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 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張亞(ya) 雄 楊舒
今年以來,在嚴(yan) 守資源安全基礎上,通過優(you) 化用地用海用礦審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保障能力不斷提高。4月12日,自然資源部在京舉(ju) 行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圍繞一季度自然資源工作促進經濟發展相關(guan) 情況,自然資源部相關(guan) 司局負責人進行了介紹。
出台促進新能源等產(chan) 業(ye) 發展支持政策
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主任謝承祥介紹,今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出台了一係列支持產(chan) 業(ye) 發展的資源保障政策,優(you) 化用地用海用礦審批,不斷提高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積極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出台支持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用地管理政策。在嚴(yan) 格保護生態前提下,鼓勵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設用地發展光伏產(chan) 業(ye) ,鼓勵在沙漠、戈壁等區域選址建設大型光伏發電基地,並建立用地用林用草聯審機製,促進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謝承祥介紹,自然資源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出台政策,優(you) 化沿海和內(nei) 河港口碼頭改擴建項目用地用海審批,明確不涉及新增用海和改變用海方式的,不再重新辦理用海審批,積極促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加大用地用海用礦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積極支持重大項目的有效投資。據謝承祥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國批準項目用海373個(ge) ,批準用海麵積約61.5萬(wan) 畝(mu) ,同比分別增長20.3%、26.6%,涉及投資額近2000億(yi) 元,以保障國家重大項目和民生項目用海。其中,自然資源部報國務院批準項目用海9個(ge) ,批準用海麵積約16.6萬(wan) 畝(mu) ,涉及投資額約880億(yi) 元。同時,加大礦業(ye) 權出讓力度,促進能源和戰略性礦產(chan) 勘查開發。
今年增加50萬(wan) 畝(mu) 土地利用計劃總量
據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司司長趙毓芳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國批準項目用地預審73.9萬(wan) 畝(mu) ,同比增加51.7%,交通運輸、水利設施、能源用地占比分別為(wei) 72.5%、6.3%、6.6%。其中,自然資源部審批建設項目用地預審49件,涉及用地23.5萬(wan) 畝(mu) ,涉及投資約6000億(yi) 元,為(wei) 重大建設項目立項投資提供空間支撐。
“我們(men) 將跟蹤地方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研究製定進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政策措施,著力提升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積極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ti) 好轉。”趙毓芳表示,土地利用計劃的核心是落實國土空間規劃、調控建設用地時序。落實規劃關(guan) 係到總量問題,總量的規模和配置的規則顯得格外重要。
據她介紹,在總量安排上,考慮到推動“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特別是城市群、都市圈現代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因此自然資源部基於(yu) 去年600萬(wan) 畝(mu) 的基礎,增加了50萬(wan) 畝(mu) 的土地利用計劃總量,以支撐和保障今年的建設用地總需求。
“總的來講,我們(men) 通過持續探索改進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特別是今年在原有基礎之上探索了基礎指標分配製度、耕地保護激勵製度,來實現國家重大項目的保障,賦予省級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趙毓芳說,一方麵省級政府可以研究製定重大項目清單,保障項目用地需求;另一方麵,省級政府還可以統籌安排基礎指標分配來調劑餘(yu) 缺,統籌實施保障,“總體(ti) 來講,通過總量的安排和五項配置規則,讓我們(men) 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配置更加精準、有效,也在切實保障用地需求的同時積極有效地推動社會(hui) 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年全國耕地淨增加約130萬(wan) 畝(mu)
本次發布會(hui) 同時發布了《2022年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據自然資源部綜合司司長杜官印介紹,2022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初步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耕地淨增加約130萬(wan) 畝(mu) ,這也是繼2021年全國耕地總量淨增加以後第二年實現淨增加。
杜官印介紹,《公報》是2022年度自然資源綜合統計數據首次對外發布,也是首次對外發布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初步匯總數據。除了係統發布2022年自然資源工作重要數據外,《公報》還用圖表形式展示了近5年來的變化情況。《公報》共有10個(ge) 部分,分別為(wei) 自然資源概況、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製、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複、地質災害海洋災害防治、測繪和地理信息、地質調查、自然資源督察執法、自然資源科技人才。
《公報》主要依據自然資源綜合統計數據形成。自2018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自然資源統計調查製度,形成了“1+8”的“綜合+專(zhuan) 業(ye) ”統計調查製度體(ti) 係。而具體(ti) 統計數據的獲取,主要通過自然資源調查工作、行政記錄、企事業(ye) 單位聯網直報獲取,此外,還有少數數據通過逐級上報匯總取得。杜官印說,《公報》反映了2022年自然資源工作的概況,目前發布的是2022年度初步統計數據,最終校核後的數據將於(yu) 下半年通過《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年鑒》對外發布。這一數據是分省、分類型數據,會(hui) 更加翔實、豐(feng) 富,屆時將向全社會(hui) 公開。
(光明日報北京4月12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