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北京曲劇《永生花》:傳統老京味兒唱出新北京故事
“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伴隨著北京曲劇傳(chuan) 統韻味的演唱,觀眾(zhong) 沉浸在北京曲劇《永生花》講述的真情故事中。近日,由北京演藝集團旗下北京市曲劇團創作排演的北京曲劇《永生花》,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該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用京腔京韻完成了一次對愛和生命的禮讚。
劇中,北京大妞王驍得了重度尿毒症,需要換腎。餘(yu) 建平,名校博士,骨髓癌複發,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邁的老父親(qin) 。一紙婚約,將兩(liang) 人的命運綁在了一起。兩(liang) 個(ge) 生命,由病相連、相知相愛。盡管兩(liang) 人協議結婚,卻在相處和理解中萌發愛意,從(cong) 而真誠相對,以真情澆灌出愛意永恒的“花”。
作為(wei) 發源和形成於(yu) 北京的地方劇種,北京曲劇本身的表演就以生活氣息濃鬱見長、天然具有表現時代和現實的特質,這次創排《永生花》,也是北京市曲劇團以傳(chuan) 統文藝形式展現時代變化的一次嚐試。
為(wei) 發揮北京曲劇的京味兒(er) 風格,並增加戲劇衝(chong) 突,展現更廣闊的社會(hui) 圖景,《永生花》的編劇段姝把故事發生背景和人物設置做了調整,“真實故事原型中女主人公不畏病重、想方設法自救,那股旺盛的生命力與(yu) 北京大妞身上的豪爽直接、做事雷厲風行的衝(chong) 勁兒(er) 很相似,因此,我將女主人公寫(xie) 成了胡同裏長大的北京姑娘,她的家人和閨蜜也都是老北京人。同時,把男主人公設置為(wei) 外地農(nong) 村子弟,通過讀書(shu) 奮鬥留在了大城市,這樣就讓二人形成很大的反差。”段姝說。
段姝對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和選擇有著這樣的理解:“雖然主要筆墨集中在王驍和餘(yu) 建平身上,但其他人物一樣讓人感動。王驍的媽媽、弟弟、閨蜜和餘(yu) 建平的父親(qin) ,雖然各自生活的地域不同、經曆不同、觀念不同,麵臨(lin) 的困境也各不相同,但為(wei) 了王驍和餘(yu) 建平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付出和給予,傳(chuan) 遞著人世間最深的愛。他們(men) 是那樣的平凡而又不凡,無論遭遇命運的何種磨難,為(wei) 人本性的善良卻從(cong) 未改變。”
如何讓傳(chuan) 統戲曲藝術更貼近現代生活,此次《永生花》在音樂(le) 和舞美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該劇在演唱上不拘泥於(yu) 傳(chuan) 統的曲牌和配器,而是嫁接了很多新元素,比如首次嚐試用鋼琴來配器,甚至有些唱段以鋼琴為(wei) 主奏樂(le) 器,既保留了傳(chuan) 統戲曲的韻味,又符合當代審美,產(chan) 生了很好的效果。舞美方麵,整個(ge) 舞台背景以城市框架的剪影呈現,增加了如傳(chuan) 統水墨畫般的韻律和質感。
“我已經多次和北京市曲劇團合作了,但這樣的現實題材對於(yu) 北京曲劇創作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舞美設計任思遠著意用色彩表達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整體(ti) 運用大量的黑白灰色調,在道具上唯一有顏色的是病床前一束鮮紅色的永生花,而在景中唯一有顏色的是紅色《永生花》的主題印字。我把所有的顏色都留在了演員身上,想給觀眾(zhong) 傳(chuan) 達一種概念,城市雖然是冰冷的,但人們(men) 是鮮活、有生命力的。”
造型設計武莎莎認為(wei) ,戲曲發展需要符合當代觀眾(zhong) 的審美趨向,要更加接地氣。“傳(chuan) 統戲曲和當代生活存在一定距離,會(hui) 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觀演分離的情況。而現代戲曲無論從(cong) 審美上還是戲劇體(ti) 驗上,更有熟悉感和親(qin) 和力,這需要在對傳(chuan) 統戲曲的傳(chuan) 承基礎上,運用多樣化的呈現和表達,這也是對北京曲劇乃至傳(chuan) 統戲曲更好的傳(chuan) 播方式。”武莎莎說。
導演方毅恒表示,《永生花》是一部具有中國傳(chuan) 統韻味的、當代都市題材的北京曲劇。“我們(men) 希望呈現一個(ge) 全新的風格,讓更多年輕人能夠接受、能夠喜歡。北京曲劇貼近生活的現實主義(yi) 表演風格,也為(wei) 作品提供了較大的創新和融合的空間。”
讓傳(chuan) 統戲曲在新時代煥發光彩是戲曲藝術工作者始終關(guan) 注、思考的命題。北京市曲劇團近年來的創作主要圍繞著“老京味兒(er) ”和“新京味兒(er) ”兩(liang) 大板塊多個(ge) 係列展開,現實題材的創作是劇團長期堅持的重要創作方向。北京市曲劇團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董事長戴兵表示:“北京曲劇自誕生以來就始終貼近時代、貼近人民。1952年,老舍先生為(wei) 北京曲劇創作的第一部作品《柳樹井》,就是為(wei) 了配合宣傳(chuan) 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而創作的。北京曲劇藝術作品就是要展現一個(ge) 時代和這個(ge) 時代人民生活的點滴,要引領和倡導這個(ge) 時代正確的價(jia) 值取向。”
《永生花》以現代的視聽語言,呈現傳(chuan) 統北京曲劇韻味,並在真摯的情感故事中歌頌時代選擇和價(jia) 值觀,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感悟和思考,成為(wei) 傳(chuan) 統戲曲與(yu) 時代嫁接的成功樣板,這也充分證明,北京曲劇從(cong) 未過時。(於(yu) 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