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先付費後上課的收費模式,困擾著不少考生——專業技術類培訓退費難如何破解?

發布時間:2023-04-12 10:21:00來源: 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先付費後上課,一直是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機構的“潛規則”。培訓機構的預付費消費投訴數量一直居高不下,也一直是消費者的難點問題。因為(wei) 相關(guan) 法律不健全等原因,監管過程也存在一定難度。

  “交錢後才發現,課是幾年前錄好的,考試有實操了,課程還是隻有理論知識,想退費對方又一直拖……”近日,在北京某培訓機構報考健康管理師的李女士向記者表達了她的不滿。

  職業(ye) 資格考試有專(zhuan) 業(ye) 技術類和技能類兩(liang) 種,近年來均已成為(wei) 勞動者提升就業(ye) 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途徑,報名人數日益增多。但與(yu) 此同時,由於(yu) 這兩(liang) 類職業(ye) 培訓大多屬於(yu) 預付式收費,交錢容易退錢難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不少考生。

  近期,北京在全市首次開展專(zhuan) 業(ye) 技術類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機構單用途預付卡管理專(zhuan) 項檢查,重點檢查預付卡發行、備案,資金存管、支取,憑據簽訂、實施等八個(ge) 方麵的管理規範落實情況。預收資金監管能否解決(jue) 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領域頻現的退費難問題?技能類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行業(ye) 投訴退費情況如何?作為(wei) 消費者的培訓者遇到退費難問題時該怎麽(me) 辦?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預付式課程存在退費難風險

  廣東(dong) 揭陽的李女士曾是一名藥店店員,去年辭職帶娃時,萌生了考證傍身的想法。“每天擠出點時間聽課、準備考試,既讓自己保持緊張感,不與(yu) 社會(hui) 脫節,也能為(wei) 以後重回職場增加底氣。”在網上找了幾天後,她選擇了一家總部在北京的培訓機構,線上報名學習(xi) 。

  李女士告訴記者,她交了全部培訓費共3280元,以及一次850元的考試費。但開始上課時,她才發現,課程不僅(jin) 都是錄播,而且顯示錄製時間為(wei) 兩(liang) 年前。此外,“這兩(liang) 年健康管理師考試由隻進行理論和實操線上考試,改為(wei) 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線下實操考核,但是該培訓機構並未提供線下方麵的課程”。

  李女士想要退課退錢,培訓機構卻一直以“錢款不在自己手裏,需要向總部申請”“不影響考試”等理由推脫。

  在黑貓投訴平台,記者發現與(yu) 李女士有類似經曆的不在少數。心理谘詢師考試培訓相關(guan) 退費訴求有1100多條,注冊(ce) 消防工程師、建造師分別有900多條和700多條。

  北京市朝陽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主任王冬岩曾透露,以其所在的朝陽區12345的大數據分析為(wei) 例,2021年,朝陽區共受理職業(ye) 資格培訓訴求18160件。2022年,朝陽區受理培訓機構退費類案件10637件。其中,專(zhuan) 業(ye) 技術8180件,占比76.90%,職業(ye) 技能類訴求2457件,占比23.10%。

  退費難問題成因複雜

  先付費後上課,一直是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機構的“潛規則”。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中表示,培訓機構的預付費消費投訴數量一直居高不下,也一直是消費者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相比長期的學科類培訓來說,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大多是短期培訓,涉及的金額較少,因此風險相對較低。”但陳音江也強調,投訴糾紛也會(hui) 導致培訓者產(chan) 生不好的消費體(ti) 驗,給市場造成負麵影響,因此有必要對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機構的預付費問題加強監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目前對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機構的經營模式監管,主要是實行備案審核製,要求機構向有關(guan) 監管部門備案開設的項目、收費標準、服務對象等,對培訓機構的運行進行過程性監管。

  陳音江認為(wei) ,從(cong) 法律上看,職業(ye) 資格考試預付費最大的問題是相關(guan) 法律不健全,各行各業(ye) 在監管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預付費管理主要是依據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但這些法律關(guan) 於(yu) 預付費的規定又不是那麽(me) 明確和具體(ti) 。”

  據了解,為(wei) 解決(jue) 預付費退費難題,上海、北京等地出台了實施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去年7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會(hui) 同市金融監管局等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專(zhuan) 業(ye) 技術類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機構單用途預付卡預收資金監管細則(試行)》,建造師、執業(ye) 藥師、工程谘詢(投資)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職業(ye) 資格等24個(ge) 培訓項目的預收資金被納入監管。

  記者通過北京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監管細則》主要針對專(zhuan) 業(ye) 技術類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機構開展,技能類暫無此項規定。但是人社部門也有針對健康管理師等技能類培訓的監管名單,如果培訓者遇到退費問題,可以通過查詢培訓機構注冊(ce) 地,聯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通過司法途徑尋求解決(jue) 。

  預付卡管理能否解難題

  作為(wei) 較早落實第三方銀行資金存管方式的培訓機構,環球網校相關(guan) 負責人盧國俊告訴記者,“自《監管細則》發布以來,第一個(ge) 落實周期已經結束了,行業(ye) 內(nei) 部具體(ti) 落實情況如何,暴露出哪些新問題,需要相關(guan) 政策部門進行階段性把握和修正。此外,當下的環境中,部分機構尤其是中小機構,在實施收費監管和進度上存在差異,因此開展此次專(zhuan) 項檢查,對於(yu) 促進整個(ge) 市場公平良性競爭(zheng) ,督促部分進度落後企業(ye) 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但盧國俊也直言,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模式促進行業(ye) 良性健康發展的出發點是好的,也確實有力保護了消費者權益,但培訓機構在此間也承擔了更多壓力,例如資金錯配問題麵臨(lin) 的運營和存續壓力,同行之間的公平競爭(zheng) 問題。“無論是課程研發,還是運營推廣,前期都需要成本付出,而資金監管的占用和積壓,無疑會(hui) 對行業(ye) 內(nei) 所有企業(ye) 的運營存續帶來壓力。”

  熊丙奇認為(wei) ,一方麵,行業(ye) 所屬部門要在加強專(zhuan) 技類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預付費監管的同時,吸取經驗,加強技能類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市場監管,兩(liang) 者不可偏廢。在具體(ti) 實施過程中,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對培訓機構的教育備案進行審查。另一方麵,要重點培養(yang) 消費者的理性選擇能力,引導消費者關(guan) 注培訓機構資質、培訓質量,減少侵權問題發生。

  陳音江建議,不管是專(zhuan) 技類還是技能類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培訓者在選擇培訓機構時,首先要查看培訓機構是否已經取得人力社保部門頒發的辦學資質,是否具備良好的信用;其次在簽訂培訓合同時,問清楚培訓服務內(nei) 容,並仔細核對合同中關(guan) 於(yu) 退費的相關(guan) 條款,避免合同與(yu) 口頭描述出現偏差。最後是保存好相關(guan) 合同、付款記錄等,如果遇到權益受損情況,可以作為(wei) 證據依法維權。(記者 陶穩)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