡。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下,農(nong) 村地區為(wei) 大學畢業(ye) 生提供了更多創業(ye) 與(yu) 就業(ye) 機會(hui) 。越來越多“新農(nong) 人”不斷湧現,為(wei) 我國加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生動注腳。
用好政策引導,為(wei) “新農(nong) 人”提供創業(ye) 就業(ye) 的廣闊舞台。客觀來說,我國雖取得舉(ju) 世矚目的發展成績,但仍存在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鄉(xiang) 村發展不充分的現實。近年來,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國家戰略引領下,我國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利好政策不斷推出,為(wei) 更多有知識、有本領的“新農(nong) 人”提供了機會(hui) 。比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引導城市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入鄉(xiang) 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ye) 。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xiang) 回鄉(xiang) 下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ye) 創業(ye) 地落戶”。一係列鼓勵創業(ye) 、激勵下鄉(xiang) 的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優(you) 質勞動力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當年輕大學生不用遠離鄉(xiang) 土就能實現充分就業(ye) 、收獲良好收入,千裏沃野也就成為(wei) 他們(men) 安居樂(le) 業(ye) 的良好載體(ti) 。
用好科技賦能,為(wei) “新農(nong) 人”插上迎接變革的強大翅膀。新技術正在顛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模式,新應用正在重構農(nong) 村經濟生態。隨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的應用,無人機、智能機械廣泛應用於(yu) 農(nong) 業(ye) 規模化生產(chan) 和精細化管理,直播帶貨、網紅經濟深度“帶火”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科技賦能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農(nong) 村生活、農(nong) 民職業(ye) 呈現出全新麵貌,甚至讓“新農(nong) 人”變得時尚起來。數字化技術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改造,讓有誌青年找到了與(yu) 廣袤鄉(xiang) 村的價(jia) 值結合點,讓農(nong) 業(ye) 經營更加有效益、有奔頭。數據顯示,農(nong) 大學生畢業(ye) 5年後實現月收入翻倍,不少大學生從(cong) “新農(nong) 人”成為(wei) 帶領鄉(xiang) 親(qin) 共同致富的“興(xing) 農(nong) 人”。
強化城鄉(xiang) 互動,為(wei) “新農(nong) 人”創造更多價(jia) 值實現的機會(hui) 。按照“農(nong) 村要逐步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要求,農(nong) 村地區在道路、供水、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麵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領域還有進一步挖掘的潛力。發揮好城市在資金聚集、人才聚集、消費聚集等方麵的優(you) 勢,同步發揮好鄉(xiang) 村在空間拓展、自然稟賦、物資供應等方麵優(you) 勢,推動城鄉(xiang) 各方麵資源整合,將形成良性互動的城鄉(xiang) 生態。隨著通村公路、信息網絡的完善,城市和鄉(xiang) 村的物理距離、信息距離已大大縮短,城鄉(xiang) 之間互動的便利性大大提高,新時代“新農(nong) 人”有望創造更大價(jia)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